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他的下一個計劃(似乎已隨著《邁阿密風雲》賣座不佳胎死腹中):改編自厄內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小說的《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並計畫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領銜主演,而是他以往的影片《大地英豪》(The Last of the Mohicans)、《烈火悍將》(Heat)、《驚爆內幕》(The Insider)、《叱吒風雲》(Ali)、《落日殺神》(Collateral)、《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 都隱含此意義。
第二,「政治」(Politique)。麥可˙曼自踏出學校後拍攝的作品即已昭示他左派的立場:在一部名為《造反》(Insurrection) 的紀錄片,麥可˙曼訪問了法國六八年五月學生運動領袖丹尼爾˙孔-本迪 (Daniel Cohn-Bendit) 及其他相關人士,當時這一群人拒絕接受美國電視媒體訪問(所以麥可˙曼才找到機會把紀錄片賣給 NBC 頻道)。麥可˙曼用了 NBC 的支票在一九七○年代初拍攝了美國本土的動盪,其中他拍攝了新墨西哥州 Albuquerque 的暴動,底片後來被插進《叱吒風雲》。我們現在都知道《驚爆內幕》不太好閱讀(主題不討好市場),但麥可˙曼利用《大地英豪》商業上的成功選擇了一部政治介入甚深的《驚爆內幕》,沒有人再懷疑麥可˙曼的左派立場。
第三,「監獄」(Prison)。麥可˙曼在拍攝電視影片 The Jericho Mile 時花了很多時間在 Folsom 監獄蒐集資料,然後他又在他的第一部長片《大盜》(Thief) 安排 James Caan 的角色曾經入獄三十年。由麥可˙曼自己編寫的劇本安排《烈火悍將》每一位壞人都是從 Folsom 監獄出獄,他也曾經在《緝兇專家》(Manhunter) 首度為 Hannibal Lecter 博士設計全白色的監獄套房,並且他也特別要求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用六個月的時間揣摩囚犯的氣質,顯見麥可˙曼重視監獄啟發的精神氣質。
第四,「父親」(Pères)。根據尚˙杜歇 (Jean Douchet) 的觀察,麥可˙曼的風格並非是寫實主義的,反而是非常表現主義。尚˙杜歇評《大盜》時特別引穆瑙 (Murnau) 的《浮士德》(Faust) 的典故,也因此根據比爾˙柯榮的看法,《落日殺神》是麥可˙曼最浮士德的一部片:計程車司機接受六百美元的價錢載一位先生整夜在洛杉磯市區跑來跑去。不過,筆者完全質疑比爾˙柯榮這兒的標題「父親」,因為他這一段落談了不少數位攝影,不知道「父親」這個P跑到哪邊去。
第五,「現在」(Présent)。無疑這是麥可˙曼的美學關懷:要讓觀眾感受到故事的此時、現在。依麥可˙曼之見,湯姆˙克魯斯必須出於反射動作馬上斃掉偷拿走他的公事包的小偷,近期我們也看到《邁阿密風雲》中的女警官 Elizabeth Rodriguez 一瞬間斃掉俗辣壯漢。此外麥可˙曼特重視配樂帶來的「現在的」感情,最精采的表現莫過於《大地英豪》,Randy Edelman 為了 Magua 的追殺以及他的敗亡,作了長達八分鐘的蘇格蘭風配樂(令人難忘的重低音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