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直接為「影迷猜猜看之四」提示:那部片絕對不是《鐵達尼號》。縱使德國、英國、美國都曾經拍過《鐵達尼號》,但一九九七年的《鐵達尼號》卻是全新的故事。
首先我要說:不管對《神鬼無間》是褒是貶,但《神鬼無間》絕非爛片。我可以尊重一些批評《神鬼無間》哪裡不好的文章,但說出《神鬼無間》是大爛片的人恐怕也是很爛的觀眾。
就美國奧斯卡而言,它是什麼性質、它是什麼品味、它具備什麼重要性,老早就已經有定論。只是,為了把最佳影片頒給《神鬼無間》這件事,突然有不少台灣觀眾認識到了美國奧斯卡的性質、品味。(美國奧斯卡)是驕傲自大嗎?是瞎眼擺爛嗎?重點是一位讀者他到底能不能上台演出?具備了演出的功力了嗎?
我說過,一個獎項它的性質只是共時性。入圍今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五部片分別是:《神鬼無間》、《小太陽的願望》、《火線交錯》、《來自硫磺島的信》、《黛妃與女皇》。很多台灣人認為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 這一次得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是安慰獎、終身成就獎,因為他們認為《神鬼無間》遠遜於《蠻牛》、《四海好傢伙》。周星星我要說:如果這些人能寫得出來《神鬼無間》哪裡不好,我將會尊重他們的意見;但如果他們的推理邏輯已經很明顯地錯誤了呢?那就別奢望他們還能寫得出什麼通邏輯的《神鬼無間》哪裡不好的文章。
假設馬丁․史柯西斯這一次得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是安慰獎、終身成就獎,那就要同時解釋何以這一屆的美國奧斯卡要把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接也頒給《神鬼無間》。如果《神鬼無間》的成績太糟,美國奧斯卡只想安慰第六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馬丁․史柯西斯,美國奧斯卡根本就沒必要再把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接也頒給《神鬼無間》。這是很多台灣觀眾犯的第一個錯誤。
說《神鬼無間》不如馬丁․史柯西斯他自己的《蠻牛》、《四海好傢伙》,所以《神鬼無間》不應該得最佳影片。請問《神鬼無間》是在跟《蠻牛》、《四海好傢伙》比賽,還是在跟《小太陽的願望》、《火線交錯》、《來自硫磺島的信》、《黛妃與女皇》比賽?把一個共時性的競賽拉到一位導演他歷時性的作品年表,這是很多台灣觀眾犯的第二個錯誤。
我自己曾經為《神鬼無間》寫了一篇〈影評〉,也為《火線交錯》寫了一篇〈錯誤的齊士勞夫斯基式影片〉,然後又在〈2007 年美國奧斯卡圓桌會議〉批評到《小太陽的願望》的格局。換句話說,我已經為我看過的三部影片寫出三份意見,由此可知周星星我的立場判說《火線交錯》、《小太陽的願望》敗在手法、格局,因此我精神上支持《神鬼無間》奪下最佳影片。其他那些罵《神鬼無間》的觀眾曾經做了什麼?可以拿得出什麼?這正是問題之所在:根據周星星我私人的看法,對電影藝術有很深的認識、能夠經營一個有品質的電影部落格,例如 RYAN、ALFREDO、肥內,他們都傾向認為《神鬼無間》有它自己的品質而且絕非爛片。一旦是到「奇摩」、「開眼」,因為那邊純粹只是 BBS 討論區,幾乎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經營一篇前後都有論據的文章批評(或讚揚)《神鬼無間》,結果就會演變成我在〈影印機心態跟校對的作為〉這一篇文章提到的:剩下的「能搬出來的話都還只會是民族主義的言說。」批評《神鬼無間》的人說美國人把《無間道》的劇本亂改一通、掌握不到華人的精神,讚揚《神鬼無間》的人說馬丁․史柯西斯好歹是美國大導演、用他以往的成就吹捧這部新片;沒有人能夠各自講出具體的內容嗎?讓我來引述一段「奇摩」的奇言:「這種抄襲的電影還得那麼多獎,而且還抄的四不像,抄的有夠難看的,真不知道外國人的腦袋是裝大便嗎?」根據我的看法,腦袋裝大便的正是開版的 Jimmy,短短一句話綜合他一人所有的偏見跟無知。所以,《神鬼無間》變成外國人跟華人之間誰優、誰腦袋裝大便嗎?假設《神鬼無間》跟《無間道》一模一樣,「抄得四全像」,反而更棒嗎?我根本不用再多說,我的〈影印機心態跟校對的作為〉這一篇文章依舊非常有效:這些人根本不知他們自己是多麼矛盾的人,一方面批評《神鬼無間》改掉《無間道》很多地方因此不像《無間道》,但一旦《神鬼無間》完全就是《無間道》的美國版時,這些人又要嚴詞批評《神鬼無間》是一字一句照抄。這些人的腦袋已經出現很嚴重的問題,例如:「(去年)李安的《斷背山》沒得到最佳影片,結果是頒給《衝擊效應》,果然是挺自家人的。」我恍了一下神,才瞭解到這留言到底在講什麼:原來《斷背山》不是美國片,是台灣片嗎?所有問題的關鍵全在於這些人根本不知要如何看待「翻拍」這件事,以及這些人根本不知如何看電影。
