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信基督教的母親將她九歲的兒子 Salomon(由 Moshe Agazai 飾)推過去謊稱是尤太人,幸好有另外一位病重的尤太人女士幫助了他。到了以色列特拉維夫,Salomon 這名字被改成 Schlomo,同時那位幫助他的女士也很快病逝,讓 Schlomo 成為道地的孤兒。這個時候一個法國裔家庭收養了他,Schlomo 因此成為 Yoram(由 Roschdy Zem 飾)、Yaël(由 Yaël Abecassis 飾)夫婦領養的兒子。

很難不提提《緊握生命的希望》大致的故事線,因為它前後橫跨十多年,從九歲的 Schlomo 長大變成二十多歲的 Schlomo(由 Sirak M. Sabahat 飾)。這樣一個難得一見的題材觸及到的面真可說令人嘆為觀止:先從大飢荒開始切到人道救援──事實好像跟 WE ARE THE WORLD 相反──,然後開始因為欺騙(血統跟宗教)、存有秘密(前面所有一切以及生母仍留在非洲大陸)而有恐懼、不適應、暴力傾向的行為,然後又有被領養面臨到身份特殊、遭嫉、不自在,去到學校又面臨到種族歧視、大人跟小孩的猜忌(開始出現在新聞版面的愛滋病想必是原因),光一個 Schlomo 可以牽涉到這麼多的政經、社會、家庭、認同問題,想必是全片唯一負載過重的符號/能指。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年幼的 Schlomo 擁有語言天分、熱愛閱讀,很快地他已經可以說不少希伯來文跟法文;但青少年的 Schlomo(由 Mosche Abebe 飾)已無疑輕鬆駕馭希伯來文跟法文,只有當他去找 le Qès Amhra(由 Itzhak Adgar 飾)──這位早已知悉 Schlomo 並非尤太人但卻未明言的衣索比亞尤太裔智者、精神之父── Amhra 寫信的時候,Schlomo 才又再說衣索比亞語言 l'amharique,表示未忘本、未忘記母親。Sarah(由 Roni Hadar 飾)、外公(由 Rami Danon 飾)等等配角的出現讓《緊握生命的希望》急轉彎變成通俗劇,讓青少年的 Schlomo 擁有可以信任的同性朋友、可以交談的異性朋友、可以談論以色列的國家命運、可以面對隨時爆發的戰爭(意識到有另外一個異己者的存在:巴勒斯坦人),也讓影片出現不少溫馨的幽默對話。但最令人難忘,恐怕也是周星星我此生永遠無法忘記的一景是 Schlomo 講述他對「亞當的起源」的詮釋。

進到成年階段,導演哈度米亥羅駑 (Radu Mihaileanu) 明顯讓人有些失望因為影片並非按照原片名「快去過生活然後變成……」中的第三階段「然後變成」(deviens) 進行反而是「去去回回」(va et reviens)Schlomo 要到巴黎學醫,明顯是為後面的人道救援任務鋪路;但他也離家、離開真正愛他的 Sarah──再明顯也不過了──然後 Schlomo 欲言又止,然後 Sarah 去了又回,真的是很煩惱人的劇情安排。結尾那幕恐怖到嚇人,因為刺耳的尖叫聲令人不悅,同時也是畫蛇添足的安排。假設 Schlomo 此生都未能再尋獲他的生母,也不減他現在存有的意義:想當年他是靠一位法國醫生的救助才能夠繼續生存的難民,如今換他執行醫生的任務回饋原鄉的住民,不已是一樁佳事?

