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一億八千萬新台幣;全台灣很可能是三億八千萬或四億。
首先我不太理解為何在某些國家要用人數比較
在某些國家要用票房收入比較
再來看你列舉數字
台灣票房算4億新台幣好了
4億新台幣/美金匯率29=0.1379億美元
算1300萬美元好了
就是1300m美元
美國人口 50.50千萬人 收入320,000萬美元
台灣人口 2.1千萬人 收入 1,300萬美元
算起來平均每個美國人花費在此片的費用
是台灣人的10倍
但美國的電影院票價似乎沒有台灣電影票價的10倍
甚至不到3倍 .............
由格主此文的邏輯
可以推論美國人是比台灣人更沒準備好看電影的民族??
話不是這樣說的吧............
對了
補上7/10累積票房數字 來源:開眼電影網
你提供的數字在單位上我搞得有點迷糊
北美票房 2.61億美金 約75.69億台幣
台北票房 7.5百萬美金 2.2億台幣
目前全球票房應該是突破6億美金
中華民族大概提供了1-2%吧 ...........
我想,這位網客 Yingchih 根本就完全搞錯了我的「邏輯」……
但事實上,周星星我的這一篇文章根本沒有邏輯吧。難道,看完這一篇文章之後,要將《變形金剛》的全世界總票房再拆比例算每一個國家共為《變形金剛》的全世界總票房貢獻了百分之幾的票房?這讓我大感驚訝,這真讓我嘆為觀止。
我要講的道理不外乎是:今天,面對某一些正在上映的電影,我們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這一部片而對另外某幾部片毫無興趣?我把好幾個比較大型的電影市場票房拿出來,將《變形金剛》第一集跟其它影片作比較,無非就是要說為什麼該電影市場的消費者、當地人寧願選擇那些影片而不是《變形金剛》這一部片。面對《變形金剛》這一部片,從票房數字可以看得出來,那些電影市場的消費者、當地人應該是覺得《變形金剛》這一部片沒什麼值得看的必要,於是就選擇了其它部片。而其它部片,就影評而論、就那些影片的品質而論,這雖然是不可能存有客觀標準以及一定得先先天地認同《變形金剛》遜於其它部更有品質的影片──例如在當時一定得先先天地認同《變形金剛》遜於《料理鼠王》──,但電影票房的統計數字就是能夠代表該電影市場的消費者、當地人選擇看電影的品味。
這位網客 Yingchih 為什麼不仔細閱讀閱讀我的文章,把我的文章所講的內容讀通之後,再來發表意見呢?逞口舌之快,就是搞錯對象。該網客的最後一段留言:
對了
補上7/10累積票房數字 來源:開眼電影網
你提供的數字在單位上我搞得有點迷糊
北美票房 2.61億美金 約75.69億台幣
台北票房 7.5百萬美金 2.2億台幣
目前全球票房應該是突破6億美金
中華民族大概提供了1-2%吧 ...........
這位網客 Yingchih 講的是現在正在上映的《變形金剛》第三集的票房數字吧?我這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是「原發表日期:2009 年 7 月 19 號」,原發表在我個人的天空部落上,講到的大多是《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票房數字以及帶到《變形金剛》第二集的票房數字。
這位網客 Yingchih 提到:「首先我不太理解為何在某些國家要用人數比較,在某些國家要用票房收入比較」;我想,這位網客 Yingchih 大概在二○一一年七月十三號以前都不知道英國是用英鎊(不是美元喔!)的票房收入、法國跟比利時、德國跟西班牙都是用觀影人次來計算票房累積吧。周星星我邀請這位網客 Yingchih 記住以下各個國家的票房統計網站吧(按順序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跟西班牙【放心,其實我也看不太懂德文跟西班牙文】):
http://www.screenrush.co.uk/films/box-office/
http://www.allocine.fr/boxoffice/boxofficedetail_gen_pays=5001.html
http://www.filmstarts.de/charts/
http://www.sensacine.com/peliculas/taquilla/
既然這位網客 Yingchih 反問我──反問我的方式是既然《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美國票房是如此如此,則……美國人是否為看電影的白癡?
