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瓜塔里十五歲,他還在「青年教育中心」(Auberges de jeunesse, AJ) 就讀,是費南˙烏黎 (Fernand Oury) 的學生。由於費南˙烏黎常舉辦聚會,所以費南˙烏黎的二十一歲的弟弟尚˙烏黎 (Jean Oury) 就在聚會上認識了年輕的瓜塔里,因為他們都住在拉軋亨內-哥倫布 (La Garenne-Colombes) -。尚˙烏黎後來去聖阿班 (Saint-Alban) 就職,就跟瓜塔里比較沒聯絡了。但一九五○年代初的瓜塔里正陷入人生低潮中,所以費南˙烏黎就建議瓜塔里去找他弟弟、心理醫生尚˙烏黎看一看。那時是一九五○年十二月,尚˙烏黎當時正在 Loir-et-Cher 行省的梭美黎 (Saumery) 療養院任負責人。瓜塔里此時正被藥學的課業煩到要死,卻也因此對尚˙烏黎所做的事情感到興趣──也就是心理學。當瓜塔里跟尚˙烏黎會面時,尚˙烏黎強烈建議瓜塔里要多多閱讀賈克˙拉康的著作;尤其是還要瓜塔里密切注意賈克˙拉康的最新活動,因為尚˙烏黎他自己被繁忙的工作困住,沒辦法常常往巴黎跑好能夠追蹤賈克˙拉康的最新發展。
尚˙烏黎比瓜塔里大六歲;但年僅二十六歲的尚˙烏黎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了。瓜塔里不想再唸藥學,尚˙烏黎就建議他改唸哲學;而且,除了賈克˙拉康的文章是他(尚˙烏黎)建議瓜塔里必須要閱讀的之外,他(尚˙烏黎)還建議瓜塔里也要閱讀沙特 (Sartre)、梅洛-龐蒂 (Merleau-Ponty) 的著作。不可否認,尚˙烏黎在此時擔綱瓜塔里的精神導師。此時的瓜塔里,大約是在一九五一年時,常騎著摩托車往返巴黎跟(尚˙烏黎工作的地方)梭美黎,兩地跑來跑去。甚至,尚˙烏黎說,他們好幾次整夜熬夜都在討論心理學問題。 [1]
一九五一、一九五二年間,瓜塔里在索邦求學,已經能夠在心裡面默背好幾篇賈克˙拉康的文章。一九五三年,瓜塔里前往亨內路 (rue de Rennes) 上的哲學學院 (Collège de philosophie) 聽賈克˙拉康講歌德 (Goethe),馬上被賈克˙拉康這一號人物吸引住。一九五四年年底,賈克˙拉康邀請瓜塔里前來參加他在聖安 (Sainte-Anne) ──聖安是巴黎市內知名的精神病療養院──的講課。瓜塔里說:「我是前來聽課的人裡面唯一一位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一般的醫生的人。」 [2] 在那個時候,賈克˙拉康的講課還沒什麼聽眾,跟未來的已經變成 le « must » 的「拉康講課」實在不能相比。在同樣的時期,瓜塔里也開始發現到語言 (langage) 的重要性。
一九五四年,瓜塔里把全部的精神都投入在賈克˙拉康的講課上。瓜塔里在 1954 年 5 月 24 號的日記上寫著:「我是哲學家嗎?還是我只是學哲學的學生而已?最近這些日子,我所做的事情不外乎只有一件哲學要務:上拉康的課。」 [1] 一九五四年底、一九五五年初,瓜塔里已經開始提出他的「機器」(la machine) 的概念。「把主體 (le sujet) 當作是機器-個體 (individu-machine),主體是具備一些無意識的活動 (manifestations inconscientes) 的……」 [2] ,「笛卡兒 (Descartes):機器,就是鐘錶師傅。這些機器在最根本其實是人性的(阿哈貢 (Aragon) 向鐘錶致敬)……」(Descartes : la machine c'est l'horloger. Ces machines sont fondamentalement humaines (Aragon salue l'horloge)...) [3]
以上是在弗杭蘇瓦˙多斯的書中第一章。
(原發表日期:2010 年 10 月 13 號)
德瓜傳記 05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580088
回德瓜傳記總目錄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005551
尚˙烏黎比瓜塔里大六歲;但年僅二十六歲的尚˙烏黎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了。瓜塔里不想再唸藥學,尚˙烏黎就建議他改唸哲學;而且,除了賈克˙拉康的文章是他(尚˙烏黎)建議瓜塔里必須要閱讀的之外,他(尚˙烏黎)還建議瓜塔里也要閱讀沙特 (Sartre)、梅洛-龐蒂 (Merleau-Ponty) 的著作。不可否認,尚˙烏黎在此時擔綱瓜塔里的精神導師。此時的瓜塔里,大約是在一九五一年時,常騎著摩托車往返巴黎跟(尚˙烏黎工作的地方)梭美黎,兩地跑來跑去。甚至,尚˙烏黎說,他們好幾次整夜熬夜都在討論心理學問題。 [1]
一九五一、一九五二年間,瓜塔里在索邦求學,已經能夠在心裡面默背好幾篇賈克˙拉康的文章。一九五三年,瓜塔里前往亨內路 (rue de Rennes) 上的哲學學院 (Collège de philosophie) 聽賈克˙拉康講歌德 (Goethe),馬上被賈克˙拉康這一號人物吸引住。一九五四年年底,賈克˙拉康邀請瓜塔里前來參加他在聖安 (Sainte-Anne) ──聖安是巴黎市內知名的精神病療養院──的講課。瓜塔里說:「我是前來聽課的人裡面唯一一位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一般的醫生的人。」 [2] 在那個時候,賈克˙拉康的講課還沒什麼聽眾,跟未來的已經變成 le « must » 的「拉康講課」實在不能相比。在同樣的時期,瓜塔里也開始發現到語言 (langage) 的重要性。
一九五四年,瓜塔里把全部的精神都投入在賈克˙拉康的講課上。瓜塔里在 1954 年 5 月 24 號的日記上寫著:「我是哲學家嗎?還是我只是學哲學的學生而已?最近這些日子,我所做的事情不外乎只有一件哲學要務:上拉康的課。」 [1] 一九五四年底、一九五五年初,瓜塔里已經開始提出他的「機器」(la machine) 的概念。「把主體 (le sujet) 當作是機器-個體 (individu-machine),主體是具備一些無意識的活動 (manifestations inconscientes) 的……」 [2] ,「笛卡兒 (Descartes):機器,就是鐘錶師傅。這些機器在最根本其實是人性的(阿哈貢 (Aragon) 向鐘錶致敬)……」(Descartes : la machine c'est l'horloger. Ces machines sont fondamentalement humaines (Aragon salue l'horloge)...) [3]
以上是在弗杭蘇瓦˙多斯的書中第一章。
(原發表日期:2010 年 10 月 13 號)
德瓜傳記 05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580088
回德瓜傳記總目錄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00555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