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斯․凡桑特的《妄想園》雖然仍被激賞,但因為還是很像四年前的《大象》(Elephant),評審團的考量一定會是:給別的片一個獎。除非真的還是很偏愛葛斯․凡桑特,頒給他一座最佳導演獎也不是不可能。
烏利胥․塞德 (Ulrich Seidl) 的《進口出口》(Import Export) 也是明顯的案例,法國影評人給分數非常極端,要嘛是三顆星很棒,要嘛還有零顆星,完全不存有兩顆星的評價。英國跟美國的影評人就比較中庸,給的大多都是兩顆到三顆星之間,因此這部片應很容易普遍地被一般觀眾認為是中等之作。
哈法埃耳․納賈黎 (Raphaël Nadjari) 的《讚美詩篇》(Tehilim) 也有很好的聲音,但不好的聲音也開始冒出來,平均下來又是一部不會太突出的片。
朱利安․許納北 (Julian Schnabel) 的《潛水鐘與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激起非常多的好奇心,也相當感人;但這種片似乎不是得獎的類型(在流眼淚之餘,有些還算保有理智的影評人解釋出這部片的『限制』),頂多就是坎城的新聞能幫助未來上院線的造勢。此外,一批傑出的女演員也被提出應該要像去年的《玩美女人》一樣,拿下好幾個女演員獎。哦,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最佳男演員獎很可能是三大熱門之一(Mathieu Amalric 他是出現的第一位)。
雖然觀眾對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 的《死亡證明》(Death Proof) 大聲鼓掌,但這根本就是一部不太可能得獎的影片。
卡洛斯․雷加達斯 (Carlos Reygadas) 的《靜寂餘光》(Luz silenciosa) 已經首映,很悲傷但是節奏超級慢(又超級長),被直接點名很無聊。但愈是「精」跟「專」的影評人都給了很不錯的評價,很有可能讓卡洛斯․雷加達斯不再槓龜。周星星我曾提過我把卡洛斯․雷加達斯聯想成墨西哥的柏格曼,沒想到法國資深影評人 Alain Riou 也作此見解,太巧了。
阿伯․費拉拉 (Abel Ferrara) 執導的《Go Go 故事》(Go Go Tales) 除了有艾皙雅․阿基多 (Asia Argento) 外,還有威廉․達佛 (Willem Dafoe)、馬修․莫汀 (Matthew Modine),題材是脫衣舞孃,所以艾皙雅․阿基多又是以性感、暴露的形象出現。反應居然意外地好,充滿熱情跟快樂。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居然冒出與伊朗文化部淵源深厚的電影基金會 FARABI 為這部片「宣傳」(感謝 lilou 提供正確資訊),太笨了吧;難道不知道你在西方世界愈抗議,對方反而愈紅嗎?我相信伊朗裔法國籍的漫畫家瑪珍妮․薩拉匹 (Marjane Satrapi) 跟凡松․帕宏諾 (Vincent Paronnaud) 聯合執導的這部片有可能從這事件獲利——六十週年紀念獎?
今天要放映的是伐提․阿金 (Fatih Akin) 的《來自另一邊》(Auf der anderen Seite),但應該不會引起重視。反而是貝拉․塔爾 (Béla Tarr) 的《倫敦來的男人》(The Man from London) 備受期待,因為這是一部改編自喬治․西默農 (Georges Simenon) 的小說的影片。
- May 23 Wed 2007 00:00
到一半瞧不出超強熱門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