我要說:「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是一大課題,絕非從《變形金剛》第一集這唯一的一部片或者是《變形金剛》總共三集這三部片來去判讀說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若要問我說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周星星我會說:是的,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就整體來看。美國人看電影只有極低的比例會跑去電影院看非英語發音影片,就整體來看這是鐵打的事實。
但,總還是會有更多的部落格讀者看不慣(或看不順眼?)周星星我的意見,總是用偏光眼來解讀我的意見。所以我接下來要說的是:縱使就整體來看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根據周星星我的觀點──,但從「美國人」這麼大的一個群體裡再抓出一些影評人或電影研究者,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依然是世界級數一數二地高──還是根據周星星我的觀點──,比一堆台灣影評人或台灣電影研究者還高──還是根據周星星我的觀點──。
所以,說「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有人為此不爽;說「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依然是世界級數一數二地高」,有人就為此備感安慰。出了什麼問題?我可不可以不必講出第二項事實:「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依然是世界級數一數二地高」,就能夠獲得部落格讀者看得順眼?
說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有人不同意我;說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比一堆台灣影評人或台灣電影研究者還高,也還是有人不同意我。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你們在你們自己的部落格寫文章,周星星我一定都孤狗得到。但是像這位網客 Yingchih 所提的反問,對不起,一點都沒難倒我。
還有,
首先我不太理解為何在某些國家要用人數比較
在某些國家要用票房收入比較
再來看你列舉數字
台灣票房算4億新台幣好了
4億新台幣/美金匯率29=0.1379億美元
算1300萬美元好了
就是1300m美元
美國人口 50.50千萬人 收入320,000萬美元
台灣人口 2.1千萬人 收入 1,300萬美元
算起來平均每個美國人花費在此片的費用
是台灣人的10倍
但美國的電影院票價似乎沒有台灣電影票價的10倍
甚至不到3倍 .............
由格主此文的邏輯
可以推論美國人是比台灣人更沒準備好看電影的民族??
話不是這樣說的吧............
對了
補上7/10累積票房數字 來源:開眼電影網
你提供的數字在單位上我搞得有點迷糊
北美票房 2.61億美金 約75.69億台幣
台北票房 7.5百萬美金 2.2億台幣
目前全球票房應該是突破6億美金
中華民族大概提供了1-2%吧 ...........
我想,這位網客 Yingchih 根本就完全搞錯了我的「邏輯」……
但事實上,周星星我的這一篇文章根本沒有邏輯吧。難道,看完這一篇文章之後,要將《變形金剛》的全世界總票房再拆比例算每一個國家共為《變形金剛》的全世界總票房貢獻了百分之幾的票房?這讓我大感驚訝,這真讓我嘆為觀止。
我要講的道理不外乎是:今天,面對某一些正在上映的電影,我們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這一部片而對另外某幾部片毫無興趣?我把好幾個比較大型的電影市場票房拿出來,將《變形金剛》第一集跟其它影片作比較,無非就是要說為什麼該電影市場的消費者、當地人寧願選擇那些影片而不是《變形金剛》這一部片。面對《變形金剛》這一部片,從票房數字可以看得出來,那些電影市場的消費者、當地人應該是覺得《變形金剛》這一部片沒什麼值得看的必要,於是就選擇了其它部片。而其它部片,就影評而論、就那些影片的品質而論,這雖然是不可能存有客觀標準以及一定得先先天地認同《變形金剛》遜於其它部更有品質的影片──例如在當時一定得先先天地認同《變形金剛》遜於《料理鼠王》──,但電影票房的統計數字就是能夠代表該電影市場的消費者、當地人選擇看電影的品味。
Yingchih 的意見 | 算起來平均每個美國人花費在此片的費用,是台灣人的10倍,但美國的電影院票價似乎沒有台灣電影票價的10倍,甚至不到3倍 ............. |
周星星的意見 | 我不同意這位網客 Yingchih 所提的怪異意見。這位網客 Yingchih 所提的數據就已經錯很大:《變形金剛》第一集美國票房收入不是這位網客 Yingchih 所提的「320,000萬美元」,因為他提的單位是「萬美元」,「320,000萬美元」其實等於三十二億美元。既然你要用阿拉伯數字,單位就應該要是「千美元」,實際上「320,000,000 美元」就是三億兩千萬美元。《變形金剛》第一集美國票房收入是三億兩千萬美元。周星星我建議這位網客 Yingchih 把《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美國票房收入換算成觀影人次,大概就比較有意義了。 其次,《變形金剛》第一集美國票房收入是三億兩千萬美元,在當時還有《料理鼠王》等等其它影片,應去比較《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美國票房跟其它影片的美國票房才對。 |
Yingchih 的意見 | 由格主此文的邏輯,可以推論美國人是比台灣人更沒準備好看電影的民族??話不是這樣說的吧............ |
周星星的意見 | 最讓我周星星瞠目結舌的是在這兒。我周星星的邏輯,是這位網客 Yingchih 所說的那樣嗎?是不是有人在自言自語,怪別人說「話不應該是這樣說的吧……」 |
這位網客 Yingchih 為什麼不仔細閱讀閱讀我的文章,把我的文章所講的內容讀通之後,再來發表意見呢?逞口舌之快,就是搞錯對象。該網客的最後一段留言:
對了
補上7/10累積票房數字 來源:開眼電影網
你提供的數字在單位上我搞得有點迷糊
北美票房 2.61億美金 約75.69億台幣
台北票房 7.5百萬美金 2.2億台幣
目前全球票房應該是突破6億美金
中華民族大概提供了1-2%吧 ...........
