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須要時間去累積;定位須要「理性」去判斷。所謂的「歷史定位」,如果能拉開時間去用「理性」下判斷,最好;如果不能拉開時間,那就得依賴當下(présent)的「理性」能否現身(présence)。
現在(也就是『當下』),無恥的王金平有其各式各樣的「關係」(relations / liaisons / nuances / connaissances),所以,可能會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的台灣人不會將無恥的王金平下判斷為「無恥」;所以,可能會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的台灣人無恥、無「理性」。但是,一旦能拉開時間去用「理性」下判斷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為立法院在野黨總召(柯建銘)做人情、關說法務部部長(曾勇夫)為司法做某一種「不作為」,也就是某一種「司法關說」,必定會被「理性」下判斷為法治恥辱。
一旦能拉開時間去用「理性」下判斷,此時(二○一三年九月)居然會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的台灣人不支持現任總統(馬英九),必定是會被毆、美歷史學家、台灣歷史學家跟知識份子下判斷是「沒辦法看得懂」,或「看懂台灣人的民主法治觀念也不過就是爾爾」。那時,馬英九、王金平、曾勇夫、柯建銘、蘇貞昌、蔡英文均已作古,但他們的言行、他們的作為跟無所作為全都已經變成「什麼都不是」(rien)或「什麼都是」(tout),卻必然也已經成為歷史的材料、無法逃脫被「理性」判斷的義務。此時,方是「歷史定位」現身(présence)、存在(existence)的事實時刻,簡稱為真理(la vérit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