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影片故事拍攝的節奏(見下)來看,茱莉˙戴勒匹跟伊森˙霍克還會再拍續集……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 1995)
《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2004)
《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 2013)
《愛在中午午休時》(Before Midday, 2022)
然後,等茱莉˙戴勒匹跟伊森˙霍克都老了,還可以再拍《愛在愛˙慕退休時》(Before Amour)──這典故借用 M. Haneke 的影片 Amour (2012),可能比較難懂──……
同樣地,茱莉˙戴勒匹因為先有《愛在日落巴黎時》的經驗,所以日後她自編、自導、自演出另外一個系列:《巴黎二日情》(Two Days in Paris, 2007)跟《紐約二日情》(Two Days in New York, 2012)。
茱莉˙戴勒匹已經在《愛在日落巴黎時》把她自己的親生父母親阿爾貝˙戴勒匹(Albert DELPY)、瑪莉˙匹耶(Marie PILLET)都拉進來飾演她的爸爸、媽媽──當茱莉˙戴勒匹把伊森˙霍克拉到她住的巴黎公寓,當著伊森˙霍克的面讚他『很可愛』的劇中媽媽也真的就是茱莉˙戴勒匹真正的媽媽!──,所以她執導《巴黎二日情》(Two Days in Paris, 2007)時,她自己飾演瑪莉詠(Marion),她父親阿爾貝˙戴勒匹就飾演瑪莉詠的父親江諾(Jeannot),她母親瑪莉˙匹耶就飾演瑪莉詠的母親安娜(Anna)。但是,茱莉˙戴勒匹的母親瑪莉˙匹耶已於二○○九年二月十三號過世,所以《巴黎二日情》的續集《紐約二日情》(Two Days in New York, 2012)──已由台灣片商購進──就不再有瑪莉詠的母親安娜了──但是瑪莉詠的父親江諾還在!而且,《紐約二日情》還有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
所以,珮嘉教茱莉˙蝶兒來台灣拍攝《台北二日情》(Two Days in Taipei, 2015 ??)是對的!! Avec 鳳小岳?!
茱莉˙戴勒匹(Julie DELPY) Fille de Albert DELPY et Marie PILLET
|
茱莉˙蝶兒:「電影,是世上最接近『永恆』的一個東西。」
Julie Delpy : « Le cinéma est ce qu'il y a de plus proche de l'éternité. » Télérama
茱莉˙蝶兒說影響她最大的兩部片──雖然看起來有點奇怪──分別是: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遊戲規則》(La Règle du Jeu, 1939)以及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 1990)。
《四海好傢伙》展現家族的景象,茱莉˙蝶兒說她母親那一系是義大利人;《遊戲規則》則是她在編寫《那一年的夏日午后》的劇本時,反覆觀看用以參考人家的劇本結構。
另外,茱莉˙蝶兒也引用莫黎斯˙皮亞拉(Maurice Pialat)的《獻給我們的愛》(À nos amours, 1983),avec 桑德琳˙波奈兒(Sandrine Bonnaire),莫黎斯˙皮亞拉對家族生活的處理是比較暴力的,而茱莉˙蝶兒對家族生活的處理是比較輕鬆的。
茱莉˙蝶兒說在現實生活中她有 25 個表兄弟姊妹,但是在《那一年的夏日午后》電影裡面,則只有九位。她說:如果是 25 個小孩子在拍片現場,那一定會是大混亂的局面。叔叔伯伯阿姨舅舅也都被她刪掉一些並新增一些,茱莉˙蝶兒有把影片拿給她阿姨舅舅們看;她自承《那一年的夏日午后》有 60 % 是真實故事,另外 40 % 則是憑空幻想出來。
茱莉˙蝶兒是在 2001 年的時候開始編寫《那一年的夏日午后》的故事,但並不想飾演她自己的媽媽。由於編寫劇本以及前製作找資金的關係,《那一年的夏日午后》比較晚開拍,茱莉˙蝶兒也已經「老」到像當年她媽媽的年紀,於是她最終還是決定下海飾演她自己的媽媽這個角色。
茱莉˙戴勒匹茱莉˙戴勒匹茱莉˙戴勒匹茱莉˙戴勒匹茱莉˙戴勒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