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的其實還是這「五十九歲」,因為我這一年來不斷地在思考「年紀」這回事,思考要活到多少歲才可叫作「活夠本」。
很巧,純粹是個巧合,楊德昌也是得年五十九歲,所以看起來五十九歲、未滿六十歲並不算活不夠本。如果我沒啥人生野心的話,若能夠活到四十九歲也應該算得上是「活夠本」了。
中國作家良心 史鐵生病逝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報導】 |
有「中國作家良心」之稱的大陸著名作家史鐵生,昨天因腦溢血,病逝於北京宣武醫院,享壽五十九歲。 這位身體病痛多年的知名作家生於北京,年輕時雙腿癱瘓,後來患腎臟病並發展到尿毒症,一直靠洗腎維持生命。他常自嘲「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 北京市作家協會秘書長王昇山告訴新華社,史鐵生前天下午六點多從醫院做完洗腎回家後,感到頭疼、噁心,並嘔吐,後一直昏迷,被急救車送往醫院,再也沒有醒過來。 王昇山指出,史鐵生生前交待,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病患。 史鐵生曾在文革期間,被下放陝北,早前以寫傷痕文學聞名。一九七九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曾獲中國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小說「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二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其著名散文「我與地壇」影響最大,感動了無數讀者。年前他曾寫文章懺悔自己在文革中的懦弱,八九年時參與作家聯署給中央的信件,支持學生反腐。 史鐵生去世消息傳出後,多位作家、評論家也表達哀悼之意。 文學評論家雷達也說,史鐵生是一個形而上的作家,總是比別人多一些神性的東西。這源於他本身肌體遭受的戕害,從而養成多年來靜思的習慣。 【2011/01/01 聯合報】 |
中國重量級作家 史鐵生病逝 2011-01-01 中國時報 【林欣誼/綜合報導】 |
中國重量級作家史鐵生未能跨入二○一一新年,昨日凌晨三點四十六分因腦溢血病逝北京,享年五十九歲,家人依他遺囑捐贈部分器官。 史鐵生大半生纏綿病榻,殘疾的生命經歷成了他寫作的動力與宿命,也讓他對生死有更深刻的體悟。史鐵生一九五一年出生北京,廿一歲因病雙腿癱瘓,在輪椅上度過卅多年,又因尿毒症洗腎多年,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 史鐵生在中國享有極高聲譽,被選為九○年代十大最具影響力中國作家,與王安憶、余華、賈平凹等名家並列,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與電影劇本《多夢時節》、《死神與少女》等,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語言。 逝世前,他才在大陸推出兩部新作《扶輪問路》、《妄想電影》,前者為他近兩年的散文隨筆,呈現他對社會、命運、世界觀的思考;後者收錄他的電影文學劇本及影評。 史鐵生作品多以第一人稱描寫身體、疾病與精神困境,以寓言式的簡潔語言描述生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等人生哲思;描繪盲眼走唱藝師的小說《命若琴弦》曾被陳凱歌改編為電影《邊走邊唱》。 「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九○年代發表的《我的地壇》中,史鐵生早已豁達面對死亡,文中回憶他年少在北京地壇「搖輪椅」的玩耍時光,以及與母親相處點滴。這篇散文打動許多讀者,不僅被收入大陸高中課本,今年七月台灣的大學指考國文科,也以這篇文章出題。 史鐵生曾表示,感謝喜劇導演卓別林讓他學會超脫生死,他在他的電影中體悟:「人生的一切就是在與困境周旋,需要愛去延緩死亡。」 |