這位網客 Yingchih 講的是現在正在上映的《變形金剛》第三集的票房數字吧?我這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是「原發表日期:2009 年 7 月 19 號」,原發表在我個人的天空部落上,講到的大多是《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票房數字以及帶到《變形金剛》第二集的票房數字。
Yingchih 的意見 | 目前全球票房應該是突破6億美金,中華民族大概提供了1-2%吧 ........... |
周星星的意見 | 這位網客 Yingchih 講的其實是《變形金剛》第三集的票房。因為中國還沒上映《變形金剛》第三集,所以這兒的「中華民族」大概只指「台灣」跟「香港」吧。但是,很奇怪,每一塊市場的規模大小不一,法國市場沒辦法跟北美市場比,台灣市場沒辦法跟法國市場比,瑞士市場沒辦法跟台灣比,新加坡市場沒辦法跟台灣比……每一塊市場的人口基數都不一樣,算《變形金剛》第三集的全球票房裡有多少比例的票房是屬於瑞士、台灣,有什麼意義? |
這位網客 Yingchih 提到:「首先我不太理解為何在某些國家要用人數比較,在某些國家要用票房收入比較」;我想,這位網客 Yingchih 大概在二○一一年七月十三號以前都不知道英國是用英鎊(不是美元喔!)的票房收入、法國跟比利時、德國跟西班牙都是用觀影人次來計算票房累積吧。周星星我邀請這位網客 Yingchih 記住以下各個國家的票房統計網站吧(按順序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跟西班牙【放心,其實我也看不太懂德文跟西班牙文】):
http://www.screenrush.co.uk/films/box-office/
http://www.allocine.fr/boxoffice/boxofficedetail_gen_pays=5001.html
http://www.filmstarts.de/charts/
http://www.sensacine.com/peliculas/taquilla/
Yingchih 的意見 | 首先我不太理解為何在某些國家要用人數比較,在某些國家要用票房收入比較。 |
周星星的意見 | 老實說,周星星我第一眼看到以上這句話的時候,又再深深刻刻地體會到:原來還是有一大群人的腦袋跟我周星星的腦袋是不太一樣的。我馬上想到:這位網客 Yingchih 既然能提出那麼多的很精確的票房數字,可見這位網客 Yingchih 應該是常常在閱讀美國的票房網站 Box-Office Mojo,「只」從這一個美國的網站去看全世界其它電影市場的票房。周星星我非常地坦白:我是為了回覆這位網客 Yingchih 才故意找出西班牙的票房網站,我個人很少很少會光顧那個西班牙網站;但是,法國的票房網站、英國的票房網站、德國的票房網站都是我周星星不時會去光顧的票房網站,從法國的票房網站、德國的票房網站即可得知當地電影市場是用觀影人次來計算票房的。 所以我才會大驚訝地再發現到原來一大群人的腦袋跟我周星星的腦袋是不太一樣的。我沒有說是「差」喔,我只說:我在做功課時,會跑到你們不可能會跑過去的地方蒐集資訊。就這麼簡單而已。 |
既然這位網客 Yingchih 反問我──反問我的方式是既然《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美國票房是如此如此,則……美國人是否為看電影的白癡?
