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都說自一九八○年代開始義大利電影已屆垂死狀態,您認為,是否靠著《早安,夜晚》(Buongiorno, notte)、《犯罪小說》(Romanzo criminale)、《呼吸》(Respiro) 這幾部片開始有了新氣象?
羅西史都華:我真心希望義大利電影能再起來。我同意這幾年來有很多部片非常有意思;我們的電影工業其實貧弱,一整年下來其實沒製作多少片,但有意思的片所佔的百分比卻是很高。義大利電影工業的問題其實還是整個西方世界的電影工業的問題,因為找不到好題材,想不出什麼好故事可以說。比起來,亞洲電影真的是比較優。
問:《屋頂上的童年時光》在義大利反應如何?
羅西史都華:圍繞著影片本身,真是有美妙的氣氛。坎城首映的成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有(義大利的)平面媒體對本片相當友善。特別地是,好幾場影片放映完,我留下來跟著觀眾談電影,最觸動我的就是真的有不少人跟我說他們在影片中看到他們自己的生活。
問:您對《屋頂上的童年時光》即將在法國上映有什麼期待?
羅西史都華:希望他們能被打動,不過我並沒有期待很多。我看事物的方式就是等著它自己到來,而我一直都是很樂觀的。(訪談完)
歐菲莉․魏兒 (Ophélie Wiel) 在巴黎所作訪談。
翻譯:周星星。
法文訪談稿網址:http://www.critikat.com/article.php3?id_article=949
翻譯後記:今天(
老生常談:一堆觀眾到底怎麼了?是因為媒體沒報導這部片嗎?是還沒聽到關於這部片的好評嗎?是觀眾沒錢嗎?還是觀眾本來就是智障?
媒體沒報導這部片:這表示有沒有媒體報導還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畢竟瘋電影到要在網路上尋找好片來看的觀眾還是只是極少數。不過,這又再回到台灣媒體的低能本質:台灣媒體只在乎這一則電影新聞能不能吸引讀者,所以即使是文藝片也得像海鵬公司那般寫出腥羶色的新聞稿才會得到專門裝腥羶色新聞的台灣媒體報導;絕絕對對不是台灣媒體發現某部片品質很優所以主動地寫一篇報導好讓讀者知道某一部佳片即將上映。
還沒聽到關於這部片的好評:是呀,當專門裝腥羶色新聞的台灣媒體不會報導佳片時,又要從何處得知影片的好評?現在,就只能從網路了。而大部分的觀眾其實根本沒把電影當作是文藝作品,因此也就不會渴望知道會有哪一部片絕對不能錯過。沒那個求知慾,當然就不知道周星星正在狂捧本片。
觀眾沒錢:是,經濟不景氣,觀眾沒錢看電影。但既然是整體的經濟都不景氣,何以某些片能賣破億,某些片不能賣破十萬?讓我整合一下某些在雅虎奇摩、在開眼、在觸電網(Truemovie)的網友反應:今年五月以來,大賣座的三、四部片他們大概都看了。說來說去都還是那幾部片,怎不見同時有人說雖然連續看了三、四部賣座強片,但最值得買票觀賞的卻是《屋頂上的童年時光》?零人。
觀眾本來就是智障:我觀察到一件事,觸電網的主持人放洋班難得地給了《屋頂上的童年時光》滿分四顆星。他的觸電網每天流量好幾萬,不知多少台灣人每天都會進到他的網站看看消息。老兄他難得給了一部片滿分,觀眾的神經的確都壞掉了,用木槌敲膝蓋小腿真的彈不起來。是呀,周星星我的自負本來就在圈子內聞名,但我還是要再講一次:講那麼多《變形金剛》多震撼、多好看,卻吝嗇得不願意嘗試看一個小男生他的日常生活,是呀,觀眾本身的生活都沒什麼問題、也不值得其他人跑去關心他們。如果說這些觀眾都才只是國中生而已,那也就算了,我不忍苛責他們;但那些年紀超過國中生年紀的觀眾,看來看去還在對《變形金剛》給予高評價,真是幼稚到像國中生一般:智障。
- Jun 25 Mon 2007 00:00
吉姆․羅西․史都華 (Kim Rossi Stuart) 訪談(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