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研究 (10)
- Oct 27 Wed 2010 09:59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10
- Oct 26 Tue 2010 08:32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9
- Oct 25 Mon 2010 06:58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8
- Oct 23 Sat 2010 11:07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7
- Oct 22 Fri 2010 09:51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6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五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激進的楚浮,把整個年輕一輩的影評人帶進主流,立場明確地支持哪些導演、攻擊哪些導演。五十多年過後,他們支持的導演都存活過來了。
揭竿而起後就是一條不歸路
- Oct 21 Thu 2010 11:33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5
- Oct 20 Wed 2010 07:45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4
- Oct 06 Wed 2010 07:13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3
攝影機鋼筆論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亞歷桑德˙阿斯楚克 (Alexandre Astruc) 的「攝影機鋼筆論」(la caméra-stylo),是事後才突顯出它的理論意義。它能夠和後來的「作者策略」結合在一起嗎?
(2)攝影機鋼筆論
- Oct 05 Tue 2010 14:08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2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一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不得已,新浪潮是由許多事件跟軼事堆積出來的。大家一聽到法國新浪潮,一定直接想到《電影筆記》這本全世界知名的電影期刊(月刊)。最知名的五大導演,克勞德˙夏布洛 (Claude Chabrol)、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尚-呂克˙高達 (Jean-Luc Godard)、賈克˙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艾利克˙侯麥 (Eric Rohmer),全都是從《電影筆記》編輯部轉投入實際的拍片工作。《電影筆記》不僅僅是「窩」,它也是製造子彈跟講義的地方:所謂的新浪潮的理論,像「作者策略」(la politique des auteurs) ──又被簡譯為『作者論』 [1] ──,既是攻擊老一輩商業導演的刀刃,也是他們跨入實務的準則。《電影筆記》跟「作者策略」將主宰我們思考法國新浪潮的觀點(跟反對這個觀點的觀點──如果有的話)。
《電影筆記》草創時期的人脈跟混沌
- Oct 04 Mon 2010 16:46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1
引言:繼續書寫法國新浪潮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一九五九年初,所謂的「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 française »)嶄露頭角。到今天,已整整五十個年頭了。五十年後重新看這一個運動、或這一個學派(如果它是學派的話),有幾個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