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達顛 (Jean-Pierre Dardenne) 和呂克˙達顛 (Luc Dardenne) 的《孩子》有沒有被吳宇森推薦?別忘了,吳宇森是今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的評審之一。周星星評價:《孩子》★★★

米蘭達˙朱力 (Miranda July) 的《偶然與你相遇》(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得到的是今年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亦即這是米蘭達˙朱力的第一部長片即被坎城影展肯定的片。周星星評價:《偶然與你相遇》★★★

蓋瑞˙查普曼 (Gary Chapman) 的《鴿戰總動員》(Valiant) 是一部光主角(一群鴿子)就不吸引人的影片,但是片商騰達(發行《軍火之王》以及《我心遺忘的節奏》的片商)花的廣告預算似乎要把它炒成《四眼天雞》。滿為他們緊張的,他們靠《軍火之王》大賺,《我心遺忘的節奏》沒賣好但讓人感覺是《軍火之王》大賺之後做的慈善事業;如今,他們有可能被《鴿戰總動員》把《軍火之王》大賺的鈔票再賠給各式各樣的廣告商。動物動畫片似乎仍是貓科動物或哺乳類動物比較吃香,要不然也得是 Aardman 的《落跑雞》(Chicken Run) Pixar 的《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才能比較創新。周星星預期評價:《鴿戰總動員》

尼爾˙馬歇爾 (Neil Marshall) 的《深入絕地》(The Descent) 在歐洲居然有大好評,好幾個國家都給予正面的意見。基本上,這有點顛覆「Spieces」的類型。什麼是「Spieces」的類型?基本上,「Spieces」的類型是周星星我歸納出的一個心得,當然是借用《異種》(Spieces) 這部片的片名。「異種」類型,不知道祖師爺是不是《異形》(Alien),但它的公式就是:一群人面對異種的威脅時,到結局一定只剩下兩、三位倖存者。《大蟒蛇》(Anaconda),《秘密客》(Mimic),或兩個月前的《異底洞》(The Cave),都屬於這種「異種」的類型。看這種片要玩遊戲,比如,自一九八○年代好萊塢的「政治正確」開始之後,那「一群人」一定是有男有女有白人有黑人,而且第一個死的人絕對不能是女人跟黑人(或所謂的『有色人種』),因此第一個死的人幾乎都是男性白人。屢試不爽呀!《深入絕地》因為那一群人」全都是女人,「遊戲」也就玩不成了。明年初可以用《絕命終結站三》(Final Destination 3) 跟《惡靈古堡三》(Resident Evil 3) 玩這遊戲。周星星評價:《深入絕地》★★

源孝志執導的《東京鐵塔》(Tokyo Tower) 在劇情大綱上滿吸引人的,不知是否也拍得成功。周星星預期評價:《東京鐵塔》★★

張國甫執導的《龍眼粥》(Dragon Eye Congee) 改編自柏陽的小說。不是我要唱衰國片,但我總覺得為什麼這部片的手法也那麼地古代。周星星預期評價:《龍眼粥》

朴永勛 (PARK Young-Hun) 的《舞動真愛》(Innocent Steps) 是講學習舞蹈的故事,不知道它想吸引哪一類的觀眾。周星星預期評價:《舞動真愛》

本週幸福圓滿片有菲利普˙馬丁尼茲 (Philippe Martinez) 的《頭號人蛇》(Wake of Death) 跟約翰˙李恰哥 (John Lechago) 的《噬血狂魔》(Blood Gnome)。難以想像地超 B 級。《殺手不眨眼二》(The Whole Ten Yards) 評價超差,而且還是布魯斯˙威利 (Bruce Willis) 主演的片淪為幸福圓滿僑興片?

下個禮拜有個「日舞影展」,但可惜不是 Sundance 影展,而是日本片的影展。裡面有四部片:堤幸彥的《失控的人性》(2LDK),磯村一路的《雨鱒之川》(River of First Love),阪本順治的《生命中的島嶼》(My House),安藤尋的《志情摯愛》(Blue)

