安貝托˙艾可和尚-克勞德˙卡黎耶有不少共同的癖好,例如都喜歡蒐藏珍本古書,都對文學瞭如指掌──雖然前者其實也是符號學教授跟就是喜歡創作小說的學院派怪喀,後者其實以改編文學作品為影視劇本跟創作原創劇本當作吃飯、領薪水的工具。這兩位都七十多、快要滿八十歲的老人家,知識之淵博讓人(讀者)瞠目結舌;也因此,《別想擺脫書》看似是隨興地拿出腦海裡的知識切進對談的主題,言談之中很少有艱澀、不明不白或無意要讓聽者(讀者)抓住其意圖、意義的字句,絕對適合就是想閱讀書籍、不想擺脫書籍的讀者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
雖然有另外一位訪談、提問者在引導這兩位大師應對談到原先企畫的方向,但依舊還是有好幾個超現代的議題未被深入挖掘。這兩位大師都用電腦寫作、存檔,但這兩位大師都不是部落客;說某某部落格一旦久久沒登入進去就要被砍掉帳號跟所有的文章──雖然壓倒性地多數都是些無關乎當代文藝創作或理論思辯的閒扯淡網誌,這激烈的作法簡直是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倒轉成是「凡痕跡必定得刪除」!此外,《別想擺脫書》法文原版是去年十月二十一號上市,自此之後有更多電子書的最新發展以及平板電腦(iPad)大熱銷的新聞,但很顯然任何讀者很難從《別想擺脫書》中找到針對如此一發不可收拾的「電子書熱」的最細微的創新見解,因為安貝托˙艾可說:「其實這種事,實在沒什麼好說的。」
為了補足這新興話題沒被討論得充足,筆者請大家參考侯傑˙夏提耶(Roger Chartier)的文章〈書籍的數位前途〉(L'avenir numérique du livre) ──剛剛好就在《別想擺脫書》出版後五天刊登在《世界報》上──(但是是法文版)。請點 http://blog.yam.com/international/article/29393583
書籍已是最優等的創造物
為了促銷《別想擺脫書》,安貝托˙艾可接受法國《電視全覽》(Télérama) 週刊的專訪。訪談內容除了重申《別想擺脫書》的幾項重要論點,還特別介紹安貝托˙艾可將在──但在二○一○年現在此時卻是『已經在』,已經是過去式的事情(二○○九年十一月)──法國羅浮宮演說關於「名單」(la liste) 的思辯。
安貝托˙艾可接受法國《電視全覽》的專訪,請點
http://blog.yam.com/international/article/29564355
安貝托˙艾可說,「書籍」被發明以來,就如同輪子、鐵鎚、湯匙一樣,我們再也發明不出比輪子更好的輪子、比鐵鎚更好的鐵鎚、比湯匙更好的湯匙,因為在它們所要發揮的功能/用途中,它們已自居最優等的位置。
這該如何理解?須知,輪子在它的原始年代,是木製的、也很可能是六角形、八角形,但人們發現到把輪子磨得平滑之後,輪子移動得最順暢──此時圓形的輪子就被發明出來了。就算火車比汽車還快,火車還是要靠輪子行走在鐵軌上。不管我們要把書做成什麼樣子,「書籍」的概念、它「裝起一堆字句、很多頁字句」的概念,依舊是不可取代的。
根據安貝托˙艾可的觀點, e-book 是書,它模仿「書」,想像「書」一樣能夠被翻頁;但是, e-book 卻有使用不方便的問題。除了 e-book 也已經是被限定住篇幅的電子書之外,安貝托˙艾可對網路世界卻是語多質疑。他說,網路是一個沒有篩選 (le filtrage) 的世界,「網際網路最敗的地方就是毫無任何篩選,它擺放任何東西(譯註:字面上是『記憶』 « mémoire » ),但我們不再能夠區分何者是『真』又何者是『錯誤』。最後,這樣也就在促進抹除任何的記憶。」(Internet est le scandale d'une mémoire sans filtrage, où l'on ne distingue plus l'erreur de la vérité. Au final, cela produit aussi un effacement de la mémoire.) (出自《電視全覽》週刊的專訪)
本來周星星我預計要再加上好幾段我自己的評論,但很顯然有其它要事要做,時間實在不夠;所以我就率先放出目前這一篇普及版的書評。(原發表日期:二○一○年七月十八號)
法文原版去年十月二十一號上市,但《別想擺脫書》的中譯版七月下旬就在台灣上市,實在令人佩服這個思想時差竟如此之短:還不到一年。
閱讀建議
縱使《別想擺脫書》的內容不難懂又十分有趣,筆者依然建議各位更有心一點的讀者──也就是那些對歐陸文學、歐陸自文藝復興以降的文、史、哲歷史、甚至對過去十年(2000-2009)國際間在爭論什麼文化議題非常不熟悉的讀者們:應善加利用譯者註釋,從現代法國作者先查起(例如查維基百科),逐步往前查古代法國作者,最後行有餘力再查知名度顯然不高的義大利作者……,然後你們才能跟得上尚-克勞德˙卡黎耶和安貝托˙艾可對談的脈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