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廣告行銷及用過即可丟的臨時演員

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執導但不參演的《硫磺島的英雄們》講 Hank(由 Paul Walker 飾)他架好的旗「給拔了」之後 Doc Bradley(由 Ryan Philippe 飾)、Ira Hayes(由 Adam Beach 飾)、Rene Gagnon(由 Jesse Bradford 飾)他們三個人意外地成為美國英雄的故事。

同一年同一時間,位在歐洲大陸的納粹德國還沒有垮台。在大西洋兩岸,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以相同的跟不同的方式玩弄「宣傳片」(尾註一):納粹德國跟美國都廣泛地利用廣播;比較不同的是,美國更會利用場面調度(無意間成為搖滾巨星巡迴演唱會的濫觴)。Doc Bradley、Ira Hayes、Rene Gagnon 他們三位重新演繹一次插旗的動作,但是地點是在一座體育場內:要嘛我們回到羅馬戰士的那個年代,要嘛就是在演歌劇《阿伊達》(Aïda),此種宣傳戰未能讓當時的美國人覺得噁心,正是因為它服膺美國的愛國主義反而更振奮人心(並正是因為已振奮人心所以美國的確是崇尚愛國主義)。

伊斯威特舉的大旗,也許是「反英雄主義」;但把《硫磺島的英雄們》理解成是那張照片的「making of」(尾註二)(the making of that photo) 會更恰當、更具人性面的關懷。結果,我們不僅看到 Doc、Ira、Rene 他們三位截然不同的個性、命運,我們還看到美國宣傳戰(募集戰爭債券)的「making of」。這個「making of」是驚人的,因為真相被隱藏,被宣傳的其實是「謊言」。

硫磺島那張照片只是一個藉口,伊斯威特上將這一回的野心真的值得欽佩:西恩․潘 (Sean Penn) 的話還在我腦海中──美國好萊塢永遠只從參戰的美國人的觀點來拍片,一點都不願意從戰爭受害者的觀點講一個故事──日本人觀點的《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就將要和《硫磺島的英雄們》一起構成伊斯威特觀點的硫磺島戰役的歷史。

伊斯威特的大旗「反英雄主義」似乎也有點是以英雄主義的方式架起來的:針對 Doc 的塑造,雖然跟 Ira、Rene 相比之下他比較平板、不動人,但他好歹是影片片尾最後一位敘述者的父親,所以人在硫磺島的 Doc 就永遠都在救人、永遠沒有道德上的缺陷,簡直就是一位具備正當性的魅力的英雄。老年的 Doc 就是為溫情主義鋪路:透過他兒子 James Bradley 之口,Doc 又成為父子關係的英雄。前面沒有鋪陳,就這樣憑空掉下來一句「我愛你,把爸!」

Ira 堅稱真正的英雄是 Mike(由 Barry Pepper 飾),但縱使 Mike 的戲比 Hank 還多,但頗有些魅力的 Barry Pepper 還是有點太符合刻板印象──奮勇保護同袍的士官或中尉軍官,沒有被好好利用。

仍然有一幕是尷尬的缺點:當 Doc、Ira、Rene 被獻上甜點──淋上紅色草莓醬的硫磺島冰淇淋,在雙重意義上這都是媚俗的:虧美國大廚想得出這一道媚俗的甜點,以及算準觀眾、影評人將針對這一幕作出廉價評論的媚俗編劇技巧。從紅色草莓醬倒敘到硫磺島戰役,這已經是《驚聲尖笑五》的笑話之一。

《硫磺島的英雄們》比較不流俗的就是伊斯威特把「making of」呈現出來,想必很刺激愛國主義強烈的美國觀眾。前幾個月,我們用《超人再起》救了一、兩條從摩天大廈墜下來的人命,告訴美國觀眾超人是後九一一的大英雄;現在《硫磺島的英雄們》卻告訴美國觀眾體育場跟媒體的場面調度僅僅是在塑造英雄(而非真正的英雄被表揚),更何況這一部片「說不定」是在影射仍未結束的伊拉克戰爭。

連鎖反應的聯想

喬․羅森塔的照片意外地製造出三位「意外的英雄」(accidental heroes),筆者馬上聯想到某位大兵──她的故事還被拍成電視影片──珍妮佛․林區 (Jennifer Lynch)。一位被解救出來的戰俘居然享有《兄弟扛起來的珍妮》(Jennie of Our Brothers) 般的英雄地位,可見美國的英雄主義陰魂不散。為「謊言」作宣傳,這正是這一次伊拉克戰爭莫名其妙開打的原因。持續該批判的是當今所有英雄主義的儀式:據說一旦有美國大兵從伊拉克回美國本土休假,在美國的機場就會被旅客圍住鼓掌歡呼「我們敬愛你!也歡迎你!」(←—請用唱的)「我們的英雄!」天知道這一位平凡的大兵有沒有用槍托痛歐伊拉克平民!

伊斯威特畢竟是位堅定的共和黨黨員,所以所有戰爭片的典故他全用上了:為打發時間打撲克牌,打撲克牌的同時秀出女朋友的照片,這個時候一封家書馬上到來,然後廣播傳出類似 Edith Piaf 的歌聲小夜曲。要溫情、要抒情,都要先同情阿兵哥他們的身份。但伊斯威特優異的導演生涯更證明他是不折不扣的人道主義者,特別是 Ira Hayes 這一角色他下了非常多的功夫(Adam Beach 的表現動人),沒有其他的軍人角色比他更悲劇。

解除戰爭片愈來愈講究聲光效果、殘忍畫面的魔咒,伊斯威特能夠把《硫磺島的英雄們》拍得中肯、寫實(雖然有幾幕又太戰爭式地寫實)。它告訴我們有一支廣告片要拍,召集一些臨時演員(似乎沒有加薪),然後這些臨時演員因為得到鎂光燈的青睞上升成為英雄。只是,當鎂光燈轉去尾隨其他人之後,英雄下降成為不須要分類的垃圾。待《來自硫磺島的信》上映後,恐怕有必要再重新檢視一遍《硫磺島的英雄們》,因為伊斯威特上將值得我們花時間等待。再注意:莫名其妙在壕洞消失的美國大兵 Iggy 有可能會在《來自硫磺島的信》演出來,並依此類推其它沒有說明清楚的場景。周星星評價:《硫磺島的英雄們》★★

écrit et posté le 9 novembre 2006

尾註:(一)「宣傳片」德文是 Propaganda;法文是 propagande;英文是 propaganda;源自拉丁文 propaganda。(二)「making of」應可譯為「幕後製作過程」。

導演:Clint EASTWOOD;編劇:William BROYLES JR. 跟 Paul HAGGIS,改編自 James BRADLEY 跟 Ron POWERS 的回憶記事;攝影:Tom STERN;配樂:Clint EASTWOOD;卡司:John "Doc" Bradley(Ryan Philippe)、Ira Hayes(Adam Beach)、Rene Gagnon(Jesse Bradford)、Mike(Barry Pepper)、Hank(Paul Walker);片長:2h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