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事線被兩項「麥加芬」(MacGuffin) 牽引住:第一項「麥加芬」是「愛情在其它地方」(l'amour est ailleurs) ──借用昆德拉 (M. Kundera) 的典故──,因為小凱的女朋友前去法國唸書,所以小凱就去學法文,為的是未來可以跟女朋友撂幾句法文、用法文說「我愛妳」降低用中文說「我愛妳」的尷尬。但那個「它方」是什麼呢?法國、法文變成是一項「麥加芬」,說不上來那個「它方」的具體意義。第二項「麥加芬」是豹哥的小包裹,它讓警察盯上文朝、豹哥,它也讓阿洪(由柯宇綸飾)跟他的囉囉們覬覦從天而降的暴利,擦槍走火讓小凱的朋友高高(由姜康哲飾)被阿洪的囉囉們綁架走。
高高正是為了替小凱送行,向便利商店請兩個小時的假,陪小凱在師大夜市吃喝度過出國的前一夜。時間跟地點都巧合,小凱望見在書店工作的 Susie(由郭采潔飾)──雖然只有幾面之緣,三個人卻開始「行」跟「不行」。高高這個電燈泡不在場後,小凱跟 Susie 花了一整夜要找回高高。
身為文˙溫德斯 (Wim Wenders) 的「被保護者」(le protégé) ──意譯為『門徒』──,陳駿霖的《一頁台北》卻很明顯地是向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 的黑色幽默借鏡:《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1994),為類似的「麥加芬」──皮箱──編出黑吃黑的劇碼;《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 1992),一群「制服男」抓走一位人質──在《霸道橫行》裡,穿黑色西裝的搶銀行的暴徒抓來一位警察──好能夠交換某種利益/或資訊。但,僅只有部分元素相似,剩下的就完全是陳駿霖式的打造:當《艋舺》在大白天的巷弄裡搞起群架,《一頁台北》就反過來改在夜晚的巷弄裡搞貓捉老鼠的遊戲。這正是《一頁台北》最最迷人的地方:用風格化的攝影,把台北市區巷弄內的擁擠跟冷清拍出「孤伶伶的寂靜」(跟『孤伶伶的風趣』)。
「孤伶伶的寂靜(或風趣)」,又分內場跟外場,以及「內心面是否知情」的問題。
在內場,我們見到警察基永、旅館老闆娘、豹哥全都很專心地在觀看俗爛電視劇。「看電視」變成排遣「無聊」、掩飾自己的「寂寞」跟「無趣」的法子──這顯現在陳駿霖幾乎故意地不安排不是「看電視」的事。在另外一個內場,小凱待在書店自學法文、阿洪的囉囉們跟高高剛好「三缺一」湊一桌、小凱在他自己的房間的言行、Susie 在她自己的房間的動作,以及未被演出但可被想像得出的基永的未婚妻(還是女朋友?)媛媛在偌大的自己家裡面,其實都是缺乏安全感的經歷。
到了外場,監視、跟監、追蹤、追逐樣樣都來,好讓陳駿霖變換場景跟耍弄風格。當基永在公園瞧見媛媛時,才合理化媛媛的第一次現身──也就是基永在看電視劇、拒吃晚餐的那一段場景;也就是說發生在媛媛身上的事至此才變成也跟基永有關。即使是在外場,我們都看得到基永跟他學弟化學不合、阿洪跟他的囉囉們化學不合、小凱跟 Susie 的化學還沒有合;唯一已經很合的小凱跟高高很快就被拆散,讓外場繼續以視覺風格包裝稍嫌虛弱的每一個角色。
「內心面是否知情」的問題是《一頁台北》這部城市寓言的精采設計。我們有:只有 Susie 知情她喜歡小凱,但小凱不知情──不知情,不知 Susie 的情──;只有高高知情他喜歡桃子(由嚴正嵐飾),但桃子不知情──不知情,不知高高的情──;只有豹哥(跟文朝)知情小包裹裡面裝什麼東西(以及要掉包小包裹),但小凱(跟 Susie 跟高高)、阿洪跟他的囉囉們、基永(跟他學弟)跟觀眾們都不知情;只有媛媛知情她跟另外一位男人雷蒙有約會(也許就是劈腿),但基永跟觀眾們都不知情。「內心面是否知情」的問題跟《霸道橫行》類似。換言之,雖然《一頁台北》的基調是愛情故事,輔調是黑色犯罪故事,但最終只有豹哥是魔高一丈的老千,符合陳駿霖式的黑色幽默。
然後,跑了那麼多的路,《一頁台北》要說:「愛情就在這裡」(l'amour est ici),就在你身邊 (tout près de toi)。
太過一廂情願,看不出小凱有啥魔力,能夠電到 Susie;看不出早已具備驚人的魔力的 Susie 為什麼還要孤伶一人待在師大夜市坐著吃東西──所以是《一頁台北》的劇本一廂情願地把 Susie 擺在那邊讓小凱能夠看到她。但扣除無藥可救的浪漫主義元素,陳駿霖倒是精采地讓所有配角各自發揮動人的味道,讓不小心被人撞見剛放完屁、大完大便並準備進入退休狀態的地方幫派老大豹哥也能夠讓觀眾對他產生同情心──理由之一也是他願意資助小凱飛去巴黎的機票錢。人跟人之間似乎沒有更巨大的「痛」,才讓《一頁台北》這樣輕盈、也這樣喪失挖掘人生價值的神采。不知為何片名取成《一頁台北》,但結果顯示歡樂僅只一頁而已;它是輕鬆、有韻味(尤其是它的配樂)的影片,但迴避了更多屬於當代年輕人的嚴肅問題。周星星評價:《一頁台北》★★
導演:陳駿霖(Arvin CHEN);編劇:陳駿霖;攝影:Michael FIMOGNARI;配樂:徐文;卡司:小凱(姚淳耀)、Susie(郭采潔)、基永(張孝全)、阿洪(柯宇綸)、豹哥(高凌風)、文朝(楊士平)、高高(姜康哲)、桃子(嚴正嵐);片長:1h25 |