你根本沒辦法從 BBS 討論區判斷發言的作者是什麼品質。我在某處看到有一位認為《神鬼無間》比《玩命關頭:東京甩尾》還難看,像這種喜歡《東京甩尾》勝過《神鬼無間》的觀眾完全就是把電影拿來當娛樂用,我不知道這位人士是否為美國奧斯卡沒提名《東京甩尾》最佳影片抱不平。再來我要談《竊聽風暴》:第一次我是拿特映會的票看《竊聽風暴》,全場坐得很滿;但一散場開始聽到周圍一堆問候聲:「嘿,你剛剛有沒有睡著?」我想,大家都是用不同的管道拿到《竊聽風暴》免費的票,所以大家都是抱著看免費電影的心態進來看《竊聽風暴》,你根本就沒辦法控制到觀眾的品質。後來,我實在是忍不住又再去長春戲院自費看了一場《竊聽風暴》,我眼眶氾出來的淚比第一次看它還多;結果,散場後再度聽到「嘿,你剛剛有沒有睡著?」的問候聲。奇怪,台灣觀眾真的那麼疲倦不堪嗎?會選擇《竊聽風暴》的觀眾應該已經跟《東京甩尾》的觀眾有很大的不同,結果還是會因為《竊聽風暴》沒有開一槍一彈、沒有汽車追逐睡著?這正是我要講的重點:當網路興起、部落格時代來臨,一方面是表現的個人主義獲得空前地成功,但另外一方面是這個民主化過程讓任何水準的人都有機會發表意見,結果是電影評論這一塊需要靠分析、比較的領域被一堆只喜歡發表意見、不喜歡分析、比較的人侵佔,以致某一部片是優或是劣這一意見常常是被這一群人綁架走。例如《神鬼無間》這部片,兩、三篇讚揚《神鬼無間》的「影評」被一百多篇責罵《神鬼無間》的「意見」壓倒──在那一百多篇『意見』中可能只能零星找到一篇『影評』──,於是《神鬼無間》被綁架式地被普遍認為是爛片。類似的情形還包括《穿著 Prada 的惡魔》、《命運好好玩》,在網路上幾近是壓倒性地好評,但是那一百多篇「意見」的作者很可能全都只是電影的消費者而已,觀影史可能從未包含《北西北》這部彩色片、《一一》這部傑作。當《穿著 Prada 的惡魔》、《命運好好玩》的喜劇成分讓我聯想到我心目中的影史第一名(也很有喜劇成分的)大經典《北西北》,當《穿著 Prada 的惡魔》、《命運好好玩》的遺憾成分讓我聯想到我心目中的台灣影史第一名(也是關於遺憾)大經典《一一》,我只想說《穿著 Prada 的惡魔》、《命運好好玩》都是看完一次就絕對不想再看第二次的庸俗作。
現在我更有一個感覺:會去「奇摩」的人大約都只有小學生程度,因為在那兒講不講理、會不會寫影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會不會罵人。會去「開眼」的人似乎在水準上比去「奇摩」的人高,因為一些文藝片在「開眼」都還有人會討論,但在「奇摩」就完全被冷落。不過,常逛「開眼」並非也常逛部落格──很多人還是只習慣拼貼式的思維、三言兩語都沒講到重點,而部落格正是能夠看到真正的影評之所在。
馬丁․史柯西斯用一段資料影片當《神鬼無間》的開場,然後很神奇地只讓傑克․尼克遜 (Jack Nicholson) 出現在陰影中。史柯西斯選擇先從麥特․戴蒙 (Matt Damon) 的童年交代起,然後切進成年的麥特․戴蒙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平行剪接,再來再從面試成年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回溯到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出身背景、母親的葬禮等等片段,然後用重金屬化了的蘇格蘭音樂帶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監獄時期……這十五分鐘(或二十分鐘)完全就是大師級的表現,天曉得為什麼會有台灣觀眾說它是大爛片。所以我才猜測:你要怎麼期待那些靠著聽《東京甩尾》的引擎聲才不會睡著的觀眾能看懂史柯西斯的場面調度(以及光靠這十五分鐘就值得一座奧斯卡的剪接)!
我的〈影印機心態跟校對的作為〉這一篇文章現在已可變成準則,可以檢驗哪些人的意見其實只是用影印機心態希望《神鬼無間》保留住《無間道》的哪些情節。前幾天我終於去二輪戲院看了《傷城》,很慶幸當初沒有為它看首輪──有一天我已幾乎出門就是為了要看這部片。很明顯,我對《傷城》的劇本以及部分的場面調度失望;而且也在此時我得知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要翻拍《傷城》。《傷城》的整體成績不算好,現存的《傷城》的劇本真的很差,所以請直接預期美國人將大翻修《傷城》的劇情。我已經先講了:影片《傷城》缺點很多,絕對不是什麼經典;不要三年後《傷城》的美國版出來之後,網路上又一堆原版《傷城》多經典、多經典的話。三年後我將把現在這幾句話複製,用以檢驗到底台灣人會不會獨立地看一部翻拍片。
最後是「影迷猜猜看之四」的答案:全球電影史上,翻拍片賣座紀錄最高的是二○○五年的《金剛》。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西方世界到處都找得到的一九三三年的《金剛》(由梅里安 C.˙古柏 (Merian C. Cooper) 跟厄內斯特 B.˙休德沙克 (Ernest B. Schoedsack) 聯合執導)竟然在台灣是奇貨可居。我在〈影印機心態跟校對的作為〉這一篇文章就已經說過:誰規定看翻拍片之前一定要先看過原作?那些一直說「會把最佳影片頒給《神鬼無間》的影藝學院會員一定都沒看過《無間道》」的台灣觀眾,請問要給《神鬼無間》一個合理的評價之前一定要先看過《無間道》嗎?同樣的問題我將請問:請問要給彼德․傑克森 (Peter Jackson) 的《金剛》一個合理的評價之前一定要先看過一九三三年的《金剛》嗎?把評論一部獨立的影片這件事硬要拉成是作版本比較,這是很多台灣觀眾犯的第三個錯誤。
- Mar 03 Sat 2007 00:00
為《神鬼無間》說幾句公道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