哈度․米亥羅駑的私人經歷是羅馬尼亞尤太裔,其父親原來的家族姓是布克曼 (Buchman),因為逃避德國納粹和蘇俄史達林主義的追殺才改姓氏為米亥羅駑。哈度․米亥羅駑故意安排一位羅馬尼亞裔角色跟 Schlomo 說:「為什麼我們沒問題,但你們就會有問題?」反控以色列來自歐陸、北美洲的尤太人種族歧視黑皮膚的尤太人。尤太人在歐陸、在北美洲一生都得面對若隱若現的反閃米主義,但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卻照樣棒打異己者,共和精神的確未伸。

論卡司,不得不先提侯胥迪․翟姆 (Roschdy Zem):他就是那種光一出現、光說一句台詞就足以散發千層魅力的演神。當他們夫婦第一次把 Schlomo 接回家用晚餐,我們看到一場很 cocasse 的景:Schlomo 低著頭其實只是不適應,但被作父親的 Yoram 誤以為 Schlomo 要禱告,Yoram 只好跟 Schlomo 說:「我們家其實是左派,對宗教一點都不虔誠。不過,今天為了你,我們就破例跟你一起禱告吧。」Yoram 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言行實在令人印象深刻:是他絕對堅持要領養黑皮膚法拉恰的 Schlomo,抱著 Schlomo 堅持不讓右派宗教狂熱人士藉機為 Schlomo 行割禮。之後因為國家出現動亂,家庭經濟陷入困境,Yaël 曾提議搬去法國或是加拿大,Yoram 義正辭嚴地說:「我們左派搬到國外,誰還能在國內投票反對那些鷹派瘋子?」正因為 Yoram 愈來愈害怕再出現「因堤伐撻」(Intifada) 所以他才反對 Schlomo 出國,反認為 Schlomo 應留在國內服役保衛國土。飾演 Yaël 雅嬡․阿貝卡西斯 (Yaël Abecassis) 具有一種非凡的古典美(曾經在《卡多許》(Kadosh) 古典美地、優雅地出現),她對 Schlomo 全力地支持、全力地付出值得領養率偏低的台灣社會深思。她雖是 Schlomo 的第三位母親,但卻是最重要的一位。也不得不提 Schlomo papy(外公),長者沒有怨恨,沒有提以前歷史可能生出的不滿,僅只是告訴 Schlomo 還要種更多的樹讓後人能夠納涼,音調令人動容。

哈度․米亥羅駑為了《緊握生命的希望》選角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因為難度算罕見地高:三個階段的 Schlomo 都必須要通法文、希伯來文跟衣索比亞語言 l'amharique,同時這三位還必須要有點神似。必須提的是飾演成年 Schlomo Sirak M. Sabahat 他自己即是一位從衣索比亞因為另一項任務而於一九九一年遷至以色列的法拉恰,唸小學的時候是全校唯一的黑人。

《緊握生命的希望》最剛開始直接採用 François Margolin 的靜態照片,然後以紀錄片方式的旁白、影片剪接慢慢帶進活生生的人的故事,並且很快地跳進以色列。主題罕見不說,不少片段都可以抓出來再作分析,例如年幼的 Schlomo 似乎無法接受淋浴後的自來水居然就讓它白白地流掉。哈度․米亥羅駑雖然很克制不讓《緊握生命的希望》成為以色列的政宣片並且很勇敢地採取左派的立場,但劇本愈走到後面愈有走溫情主義的傾向,導致筆者實不願說它「感人」卻寧說它「溫馨」及「說得對」。一部有待被欣賞的人道主義佳作(WE ARE THE CHILDREN),並完全推薦 Schlomo Sarah 整段婚禮的戲。周星星評價:《緊握生命的希望》★★★

《緊握生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巴別塔,何必特別重視《火線交錯》(Babel)?這才是周星星我擔心的:一旦新星如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葛雷摩˙阿黎阿軋 (Guillermo ARRIAGA) 閃亮竄起,大家自然是付費虔誠膜拜,但卻忘了、不知《緊握生命的希望》的存在。拜託租個 DVD 吧。

另外,有位「雙子風」小姐(吧),希望我轉貼這消息。我上去瀏覽過,雖然不是很了解整件事,但真的值得大家關心一下。請您直接點以下網址。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wing57&f_ART_ID=382974 視情況再轉載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