馬克˙侯特蒙 (Marc Rothemund) 的《蘇菲的最後願望》(Sophie Scholl Die letzten Tage)(德文原意是《蘇菲˙丘爾的最後幾天》)已被德國選為代表德國參加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女主角于莉亞˙言曲 (Julia Jentsch) 再以《蘇菲的最後願望》獲二○○五年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蘇菲的最後願望》講的是一九四三年位在德國慕尼黑,蘇菲˙丘爾 (Sophie Scholl) 和她的哥哥漢斯˙丘爾 (Hans Scholl) 以及克里斯多福˙普洛斯特 (Christoph Probst) 都隸屬「白玫瑰」反納粹的秘密組織。他們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反納粹文宣,結果他們兩人在二月十八日雙雙被捕。蘇菲˙丘爾被納粹判死刑,並在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被執行處死。這部片就是在講當時在慕尼黑大學學生物以及哲學的大學生、後來成為全德國紀念的人物蘇菲˙丘爾最後幾天的故事。《蘇菲的最後願望》已被國內片商買進,期待它入圍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讓這部片知名度再增加增加。

馬可˙涂里歐˙久大拿 (Marco Tullio Giordana) 的《燦爛時光》( La Meglio Gioventù ) 終於是觀眾可以接受的放映方式。第一個禮拜只演第一部分〈綻放的青春〉,第二個禮拜是第一跟第二部分〈美麗的人生〉一起演,所以任何觀眾都可以看完三小時就回家休息,不用殘酷地折磨自己癱瘓六個小時。

 

坎城影展有哪些導演拿過兩次金棕櫚獎?答案是共發生過五次,並且第五次有兩位導演共享,所以總共有六位導演享有此殊榮。

美國導演法藍西斯˙福特˙柯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的《祕密對話》(The Conversation, 1974) 跟《末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 (Bille August) 的《比利小英雄》(Pelle erobreren, 1987) 跟《善意的背叛》(Den Goda viljan, 1992)

波士尼亞導演埃米耳˙庫斯涂里查 (Emir Kusturica) 的《爸爸出差時》(原片名 Otac na sluzbenom putu,法文片名 Papa est en voyage d’affaires, 1985) 跟《地下社會》(Underground, 1995)

日本導演今村昌平 (Shohei Imamura) 的《楢山節考》(La Ballade de Narayama, 1983) 跟《鰻魚》(L’Anguille, 1997)

比利時導演尚-皮耶˙達顛 (Jean-Pierre Dardenne) 和呂克˙達顛 (Luc Dardenne) 的《美麗蘿賽塔》(Rosetta, 1999) 跟《孩子》(L’Enfant, 2005)

您全都猜對了嗎?連周星星我都沒辦法呢──栽在不知埃米耳˙庫斯涂里查的第一部金棕櫚影片《爸爸出差時》。如果您全都猜對了,您真的是非常厲害的影癡,周星星我甘拜下風。

票房分析:《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票房超猛,台北市票房已經破一億四千萬,已經破除「首週超猛、累積不多」的魔咒。《最後一次心動》跟《愛轉身才開始》用真善美、長春的固定觀眾開出還算不錯的票房(若兩廳開出二十萬,平均一廳開出十萬就算不錯)。《我心遺忘的節奏》跟《我的夏日戀曲》形成拉鋸戰,同一天上檔、同樣四廳上映,現在累積票房都是五十二萬,滿有趣的。但令人不解的是《我心遺忘的節奏》品質優、口碑佳,先入金馬影展弔胃口,導演、男主角雙雙來台灣,上報兩、三次,但總票房可能破不了《唇語驚魂》的九十六萬;怎麼會這樣?像《蕩婦卡門》只有兩廳而已如今已破一百萬票房,莫非看美女、看裸露鏡頭還是比看好片要更強?有些分析(如《女模煞》的失敗)還有邏輯;但放眼文藝片,似乎沒有一定的邏輯。誰都算不準觀眾的品味呀!

謝謝您還能夠有耐心看到這最後一段。我曾經寫過一篇小網誌「普魯士藍血」,沒想到近日有客人留言發表在美國當地的觀感,所以我只好抓一些我看過的照片放上來,請點這裡。關於蓋德 (Gaede) 雙胞胎姐妹,經 Google Taiwan 證實這一篇是全台灣唯一的一篇(至少到今天為止)。在下之意並非是水幫魚,而是,蓋德雙胞胎姐妹已經成為現象,似乎用 Google 即可查出各個國家、各種語言都在談美國這現象。如果蓋德雙胞胎姐妹在未來幾個月在台灣成為報章雜誌討論的現象,別忘記您曾經在周星星電影評論部落格即已得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