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注意:美國喀泰瑞˙吉蘭 (Terry Gilliam) 其實是「蒙地蟒蛇」(Monty Python) 裡的唯一美國人,他自己也放棄了美國國籍,定居在英國倫敦。不要以為《巴西》是美國片;它可是道道地地的英國片。

據說泰瑞˙吉蘭正在構想一個畫面:在海邊,一個男人坐在椅子上,面對大海、背對一大堆管子跟煙霧,旁邊的收音機傳來〈巴西〉的歌聲(〈巴西〉是一首歌)。泰瑞˙吉蘭的構想是有實際根據的:他所參考的城市,正是英國威爾斯的塔爾波特港 (Port Talbot) ──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跟麥可˙辛 (Michael Sheen) 都是塔爾波特港出身的英國演員。

但當然,《巴西》具備了《一九八四》(1984) 跟捷克作家法藍茲˙卡夫卡 (Franz Kafka) 的影子。創造出「老大哥」(Big Brother) 的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應該會很喜歡泰瑞˙吉蘭所執導的影片吧。

泰瑞˙吉蘭把《巴西》剪成 142 分鐘。不過,當時的美國環球總裁希德尼˙鮮柏格 (Sidney Sheinberg) 可不這麼想;他覺得泰瑞˙吉蘭的 142 分鐘版太過「晦暗」,於是把《巴西》剪成 94 分鐘,而且還有另外一個片名:《愛情征服一切》(Love Conquers All);最重要的是《愛情征服一切》是個快樂結局。

泰瑞˙吉蘭氣炸了,跟希德尼˙鮮柏格直接槓上。最後,為了確保能在美國發行,泰瑞˙吉蘭把《巴西》重剪成 132 分鐘。該片最後只以九支拷貝,於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在美國上映。

如果各位曾經很仔細地觀看片尾字幕的話(當然得要懂點英文),其中有一職務讓我好奇許久: « best boy » ,或也有 « best girl » ,我猜想這應該是什麼都打雜做做的小弟、小妹吧。然後,很神奇地跟可能後無來者地,《巴西》的片尾字幕,有一職務叫作 « worst boy » ,然後後面打 « Sidney Sheinberg » 。這是泰瑞˙吉蘭的報復,或很「蒙地蟒蛇」的報復

《巴西》入圍一九八六年美國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跟「最佳布景」,但都槓龜──《證人》拿最佳原創劇本,《遠離非洲》拿最佳布景。

只有在歐洲,因為沒有太多的顧慮,所以都是上映 142 分鐘的導演版。《巴西》曾在台灣草草上映過,聽說票房極度悽慘;但在地下,名聲傳得頗久,周星星我在一九九○年代都只聞其名、未見其片──直到一九九九年中才買到它的 DVD ──法國版是 142 分鐘,但當初毫無任何 « Bonus »

美國版的 DVD,似乎是福斯發行的 132 分鐘版。同樣是在一九九九年(或九八年?),剛成立不久的 Criterion 發行一套三片 DVD 《巴西》,內含很多紀錄片跟 the « making of »

據說美國電視在播放《巴西》時,依舊是在播放《愛情征服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