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葛黑瓜․梭羅塔黑夫 (Grégoire Solotareff) 跟塞吉․埃黎薩爾德 (Serge Elissalde) 聯合執導的動畫長片(1h15)今天(十月十一日)在全法國上映,海報上註明:滿三歲即可看得懂。它講一個奇怪的生物 U 跑來救一個小女孩 Mona(其實也是奇怪的生物,有兩個長長的耳朵)的故事。Mona 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她是被領養的小孩,她正跟她的養父母(好像是兩個老鼠)處得不太好。劇情其實就像是《小王子》一樣,完全是另外一個想像的世界。剛剛在威尼斯拿下年輕藝術家獎的 Isild Le Besco Mona 的音,而在《天使好說性》無限迷人的女主角 Vahina Giocante 則配 U 的音。請從最下面的劇照去想像。

原創作者葛黑瓜․梭羅塔黑夫表示,U 的第一次成形大約是在二○○○年的時候,而且一剛開始就設定是長片。但是製片公司希望他們先嘗試短片,所以他們沒先做 U 而是先做了 Loulou,一部約三十分鐘的短片。如今,U 是一片叫好。(周星星說:根據預告片,是很棒、很有音樂的片)

前陣子我才為《嘰哩咕二:野獸樂園》(Kirikou et les bêtes sauvages) 叫屈──賣座之慘烈(四個拷貝)大概打死很多歐洲動畫片的進口了,台灣觀眾顯然躲不過美、日兩大系統的動畫的宰制。

(這一段讓我抱怨吧)九月初的時候,我有幸看了幾部台灣的動畫競賽短片。老實說,看到一半我就已經在睜睜眨眨的狀態下把一些片看完、把一些片略過。到底怎麼回事?我認為大部分都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全部都是劇本的問題。甚至,也別說是大部分的劇本都很沈重、不夠歡樂,而是有些幾近不知所云、有些不知如何收尾。所以我幾乎能夠感受到他們創作之初的興奮:嘿,有個好點子耶!對,太棒了,讓我們發展一下這個 idea 吧!但是,我發覺他們其實不太磨劇本,好像有劇本就可以直接上場了。看動畫片給我一個很奇怪的感覺,就是藉由各種不同的技術(當然包含電腦動畫),不管你是哪一個種族(亞洲人、歐洲人、非洲人),你都可以做出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動畫片。第二個我觀察到的現象就是,成績比較好、甚至後來拿到獎的幾部作品,根本都是在國外製作的。我們只有導演是台灣人,但是我們卻運用英國的製作團隊、美國加州的製作團隊做動畫,說不定先天上他們的電腦就已經比較強。我提出這一點是希望大家思考,如果本來我們舉辦的就是台灣動畫的競賽,但演變到最後一個一個外國大軍跑進來壓境,依我看也只是變相成為中華民國國籍的導演的競賽。依此邏輯,李安都可以拿《斷背山》參展了;這樣會公平嗎?

以下是一些 U 的劇照,我故意貼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