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辦法,潘妮洛普․克魯茲太漂亮了。

忍不住要再放一張大張的潘妮洛普․克魯茲。

《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團隊的「照相叩」 « photo-call » :自左至右分別是導演馬可․貝洛凱歐 (Marco Bellocchio)、女演員喬華娜․梅佐喬諾 (Giovanna Mezzogiorno)、男演員菲利波․提米 (Filippo Timi)。


呂克․達顛 (Luc Dardenne) (左)和尚-皮耶․達顛 (Jean-Pierre Dardenne) (右)兄弟來坎城上「電影功課」(Leçons de cinéma)。去年「電影功課」的講師是昆汀․塔倫提諾。

「一種注目」單元的《狗牙》(Dogteeth) 的「照相叩」 « photo-call » :

正式單元特別放映的《嶄新的生活》(Une vie toute neuve),導演是烏妮․勒孔特 (Ounie Lecomte)。影展前臨時插進來的片,我也不知道是在講什麼。圖為小演員 Sae Ron Kim。

影評快報:我還沒看到有一篇評《擁不住你的愛懷》的影評是無條件地投入,因為全都有「但是……」「也許……」「卻依然……」;很明顯,面對大師,大家都手下留情。《世界報》非常不解佩德羅․阿莫多瓦為何重新複製一次《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人》中最好笑的一段──老實說周星星我完全想不起來了──,還以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曾經拍了一個瞎眼的男人的《好萊塢結局》(Hollywood Ending) ──代表導演他自己已經沒什麼靈感──但卻又到倫敦拍出《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重新攀上高峰,來勉勵佩德羅․阿莫多瓦未來也應該要如此。夠含蓄了吧……
《尋找艾利克》無疑是肯․洛區 (Ken Loach) 比較輕盈、輕鬆的片,超級好笑,但《世界報》覺得有點太長,節奏不太一致。《電視全覽》特別強調肯․洛區再度安排在一家咖啡館有一群友人一直討論事情……有看過由我本人翻譯的《電視全覽》之肯․洛區專訪的本部落格老友們,一定都知道肯․洛區很喜歡安排開會討論的場景──例如《吹動大麥的風》中關於政治理念、方向的辯論。如果我把《尋找艾利克》的指數定在三,是因為要先安排萬一史提夫․伊維慈 (Steve Evets) 獲最佳男演員的話──假設《預言先知》擒金棕櫚而失去男主角的話──我就不會太漏氣。我一再強調這個評審團的組成方式,很可能會頒給很有人性味道的影片。
很難形容《反基督》,其中一個安排(以下是劇情的雷 [ 不樂見請勿見 ] ):年輕的小男生目睹父母做愛,卻跌落窗外死亡……因此,(以下是劇情的雷 [ 不樂見請勿見 ] )父母做愛讓小男生誕生,也讓小男生往生。根據我聽《電視全覽》網路上的廣播,本來還頗喜歡拉斯․馮․提耶 (Lars von Trier) 的歐黑里安․費倫吉這回也不挺馮․提耶;本來就不喜歡拉斯․馮․提耶的皮耶․慕哈──跟我一樣──當然也不會喜歡這一次馮․提耶所經營的世界。《世界報》給予正面的評價。簡言之,拉斯․馮․提耶擺明是故意挑釁,反應一定是兩極化的。
《電影筆記》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有一篇已放在網路上的《復仇》影評,完全是大力推薦杜琪峰的美學。通常,對他的推薦要打個六折。但至少異常嚴肅的《電影筆記》完全不譏笑《復仇》,值得探討其觀點。
《世界報》跟《電視全覽》是我最常閱讀的媒體,所以周星星我很容易相信他們。各位可以不信他們,就像各位也可以不信周星星我──但也可以很容易就相信周星星我。到目前為止,我在坎城影展開幕前就已經在預測的大熱門《預言先知》已漸漸地邁向頒獎典禮。除了《世界報》跟《電視全覽》,我每天都還要看坎城官網、Allociné 跟藝文台 arte 的網站,以及膝關節兄的意見。老實說,如果台北電影節的競賽片單也能夠讓人這樣關心、比較、評論的話,這樣才算是一個高品質影展吧。
坎城影展前半段帶來的驚喜不多。後半段,可能不是《惡棍特工》,也可能不是《瘋草》;反而是《最初始》、《白色緞帶》跟《臉》才會帶來高潮。《最初始》的預告剪得非常好,讓人期待這是一部野心大作。
以下是各片得獎指數(周星星我的預測):
《春風沈醉夜》:零(滿分十)
《蝙蝠;蝙蝠》:零(滿分十)
《魚缸;魚缸》:█ █ █ █
《閃亮的星星》:█
《胡士托風波》:█
《預言先知!》:█ █ █ █ █ █ █ █ █ █
《愛妳愛到她》:零
《復仇;復仇》:零
《尋找艾利克》:█ █ █
《反基督??》:零
《擁不住愛懷》:█ █
回到二○○九年坎城影展專題首頁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7892666