以生命著文 作家史鐵生辭世 2011-01-01 旺報 【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 |
殘疾作家史鐵生曾說「死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在所有人等待新年的時刻,史鐵生也等到了他的節日。以生命寫作的作家史鐵生,於 2010 年 12 月 31 日 3 時 46 分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歲。 史鐵生在台灣雖然不似余秋雨等人擁有高知名度,但他是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傑出成就獎」得主,評審認為,首屆得獎者一定要是位讓文學界信服的人物,由此可知史鐵生的文壇地位。這位「業餘寫作」的殘疾人作家,在中國百名批評家「一九九○年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位作家」的票選活動中,排名第一。 雖然史鐵生在台灣知名度並不算高,但讀過他作品的讀者,無不被他深邃情感的筆觸所吸引,沉溺在史鐵生的生命當中,以「作品深度」感染台灣讀者,對於這位作家的逝世,許多台灣讀者在網路上表示感嘆。 史鐵生離世的消息更是震驚文化界,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也在微博上表示:我在上大學時,因為熱愛他的小說,曾經專門去他家拜訪過他。和他聊了很久。「史鐵生的作品,曾經給我帶來很美好難忘的閱讀感受」。青島專欄作家劉宜慶:地壇不見斯人影,此刻他應在天堂。一路走好! 史鐵生 1972 年不幸癱瘓,後來身患尿毒症,靠透析來維持生命,他曾說「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東西」。每週三次的透析,一千次針刺,讓他的血管變成了蚯蚓狀。史鐵生用筆來超越生命的困境,寫出了《我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等大量優秀作品,其詩性的語言和深邃的哲思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 |
日記 le dimanche 2 janvier 2011
民國一百年不是中華民國一百週年的意思。好可惜,我人微言輕,或我放在部落格上的文章沒辦法讓很多人閱讀得到。否則,誰能解釋以下這一個矛盾?──「民國一百年,剛好有某某阿嬤也在過一百歲生日。」你看,民國一百年一月一號是 2011 年一月一號,但如果阿嬤過一百歲生日,她可是 1911 年一月一號出生。矛盾的是,1911 年一月一號還是清朝或日據時代,要 1912 年一月多才開始建立中華民國的。連溥儀退位,都是 1912 年二月十二號的事,我們怎麼能說 2011 年一月一號是中華民國一百歲的生日呢?
事微,無人為。這件事太小了,沒有人要為這件事辯到底、辯出一個真理。
日記 le lundi 3 janvier 2011
下起雨,感覺比前幾天更冷。氣象預報說昨天(禮拜天)起氣溫回升了一些,而且這禮拜四又有一波寒流要來報到;但,新一波的寒流都還沒到,今天(禮拜一)就已經比前幾天出大太陽的日子都還要再更冷。
二○一一年一開始,就沒啥特別的,沒什麼好特別地期待。我倒是想在這二○一一年年初計畫探討一些語言的問題,如果時間還能夠充分的話。如果還有時間的話。
天氣好冷,脖子都凍起來了,活力反而就動不出來了。一整天我沒辦法挪出心神看書,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檔案備份,重建一些資料夾。而且,因為有用到 USB 外接硬碟傳送檔案,資料夾的記憶功能就消失了。看「說明」是說電腦原有「索引」的功能,但會因為外接硬碟傳送大量的檔案後暫時失去「索引」功能,所以才沒辦法在再「另存新檔」(或另存圖片)時再現原來的資料夾。這就真的很煩了。
日記 le mardi 4 janvier 2011
智障者何其多;這真是當今台灣社會最悲哀的一件事之一。
