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跟電影資料館的蕭先生提到我有一個《電影導演辭典》的大計劃,書都已經動了快六、七百頁,但實在是因為不再具有學生身份、不再閒閒天天打電腦,以致我的《電影導演辭典》永遠跟不上每一天每一天的發展。所以我曾提到:如果台灣能夠由官方,或者由電影資料館出面進行一個網路版的電影導演辭典計劃,那絕對是大好事一樁。

偏偏,在我坐電梯上去電影資料館的同時,我又想起來:台灣,搞不出一個貝希 (Bercy) 的。貝希位在巴黎市中央偏東邊,以前是破敗的郊區、工業區,現在已經是新興的文化地區。當然,在提到文化之前,還是得先提錢:法國的經濟財政部以前住在羅浮宮裡面,後來位在貝希的辦公大樓蓋好之後,「貝希」的另外一個意義就變成是經濟財政部。二○○四年不知道當時的經濟財政部長尼可拉˙薩柯奇 (Nicolas Sarkozy) 是透過什麼管道,居然讓來法國宣傳《落日殺神》的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乘坐快艇從塞納河登上經濟財政部的小港口拜訪他。酷吧,這一幢在《西班牙公寓》開場的建築物就是這樣緊鄰塞納河矗立。但撇開錢,貝希同時也是密特朗圖書館的所在地,只是要小小地走一段路。然後,今年初法國電影圖書館終於搬到貝希的新建築裡面,就在貝希公園門口跟貝希體育館旁邊。我所看到的 Metallica 巴黎演唱會,就是在貝希體育館內辦的。貝希,不是單純一個地區名而已,它幾乎就是台灣的反面。

不是我要求我們的每一位總統都要蓋一座密特朗圖書館,但完全沒有蓋圖書館的念頭才真正是台灣貧瘠的一面。本來「台灣電影文化中心」在謝長廷先生任行政院長、姚文智先生任新聞局長的時候被墮胎,突然蘇貞昌先生新任行政院長、李安先生回國展露《斷背山》的光芒,「台灣電影文化中心」的計劃居然又被塞回子宮了。哇噻的,臍帶血有沒有先存起來都不知道哩。依我推測,有沒有「台灣電影文化中心」似乎都不重要,因為蓋好一幢漂亮的建築物,卻沒錢保存電影文化、沒錢請人策劃保存電影文化的事,還蓋在不知道有沒有捷運站的新莊某一處,天啊,人家做得出貝希,我們處心積慮要拆樂生,這對比太刺眼了吧。

我曾問蕭先生:是否知道文建會在做「台灣大百科」計劃?是的,周星星我故意上去看過,獨漏電影文化。慘的不是只是這個,慘的是文學類建立一堆人名條目,幾乎每一條都是空的。文建會不做電影,一直把電影視作現代藝術,所以不符合文建會認為的「傳統」藝術:用手寫的文學、用手畫的繪畫、用手跟腳跳的舞蹈……等等。那到底誰要做電影?不就應該是電影資料館嗎?

事實是只有懂問題的人才知道電影資料館沒錢;前陣子立法委員杯葛前新聞局長姚文智先生、杯葛新聞局預算,就意外掃到電影資料館。如果他們領不到薪水,也是立法委員的無心之過。看,這麼窮的電影資料館,能有什麼雄偉的大計劃?

簡言之,有很多跟網路版的電影資料庫有關係,包含針對中學生而設計的電影教學計劃、電影史經典的介紹跟導演部落格的經營等等。這不是一、兩年就做得出的事,但需要有夢想的人親自去動手。

我最近開始經營網路版的電影導演辭典,但比想像中花時間。網路版的好處是可以插圖片、作連結,但缺點很明顯:大家只能進入,沒有翻閱的可能性。什麼意思?我記得我很用功的時候,我是翻國外的電影導演辭典,有的時候就順便一直看下去,認識不少我以前完全不認識的導演。但是,網路版是你鍵入查 Laurent Cantet,你就不會看到 Curtiz,比如 Michael Curtiz,年輕的部落格格主從未提到、根本不認識的一位大導演。所以我才對印刷版特別有感情,因為我超喜歡翻書。為了網路版的電影導演辭典,我也要找一些圖片,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幸好是現在很閒,但過一陣子是否再有力氣,不得而知。簡單抱怨到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