忍不住要再放一張大張的潘妮洛普․克魯茲。

《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團隊的「照相叩」 « photo-call » :自左至右分別是導演馬可․貝洛凱歐 (Marco Bellocchio)、女演員喬華娜․梅佐喬諾 (Giovanna Mezzogiorno)、男演員菲利波․提米 (Filippo Timi)。


呂克․達顛 (Luc Dardenne) (左)和尚-皮耶․達顛 (Jean-Pierre Dardenne) (右)兄弟來坎城上「電影功課」(Leçons de cinéma)。去年「電影功課」的講師是昆汀․塔倫提諾。

「一種注目」單元的《狗牙》(Dogteeth) 的「照相叩」 « photo-call » :

正式單元特別放映的《嶄新的生活》(Une vie toute neuve),導演是烏妮․勒孔特 (Ounie Lecomte)。影展前臨時插進來的片,我也不知道是在講什麼。圖為小演員 Sae Ron Kim。

影評快報:我還沒看到有一篇評《擁不住你的愛懷》的影評是無條件地投入,因為全都有「但是……」「也許……」「卻依然……」;很明顯,面對大師,大家都手下留情。《世界報》非常不解佩德羅․阿莫多瓦為何重新複製一次《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人》中最好笑的一段──老實說周星星我完全想不起來了──,還以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曾經拍了一個瞎眼的男人的《好萊塢結局》(Hollywood Ending) ──代表導演他自己已經沒什麼靈感──但卻又到倫敦拍出《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重新攀上高峰,來勉勵佩德羅․阿莫多瓦未來也應該要如此。夠含蓄了吧……
《尋找艾利克》無疑是肯․洛區 (Ken Loach) 比較輕盈、輕鬆的片,超級好笑,但《世界報》覺得有點太長,節奏不太一致。《電視全覽》特別強調肯․洛區再度安排在一家咖啡館有一群友人一直討論事情……有看過由我本人翻譯的《電視全覽》之肯․洛區專訪的本部落格老友們,一定都知道肯․洛區很喜歡安排開會討論的場景──例如《吹動大麥的風》中關於政治理念、方向的辯論。如果我把《尋找艾利克》的指數定在三,是因為要先安排萬一史提夫․伊維慈 (Steve Evets) 獲最佳男演員的話──假設《預言先知》擒金棕櫚而失去男主角的話──我就不會太漏氣。我一再強調這個評審團的組成方式,很可能會頒給很有人性味道的影片。
很難形容《反基督》,其中一個安排(以下是劇情的雷 [ 不樂見請勿見 ] ):年輕的小男生目睹父母做愛,卻跌落窗外死亡……因此,(以下是劇情的雷 [ 不樂見請勿見 ] )父母做愛讓小男生誕生,也讓小男生往生。根據我聽《電視全覽》網路上的廣播,本來還頗喜歡拉斯․馮․提耶 (Lars von Trier) 的歐黑里安․費倫吉這回也不挺馮․提耶;本來就不喜歡拉斯․馮․提耶的皮耶․慕哈──跟我一樣──當然也不會喜歡這一次馮․提耶所經營的世界。《世界報》給予正面的評價。簡言之,拉斯․馮․提耶擺明是故意挑釁,反應一定是兩極化的。
《電影筆記》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有一篇已放在網路上的《復仇》影評,完全是大力推薦杜琪峰的美學。通常,對他的推薦要打個六折。但至少異常嚴肅的《電影筆記》完全不譏笑《復仇》,值得探討其觀點。
《世界報》跟《電視全覽》是我最常閱讀的媒體,所以周星星我很容易相信他們。各位可以不信他們,就像各位也可以不信周星星我──但也可以很容易就相信周星星我。到目前為止,我在坎城影展開幕前就已經在預測的大熱門《預言先知》已漸漸地邁向頒獎典禮。除了《世界報》跟《電視全覽》,我每天都還要看坎城官網、Allociné 跟藝文台 arte 的網站,以及膝關節兄的意見。老實說,如果台北電影節的競賽片單也能夠讓人這樣關心、比較、評論的話,這樣才算是一個高品質影展吧。
坎城影展前半段帶來的驚喜不多。後半段,可能不是《惡棍特工》,也可能不是《瘋草》;反而是《最初始》、《白色緞帶》跟《臉》才會帶來高潮。《最初始》的預告剪得非常好,讓人期待這是一部野心大作。
以下是各片得獎指數(周星星我的預測):
《春風沈醉夜》:零(滿分十)
《蝙蝠;蝙蝠》:零(滿分十)
《魚缸;魚缸》:█ █ █ █
《閃亮的星星》:█
《胡士托風波》:█
《預言先知!》:█ █ █ █ █ █ █ █ █ █

《愛妳愛到她》:零
《復仇;復仇》:零
《尋找艾利克》:█ █ █
《反基督??》:零
《擁不住愛懷》:█ █
回到二○○九年坎城影展專題首頁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7892666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