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研究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法國新浪潮年表

製表:影評人周星星。

對台灣人而言知名度不高的影片,選擇性地附加法文原片名供查詢。所謂的「代表性影片」依舊因人而異,此處僅是其一觀點。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浪潮的現象:第二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

實踐跟條件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浪潮的現象:第一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幾位年輕小伙子不滿「老爹電影」(le cinéma de papa) [1]  ,力推一種更年輕、更解放的精神跟風格。於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拿筆桿的人一個接著一個跨界當起電影導演。結果眾人皆知,一堆影片跟「老爹電影」形成斷裂。

少壯派激進份子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六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在前一節我們已經看到楚浮的激進言詞。但細看其內容,抨擊點只在「改編不實」而已。

2)何謂作者以及作者策略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五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激進的楚浮,把整個年輕一輩的影評人帶進主流,立場明確地支持哪些導演、攻擊哪些導演。五十多年過後,他們支持的導演都存活過來了。

揭竿而起後就是一條不歸路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四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

4)五一年《電影筆記》創刊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三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

3)楚浮之所以作為主角的理由是……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機鋼筆論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亞歷桑德˙阿斯楚克 (Alexandre Astruc) 的「攝影機鋼筆論」(la caméra-stylo),是事後才突顯出它的理論意義。它能夠和後來的「作者策略」結合在一起嗎?

2)攝影機鋼筆論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文化圈促進思辯電影的背景:第一部分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不得已,新浪潮是由許多事件跟軼事堆積出來的。大家一聽到法國新浪潮,一定直接想到《電影筆記》這本全世界知名的電影期刊(月刊)。最知名的五大導演,克勞德˙夏布洛 (Claude Chabrol)、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尚-呂克˙高達 (Jean-Luc Godard)、賈克˙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艾利克˙侯麥 (Eric Rohmer),全都是從《電影筆記》編輯部轉投入實際的拍片工作。《電影筆記》不僅僅是「窩」,它也是製造子彈跟講義的地方:所謂的新浪潮的理論,像「作者策略」(la politique des auteurs) ──又被簡譯為『作者論』 [1]  ──,既是攻擊老一輩商業導演的刀刃,也是他們跨入實務的準則。《電影筆記》跟「作者策略」將主宰我們思考法國新浪潮的觀點(跟反對這個觀點的觀點──如果有的話)。

 《電影筆記》草創時期的人脈跟混沌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繼續書寫法國新浪潮

原作者:影評人周星星。一九五九年初,所謂的「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 française »)嶄露頭角。到今天,已整整五十個年頭了。五十年後重新看這一個運動、或這一個學派(如果它是學派的話),有幾個重要的意義: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