回到周星星的電影評論文集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335555
最後還是要解釋一下《一頁台北》的法文標題。 « au revoir » 就是「再見」之意。雖然常常在看作者電影的觀眾(例如本部落格的讀者)可能不小心地早就學會了 « au revoir » 的意義──像《童年再見/再見了,孩子們》的片名就是 Au revoir, les enfants ──,但說真的我還是相信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觀眾(跟讀者)還是看不懂 « au revoir » 是什麼意思。
拆解一下: « voir » 就是「看見」的意思, « re » 開頭就跟英文一樣有「再」的意思: « revoir » 就是「再看到(見)」的意思。但前面為什麼會是 « au » 呢?原來,必須要把 « revoir » 當作是某個固定的狀態,所以在 « revoir » 之前是有一個(陽性的)定冠詞 « le » , « le revoir » :這個「再看到(見)」。然後當然要有一個介係詞啦,那就是 « à » , « à » « le revoir » 。因為介係詞 « à » 加(陽性的)定冠詞 « le » 一定要等於(要寫成) « au » ,所以 « à » « le revoir » 就變成 « au revoir » ,「(能待在)再見面(的狀態)」,也就是「再見」之意。
《一頁台北》(Au revoir Taipei) 故意地選用了法文標題來當作「國際通行片名」──這「國際通行片名」絕非什麼「英文片名」──,所以不能反過來說它的「英文片名」怎麼是用法文來寫?就像你也可以為《不能沒有你》選用日文標題、希臘文標題來當作「國際通行片名」;但既然有「國際通行片名」的必要性,就必定要選用國際間最能夠通用的拉丁字母(又稱作『羅馬字母』但不是『英文字母』)來拼字、當作「國際通行片名」。既然《一頁台北》要用法文來當作「國際通行片名」,請注意:就是一定要寫成 « Au revoir Taipei » 才對,寫成 « Au Revoir Taipei » 這樣就是不妥。理由見下(符合理由ㄅ)。
關於法文標題,很可惜從未有人在網路上向一般讀者介紹過。基本上,它的規則跟英文相差甚多。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得多。
ㄅ、只有句首第一個字母要大寫,例如 « Être et avoir » 。
ㄆ、但如果句首第一個字之前有定冠詞,則定冠詞的第一個字母也要大寫,因為定冠詞和它後面的名詞是合為一體的。例如 « Le Monde » ,《世界報》。
ㄇ、若定冠詞和它後面的名詞是合為一體,但在名詞之後又有形容詞去形容那個名詞,則形容詞維持小寫。例如 « Les Destinées sentimentales » ,《感傷的宿命》的法文片名,直譯為「情感的命運」。
ㄈ、若定冠詞和它後面的名詞是合為一體,但在名詞之前又有形容詞去形容那個名詞,則形容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此時,定冠詞、形容詞和它後面的名詞是合為一體的。例如 «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法文片名,意譯為「阿美莉․蒲藍的神奇命運」。事實上周星星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堅持叫這部片《阿美莉․蒲藍的神奇命運》。
ㄉ、若定冠詞、形容詞和它後面的名詞是合為一體,後面又有一個「或」或「和」字連結另外一個合為一體的定冠詞、形容詞和它後面的名詞,則只剩下名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例如 « Le Rouge et le Noir » ,《紅與黑》。「或」或「和」是連結對等的項目,所以才會出現被連結的有定冠詞的名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的情況。
ㄊ、若無定冠詞,被連結的名詞的第一個字母不必大寫。例如,如果是 « Être et avoir » 的情況,沒必要寫成 « Être et Avoir » 。
ㄋ、把每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都大寫完全是外行。例如 « Le Baiser Mortel Du Dragon » ,很難看──應寫成 « Le Baiser mortel du dragon » 。
ㄌ、拉丁語系(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皆如此。例如西班牙文片名應寫成 « No puedo vivir sin ti » 才對,寫成 « No Puedo Vivir Sin Ti » 不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