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簡單:哲學家吉爾˙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寫過文學、寫過電影,他寫過的唯一的繪畫研究,就是研究英國畫家法蘭西斯˙培根。據說這本書已有中譯本,周星星我曾在書店瞥見過。
法蘭西斯˙培根的人像繪畫非常知名,其中更有很多幅是法蘭西斯˙培根他自己的自畫像。出現在《全面啟動》片中的自畫像,要嘛是上面那一幅,要嘛就是下面這一幅;也很有可能剛好都不是這兩幅(只看一遍《全面啟動》的壞處之一)。「扭曲的臉」正是法蘭西斯˙培根的風格、特色。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telquel/1536734208-4146760573.jpg)
周星星我無緣看到以上那兩幅法蘭西斯˙培根的自畫像。不過,我卻在布魯塞爾皇家美術館看過法蘭西斯˙培根畫的教宗畫像,就是還有兩隻貓頭鷹的那一張。我在那美術館逛來逛去、去洗手間把衣服跟頭髮弄乾(因為我是在外面被雨淋才躲進該美術館的,而且也還是要付費才能入場),然後又再走回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前面看個過癮。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telquel/1536734209-2559932230.jpg)
我們都知道克里斯多福˙諾藍是英國人,但他母親是美國人,他也在美國芝加哥長大;《蝙蝠俠》全新系列改在芝加哥拍攝,不難被理解。但克里斯多福˙諾藍他卻回到英國倫敦唸大學,攻讀文學。於是,就在法國《世界報雜誌》專訪克里斯多福˙諾藍的文章裡面,克里斯多福˙諾藍他提到阿根廷小說家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大家自然而然就把我編的故事拿來跟菲利普˙K˙迪克 (Philip K. Dick) 所寫的小說作比較,但波赫士才是更加具有象徵性的作家,其實把他(波赫士)抓住反而比較不難。我們常把人腦拿來跟電腦作比較,事實上,這種比較真的有問題,因為人腦能發揮的能力幾乎是無法估計的,波赫士很早很早就瞭解到這件事。人的大腦,依舊是最理想的能再開發的領域,因為真的是百無禁忌。」("On compare facilement mes histoires avec celles de Philip K. Dick, mais Borges est un écrivain plus symbolique, il est moins difficile de s'en emparer. On compare souvent le cerveau humain à un ordinateur. C'est en réalité une mauvaise analogie car le cerveau a des capacités insoupçonnables, Borges l'avait compris depuis longtemps. Le cerveau reste un territoire idéal à explorer car tout est permis.") [1]
[1] 見《世界報雜誌》(Le Monde Magazine)的文章〈克里斯多福˙諾藍令人不安的奇異性〉(L'inquiétante étrangeté de Christopher Nolan),網址在 http://www.lemonde.fr/cinema/article/2010/07/20/l-inquietante-etrangete-de-christopher-nolan_1390290_3476.html
也有很多人把克里斯多福˙諾藍為《全面啟動》而設計的無重力狀態,把它拿來跟史丹利˙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 的《二○○一》(2001 : A Space Odyssey) 作比較。論類型以及論致敬對象,《二○○一》跟史丹利˙庫柏力克都最接近《全面啟動》;但是卻是另外一位史丹利率先構想出這個機制──後來連米歇˙龔德里 (Michel Gondry) 都做了改良型──:請見弗雷德˙阿斯泰爾 (Fred Astaire) 在《皇家婚禮》(Royal Wedding by Stanley Donen, 1951) 最有名的跳舞跳到天花板的段落:
運作原理如下:
培根法蘭西斯˙培根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