綠委笑王昱婷不婚 洪秀柱:歧視是不道德的 2011-01-04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程平】 |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在昨天質詢時,批評還沒結婚的青輔會主委王昱婷,是「不良示範」。對此,同樣未婚的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坦承,自己是很不好的示範,不過也沒結婚的國民黨立委洪秀柱則認為,翁金珠帶著歧視的質詢不太道德,而且從家暴、離婚等問題來看,結婚也未必就會是好的示範。 翁金珠認為,王昱婷擔任青輔會主委卻沒結婚,是青年的「不良示範」。 聽到這樣的說法,也還沒結婚的陳亭妃呼籲,青年朋友千萬別學。 只是立院中最資深的未婚女性洪秀柱,卻認為翁金珠的質詢帶有歧視意謂,並說就算結婚,也未必就會是好的示範。 洪秀柱說,年輕人不婚的想法有很多,要評斷一個青輔會主委是不是青年的表率,應該是看這個主委,能不能讓青年一看到,就對未來產生信心。 |
智障者太多的另外一種顯示現象,即第一號智障者被其政黨支持者,也就是被政治的意識形態左右過之後,第一號智障者竟然不被指出其智障之處,反而還被支持;其支持者當然就淪為第二號以後的智障者們。所以顯現出來的現象是智障者遠超過原本想像的多。何其多,多很多。
個人結不結婚,本就是個人的私事,而不是「個人結不結婚」這件事是個人的人生規劃。既然是「私事」,為何一位國會議員要在立法院用公開問政、公共質詢的時間扯出別人家的私事?就是因為台灣長久以來民主水準低落,把諸多「本分」搗亂、不再一一把「本分」當作行事的、道德的原則,才會公私不分、胡鬧問政,才會為笑話政治的歷史添加許多笑料、事件。
怎麼辦?當然是用文字、用思想把智障者的智障處指明給讀者看,讓公民們不要再犯如此智障的笑話。
日記 le mercredi 5 janvier 2011
縱使微軟注音輸入法讓我的中文打字降低一半的速度,讓我的心情一直被懸掛著,我還是要承認能夠上網、有網路可用的日子能夠降低被懸掛著的焦慮感。有網路意謂能夠知道時事、新聞,能夠搜尋東西,也就是能夠利用孤狗把它當最萬能的百科全書。而且,我又重拾起瀏覽、閱讀《世界報》的習慣。
《世界報》裡面的「觀點」(Idées, Point de vue)文章,實在是多元、深入、啟人深思,自我練功必備良藥。就像可能有人固定閱讀《紐約時報》一樣,這種嚴肅報紙應多多鼓勵年輕學子去閱讀才對。
不過,《紐約時報》被廣泛閱讀而《世界報》只被看得懂法文的人(台灣人、華人)閱讀,這就是另外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了。
日記 le jeudi 6 janvier 2011
二○一一年一月六號記者會公布坎城影展評審團主席是勞伯˙狄尼洛 (Robert De Niro)。
今天我關注這兩件事:
請停止消費單身女性! 2011-01-06 中國時報 【李韶芬】 |
立委翁金珠日前質詢台灣少子化問題,指未婚的青輔會主委王昱婷為青年立下「不良示範」,逼出需要「深切檢討」的回應並拖蔡英文下水。流彈四射同樣單身的立委陳亭妃向國人謝罪,自承也是「很不好的示範」。其他女立委紛紛自清「沒有結婚已經很悲哀了……」、「我是三個孩子的媽……請大家跟我學習」,一場「單身歧視暴力」就在國會殿堂上演。 然而,數字卻揭露令人震驚的事實:依據內政部統計,早在五年前台灣的離婚率已經榮登亞洲排行榜冠軍,平均每天就有一七七對夫妻寧為玉碎不願瓦全。按照翁立委的邏輯,這場台灣人民的「集體示範」又該如何理解?婚姻如果真是一條「很好的路」,那麼亞洲的離婚模範生台灣為何要集體從婚姻出走? 離婚數字的沉默吶喊證明「只管叫人結婚」民代並不敢真正碰觸「高離婚率問題」、「家庭暴力問題」、「婦女二度就業困難問題」、「青年與中高齡失業問題」、「老年長期照護重擔問題」、「幼兒托育問題」、「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化問題」等種種煎熬台灣人民每一天生活的難題。倘若「去結婚」、「生小孩」真的是值得學習的典範,那麼日後二分之一的離婚率所創造出來的「單親家庭問題」,又是誰負責? 