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會有人馬上糾正周星星說:欸,路易斯․布紐爾不是西班牙導演嗎?喔,是的,他的確是「生為」西班牙導演的,但他卻是「死為」墨西哥導演,原因是他放棄西班牙國籍入了墨西哥籍;在台灣居然少有人提到這件事。很簡單:大家只看過他西班牙時期跟他法國時期的片,卻無緣看到他墨西哥時期的片。先這樣。其實,周星星我也只零星看過他一、兩部墨西哥時期的片,不是很熟;我比較熟的仍然是他法國時期的片。
當今三位在國際知名的墨西哥導演分別是:
一,葛雷摩․戴․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
二,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三,阿封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
以上三位導演的簡介,請點進「電影導演辭典」的連結;請分別點藍色名字的部分。最近天空部落併購蕃薯藤,網址都變了,很麻煩。雖然就網址依舊有效,但已經煩了周星星我很多時間更改連結網址,因為我還有「影評倉庫」很多影評有待修正。
周星星我想藉機解釋一些問題:
第一,到底葛雷摩․戴․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 的姓氏是什麼?
一般來說,「del」只出現在西班牙文跟義大利文,它相當於愛爾蘭人的「O'」、法文的「de」、荷蘭文的「van」、德文(以及其它日耳曼語系)的「von」,意思是「的」、「來自」的意思。在歐洲,此贅詞有貴族血統的意義,但不是百分之百有效。除了荷蘭文的「van」必須當作家族姓的第一個字之外(查字典一定要從『V』開頭開始查,像大畫家梵谷 (Vincent van Gogh) 就要從『van Gogh』開始查)──愛爾蘭人的「O’」也一樣──,其它都必須略掉贅詞(查字典不能從『de』、『del』、『von』開頭開始查)。所以,要查葛雷摩․戴․托羅必須從 Toro 開始查;但如果要尊稱他「先生」,則必須加上「del」而成為「Mr. del Toro」(戴․托羅先生)。丹麥的 Lars von Trier 類似,查字典一定要從「Trier」開始查,但是尊稱他為「Mr. von Trier」。注意:荷蘭籍攝影指導兼導演揚․德․邦 (Jan de Bont) 是例外,因為在荷蘭文裡面「de」並不是贅詞,反而是定冠詞;查字典要從「Bont」開始查。
第二,到底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的姓氏是什麼?
常常跟隨周星星我的部落格的客人一定知道這問題的答案。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的西班牙文名字一定困擾不少台灣人,大概連唸都唸不出來(連我都不太確定『伊納黎圖』該怎麼唸)。答案是他的姓氏是弓札雷斯˙伊納黎圖 (González Iñárritu),因為西班牙語系的文化是同時冠上父親的跟母親的家族姓。弓札雷斯 (González) 是亞歷韓德羅的父親的家族姓,伊納黎圖 (Iñárritu) 是亞歷韓德羅的母親的家族姓,一般來說如果某一姓氏太過常見,例如弓札雷斯,那我們就會省略 González 而稱他為伊納黎圖 (Iñárritu) 變成亞歷韓德羅˙伊納黎圖 (Alejandro Iñárritu)。就像大畫家畢卡索,他的全名是帕布羅˙盧易茲˙畢卡索 (Pablo Ruiz Picasso),但因為他父親的家族姓「Ruiz」太過常見,所以他後來就使用母親的家族姓「Picasso」面世;後來因為「畢卡索」這家族姓太顯赫,以致帕布羅˙盧易茲˙畢卡索的女兒琶洛瑪 (Paloma) 未依慣例沿用父親的家族姓取名為琶洛瑪˙盧易茲˙吉洛 (Paloma Ruiz Gilot) ──琶洛瑪 (Paloma) 是大畫家跟他的模特兒弗杭蘇瓦思˙吉洛 (Françoise Gilot) 一九四九年生下的女兒──反而是沿用顯赫的「畢卡索」而成為琶洛瑪˙畢卡索 (Paloma Picasso)。蓋爾˙軋西亞˙貝納 (Gael García Bernal) 也是類似案例:如果「García」這個家族姓太過常見,事實上我們是可以把他簡稱為蓋爾˙貝納 (Gael Bernal)。去年我就已經在〈畢卡索這個姓是冠母姓〉這一篇網誌解釋過,請點進去看看。
基本原則如下(小寫字母是前名,大寫字母是家族姓):
某男叫 a + W + X
某女叫 b + Y + Z
則兩人生下之兒子應名為 c + W + Y
此男(c + W + Y)認識另一女 d + M + N
則兩人生下之女兒應名為 e + W + M
此女(e + W + M)認識另一男 f + O + P
則兩人生下之女兒應名為 g + O + W
換言之,雖然男、女兩方都分別冠了父、母的家族姓,但依傳統是只有父親那邊的家族姓會被傳承下來。所以,假設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要跟琶洛瑪˙畢卡索 (Paloma Picasso) 生下一女兒為 Maria,則 Maria 的全名應該要是 Maria González Picasso。如果 Maria González Picasso 要跟蓋爾˙軋西亞˙貝納 (Gael García Bernal) 生下一兒子為 Pedro,則 Pedro 的全名應該要是 Pedro García González,一點都不難推。
葛雷摩․戴․托羅去美國拍過《秘密客》、《刀鋒戰士二》、《地獄怪客》,除了《地獄怪客》它也很優之外,他最優的作品應該都是和西班牙合作的《惡魔的脊椎骨》、《羊男的迷宮》(《惡魔的脊椎骨》還是佩德羅․阿莫多瓦製片)。目前他再回到美國籌拍《地獄怪客》第二集,無疑是他的西班牙文發音影片比較有魅力。
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以《母狗的愛》震驚西方世界;但很可惜只有《母狗的愛》這部片是百分之百的墨西哥片,其它像《靈魂的重量》(純美國片)、《火線交錯》(多國製片)都不像葛雷摩․戴․托羅那般純粹的西班牙文發音。因此,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對美國電影還比對墨西哥電影還要有貢獻。
阿封索․柯朗更糟:目前他拍的六部劇情長片中,只有兩部是純墨西哥片;其它像《烈愛風雲》、《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人類之子》都是百分之百的英文發音影片。隨著《人類之子》極可能入圍多項美國奧斯卡,阿封索․柯朗的墨西哥籍似乎不代表任何意義。
在台灣,我們會把類似戴․托羅、伊納黎圖、柯朗的李安稱為「台灣之光」,但卻絕對不會稱戴․托羅、伊納黎圖、柯朗他們為「墨西哥之光」。應思考的是:該把「XX之光」這用法徹底丟棄。
- Dec 02 Sat 2006 00:00
專題:三位墨西哥籍導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