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琳․布黑亞 (Catherine Breillat) 的《情慾二重奏》(Une vieille maîtresse) ──原意是《一位老情婦》──改編自十九世紀中(1851)的小說,但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初。原作者是朱爾․巴貝․多爾維利 (Jules Barbey d’Aurevilly),周星星我本來就不是很熟悉他的生平跟作品,也從未看過任何一本他的小說。卡特琳․布黑亞再度找來美到快不行的侯可珊․梅斯基達 (Roxane Mesquida) 演倒楣鬼,事實上艾皙雅․阿基多 (Asia Argento) 才是真正的主角,敢脫、敢露,又在坎城影展跟記者群展現親和的魅力。請大家看看 Asia Argento 的相簿吧,請點這裡,密碼是「asiaargento」,雖然有些人早看過了。另外,周星星我再強調:「Breillat」是家族姓。我很輕易地可找到賈克․布黑亞 (Jacques Breillat)、伊夫․布黑亞 (Yves Breillat) 的資料,尤其前者還是法國的政治幕僚。 我們都很熟悉卡特琳․布黑亞的風格。這一次《情慾二重奏》改編自十九世紀的文學,不會讓卡特琳․布黑亞莫名其妙搞極端,因此,光是《情慾二重奏》這部片就入圍今年的坎城影展參加競賽,很多影評人都察覺到有些不一樣了──卡特琳․布黑亞也能進坎城?下圖左起艾皙雅․阿基多、弗阿德․艾特․阿阿凸 (Fu’ad Aït Aattou)、侯可珊․梅斯基達、卡特琳․布黑亞。 事實上,雖非有一面倒的對《情慾二重奏》的好評,但《電影筆記》(《電視全覽》完全相反)都給《情慾二重奏》還算不錯的評價。周星星評價:《情慾二重奏》★★ 朱利安․賈洛 (Julian Jarrold) 的《珍愛來臨》(Becoming Jane) 能把安․海瑟威 (Anne Hathaway) 拍得如此漂亮,還是很難得;傑姆士․麥考威 (James McAvoy) 也很帥氣,他正以《最後的蘇格蘭王》入圍今年的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感覺上,英國似乎已甩開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但接連靠著《哈利波特》系列以及喬․萊特 (Joe Wright) 跟這位年紀已不小的朱利安․賈洛再搞起英國古裝片的風潮(來年還有一些)。不過,帕思卡兒․費宏 (Pascale Ferran) 的《查泰萊夫人》雖然已把年代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但更值得看;因為英國古裝片都有裝可愛的傾向──像《傲慢與偏見》。喬․萊特的崛起,當然跟英國出了一位罕見地雪玉美女綺拉․奈特利 (Keira Knightley) 脫不了關係。再次強調:安․海瑟威 (Anne Hathaway) 跟亨利․海瑟威 (Henry Hathaway) 沒有親戚關係。周星星預期評價:《珍愛來臨》★★
柴克․荷姆 (Zach Helm) 的《魔法玩具城》(Mr. Magorium's Wonder Emporium) 事前沒作很多的宣傳,但好像要跟美國同步上映。是否能創造《星晨傳奇》的奇蹟──沒啥宣傳、但是靠觀眾的口碑(大台北)竟累積了超過一千萬的票房──有待考驗。而且,明星也很多呀。周星星預期評價:《魔法玩具城》★★
勞伯․傑美克斯 (Robert Zemeckis) 的《貝武夫:北海的詛咒》(Beowulf) 動畫技術有點驚人了。雖然台灣片商當然只打安潔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但男主角是雷․溫斯頓 (Ray Winstone),他去年在《神鬼無間》的表現真讓人稱讚。另外,「開眼電影網」有人提到應用「貝奧武夫」的譯名取代「貝武夫」,完全正確!雖然周星星我對法國文學更加熟悉,但多少還知道《貝奧武夫》算是英國文學始祖級的代表作。就是因為《貝奧武夫》的知名度不如莎士比亞,結果台灣秀斗片商──而且還是美商在台分公司喔──硬是弄出個「貝武夫」以強大的行銷網荼毒一堆社會大眾、年輕學子;你問各大學外文系、英美文學系的教授現在正在做什麼,我可以告訴各位:每一位都在挖心肝呀!所以,我說用《凡爾賽拜金女》的譯名也算是好事一件,否則,為何網路上流傳著用男生的名字稱之為「瑪莉安東尼」,而非「瑪莉安東妮」或更佳的「瑪莉-安端內特」(Marie-Antoinette)?現在搞個《貝武夫》,無腦的觀眾還會指責《貝奧武夫》到底在搞什麼。周星星預期評價:《貝武夫》★
鄭文堂的《夏天的尾巴》絕對贏不過《夏天的故事》。周星星預期評價:《夏天的尾巴》★
吉姆․哈農 (Jim Hanon) 的《亞瑪遜悲歌》(End of the Spear) 會不會太B了呀?周星星預期評價:《亞瑪遜悲歌》★
黃真真的《女人本色》竟然有梁詠琪參演。周星星預期評價:《女人本色》★
莫名其妙、什麼資料都不提供的《鬼娃纏身》根本是想騙在西門町亂晃的人的錢。周星星預期評價:《鬼娃纏身》「M」
票房分析:《燦爛新人生》兩廳竟只有八萬多,太不公平了。《愛情誓言》也是這樣,而且即將下檔吧。僅只有《查泰萊夫人》,光靠片名就吸引了一半以上本來不會來看文藝片的觀眾,也讓它三廳快三十萬接近及格的數字。像《查泰萊夫人》是因為比金馬影展早上映,所以變得跟金馬影展沒關係;但那些繳錢搶著看金馬影展的觀眾應該都是想看好片的觀眾,在付完金馬影展套票之後不再看《查泰萊夫人》,那就真的是完全地錯誤了。這一個月唯一必看就是《查泰萊夫人》。
- Nov 15 Thu 2007 00:00
15.11.2007 -- 選片莒光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