反觀生育率居歐洲之首的法國,法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則為二十九.七歲,比台灣女性平均還「晚婚」一歲。然而如此為台灣民眾做出「不良示範」的法國晚婚女性們,在二○○八年平均每位生育二.○二位子女,是同年台灣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一.○七)的一倍。台灣「少子化」現象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讓台灣民眾焦頭爛額的各式各樣社會民生問題呢?還是那些「晚婚」或選擇「不婚」的女性?怎麼人家法國女性就辦得到既晚婚又多產呢? 殊不知這與法國的家庭補助、普及的公立托育、婦女就業率高的社會福利與勞動背景息息相關。更何況,生育率居歐洲之冠的法國,在二○○九年中,五三%的孩子誕生於非婚姻關係中。法國「民事伴侶制度」(PACS)的存在,讓每有三對異性戀伴侶選擇結婚的同時,另外就有兩對同性或異性伴侶選擇締結 PACS(PACS,見尾註),由此證明了結婚與生育根本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再從制度上來看,「結婚」從來就不曾阻止過古今中外不斷上演的「外遇」、「性交易」、「再向國人與太太鄭重道歉」 的粗濫戲碼,結婚從來就不止於兩情相悅。作為保障異性戀伴侶特權的質押品,婚姻進而鞏固父權利益代代相傳。此外,目前全世界已有十個國家認可同性伴侶結婚權利,二十幾個國家存在著民事伴侶(civil union)或同居伴侶登記制度,給予同性伴侶社會承認及相關的法律保障。台灣的婚姻制度卻仍繼續將非異性戀伴侶排除在外,剝奪有意願與同性伴侶共同生活的女性締結婚姻的機會。 同時,台灣社會亦存在著並不認同「異性戀規範」主宰的婚姻神話的同性或異性伴侶,他們要求「非婚同居」的權益受到保障,並在制度設計上非以「婚姻」模式為之。對於這些想以各種不同的型式結合,共同組成家庭的台灣人民,才該問問民意代表能為我們做什麼示範?為不同需求的台灣女性爭取什麼成家的平等權益? 所有晚婚、不婚、少子化等社會現象,暴露的其實是台灣內部盤根錯節的社會、經濟以及婚姻制度所衍生的問題。民意代表們為了掩飾面對真實社會問題與結構制度的無能,只好不斷地複製性別歧視的象徵性暴力,嫁禍單身女性,死守消費女性的問政傳統,以便繼續遮掩找不出問題答案的窘態。 (作者為為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博士生,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成員) (周星星尾註:PACS, Pacte civile de solidarité ,「民事伴侶制度」或「民事伴侶協議」,異性戀伴侶或同性戀伴侶皆可向市政府登記成為民事伴侶,在一九九九年當時被視為可邁向同性戀婚姻的準備階段。只可惜法國至今依舊還沒有合法化同性戀婚姻。「民事伴侶協議」絕非婚姻。) |
「只有笨蛋會看PTT」 李家同再戰鄉民 【聯合新聞網、中央社╱綜合報導】2011.01.06 08:35 pm |
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先前才批評「達文西密碼是爛小說」,近來再度語出驚人認為「網友是不可理喻的」,引發許多鄉民強烈不滿,認為李家同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日前,李家同受知名入口網站之邀與網友進行對談,當網友問及「如何看待人們用你的話語大做文章並曲解原意」時,李家同相當不以為然表示:「我不管網路上的言論,為什麼要重視網友的看法?」,還說「不在乎網友的想法,只管世界上大人物講的話」,他自稱不懂 PTT,也不知道 PTT 網友在干預什麼事。 除了槓上十幾萬鄉民(PTT 使用者),李家同對 facebook 也很有意見,這個全球超過五億使用者的當紅社群網站,連總統馬英九及台中市長胡志強都想趕上這波熱潮,但李家同卻直言「成功的人是不會看 全站熱搜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