我要說:「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是一大課題,絕非從《變形金剛》第一集這唯一的一部片或者是《變形金剛》總共三集這三部片來去判讀說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若要問我說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周星星我會說:是的,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就整體來看。美國人看電影只有極低的比例會跑去電影院看非英語發音影片,就整體來看這是鐵打的事實。
但,總還是會有更多的部落格讀者看不慣(或看不順眼?)周星星我的意見,總是用偏光眼來解讀我的意見。所以我接下來要說的是:縱使就整體來看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根據周星星我的觀點──,但從「美國人」這麼大的一個群體裡再抓出一些影評人或電影研究者,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依然是世界級數一數二地高──還是根據周星星我的觀點──,比一堆台灣影評人或台灣電影研究者還高──還是根據周星星我的觀點──。
Yingchih 的意見 | 由格主此文的邏輯,可以推論美國人是比台灣人更沒準備好看電影的民族?? |
周星星的意見 | 周星星我個人從頭到尾都不是用《變形金剛》第一集這一部片或者是用《變形金剛》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這三部《變形金剛》系列的影片來去推論說誰誰誰是白癡;而是,面對《變形金剛》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電影觀眾──台灣人也好、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比利時人、荷蘭人、德國人、泰國人、日本人……也好──除了選擇《變形金剛》之外,還會不會選擇其它影片?例如,我要說,的確就是因為:一,三十歲以上的台灣成年人不再常常看電影;以及:二,最常看電影的台灣觀眾例如是十五歲至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才會看的電影,所以才會讓《功夫熊貓二》的大台北票房跟《變形金剛》第三集的大台北票房最終將會是一比六的比例。而且,唯一在大台北票房破億的動畫片就是去年(二○一○年)的《玩具總動員三》──這一定是因為《玩具總動員三》終究能拉回一些家庭觀眾(母雞帶小鴨)以及因為3D票價再加過成的關係──。 然後,還可以再看看:若《變形金剛》第一集在美國賣到三億兩千萬美元,《功夫熊貓》第一集則在隔年賣到兩億快兩千萬美元;《變形金剛》第一集在法國賣到兩百萬觀影人次,《功夫熊貓》第一集則在隔年賣到三百萬觀影人次。怪不怪?只要是動畫片,到了台灣就全部都跟《變形金剛》系列相差懸殊?然後,《變形金剛》第三集處處狂賣,但周星星我最近又再觀察法國票房,如果我說最終的結果──暑假過完──一定還是《功夫熊貓二》賣超過《變形金剛》第三集,各位讀者們你們是要相信還是相信我在臭蓋? 所以,我的基本立論一直都很簡單:如果我是電影消費者,若我早就知道《變形金剛》第三集就是一直炸來炸去的影片,我又為什麼要花錢買票看《變形金剛》第三集呢?我為什麼不花錢買票看《功夫熊貓二》,這部鐵定一定不是一直炸來炸去的影片呢?所以我才會很激動地說:有人就是看電影的白癡。 「美國人是否是看電影的白癡?」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大家都說只有美國的大城市像是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才有真正在看電影的觀眾,意思是把一部佩德羅˙阿莫多瓦的《我寄居的皮膚》(La Piel que habito, 2011)拿到美國放映,整個加州這個號稱「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將找不到什麼很捧佩德羅˙阿莫多瓦的觀眾,但是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總還是會有某一小群觀眾很捧佩德羅˙阿莫多瓦。 像我這樣講到歐洲作者電影是有點太偏了;但是,誰能否認整體的美國觀眾根本就不太看不講英文的電影?給你上英文字幕,你也還是不看。美國人難道不是看電影的白癡嗎? |
所以,說「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有人為此不爽;說「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依然是世界級數一數二地高」,有人就為此備感安慰。出了什麼問題?我可不可以不必講出第二項事實:「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依然是世界級數一數二地高」,就能夠獲得部落格讀者看得順眼?
說美國人是看電影的白癡,有人不同意我;說美國影評人或美國電影研究者的水準比一堆台灣影評人或台灣電影研究者還高,也還是有人不同意我。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你們在你們自己的部落格寫文章,周星星我一定都孤狗得到。但是像這位網客 Yingchih 所提的反問,對不起,一點都沒難倒我。
Yingchih 的意見 | 平均 |
周星星的意見 | 平均 |
還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