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認識一下 Jean RENOIR 這位導演。以前,遠流出版社有出一本《尚雷諾的探索與追求》;同一出版社出版的譯作《認識電影》也把 Jean RENOIR 譯作「尚雷諾」。一九九○年代初,筆者身為大學生,就是這樣不小心地認識 Jean RENOIR 這一號人物。但,第一次看到他的片,卻是一九九九年在巴黎的時候買了他的《遊戲規則》(La Règle du jeu, 1939)的 DVD,還買了該片劇本。

法國的伽里瑪(Gallimard)出版社有一系列的書非常棒、非常棒(彩色印刷),叫作「發現」(Découvertes Gallimard)系列,台灣的時報出版社曾出版此系列的一小部分的書而已。我在伽里瑪出版社出的《電影導演:尚 RENOIR 》(Jean Renoir, cinéaste)這本書中讀到很多東西。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一開始就著墨很多 Jean RENOIR 是印象派大畫家雷諾瓦的兒子的背景。

印象派大畫家雷諾瓦,俗稱的全名是奧古斯特˙雷諾瓦(Auguste RENOIR, Limoges 25.02.1841 – Cagnes-sur-Mer 03.12.1919),出生的全名是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至此,已很明顯:「雷諾瓦」是個家族姓/姓氏;我們常常只引用家族姓稱呼一位西方世界的外國人————或「非常知名」的西方世界的外國人。

當時,我的疑問就是:為什麼父親叫雷諾瓦,但兒子卻只叫雷諾?

為了解決我心中的疑問,我只好推論說:當初中譯 Jean RENOIR 的電影圈/新聞圈,是跟美術圈/藝文圈平行、沒有相交的。

在整個一九九○年代,我也是把 Jean RENOIR 當作「尚雷諾」;而且,當 Jean RENO 崛起時,我還非常抵抗「尚雷諾」地把 Jean RENO 譯作「尚黑諾」。

我可以很確定地說:分水嶺出現在 1995 年春,當《終極追殺令》(Léon, 1994)要在台灣上映的時候。其實,在那之前,如何翻譯 Jean RENO 莫衷一是;查舊報紙,應可查到「尚何諾」跟「尚黑諾」這兩種譯法,反而少見「尚雷諾」,因為當時的電影圈/新聞圈其實曾經有意要刻意避開「尚雷諾」(Jean RENO)跟「尚雷諾」(Jean RENOIR)的混淆。但是《終極追殺令》賣紅之後,「尚雷諾」就等於「Jean RENO」了。

當「尚雷諾」等於「Jean RENO」的時候,不就是把 Jean RENOIR 當作是「尚˙雷諾瓦」的時候嗎?

先暫停一下;先搞清楚「Jean RENO」到底怎麼發音。「Jean RENO」其實不是本名、其實是藝名,法國人把「RENO」唸作「黑──ㄋㄡˇ」。雖然 « Reno » 沒有 « l'accent aigu » ,意即 « Reno » 沒被寫成是 « Réno » ,但法國人還是以 « Réno » 的唸法來唸 « Reno » ;否則,依正常的發音規則, « Reno » 應唸作「ㄏㄜ──ㄋㄡˇ」————此即當初「何諾」之譯名的由來。

那,「RENOIR」又該如何發音?「ㄏㄜ」──「ㄋㄨㄚˇ」──「ㄏ」,最後一個「ㄏ」的音要輕聲。「RENOIR」聽起來不像「雷諾瓦」,但襲用傳統譯法。

就是因為要避開「尚雷諾」已經等於「Jean RENO」的煩惱,所以我個人才把 Jean RENOIR 譯作尚˙雷諾瓦(Jean RENOIR, Paris 15.09.1894 – Beverly Hills 12.02.1979)。我讓 Jean 跟他的父親 Auguste 都共用「雷諾瓦」之譯名。


電影 pas pour film
長鏡頭 pas pour long take
處女作 pas pour 第一部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