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匹是牛仔的交通工具,從馬匹可引申出三到多種情節/情結:一,騎馬、登馬技術,例如令人難忘的《殺無赦》(Unforgiven, 1992),伊斯威特就因為年紀太大而很難登得上馬、或直接摔下來──伊斯威特向摩根˙費里曼 (Morgan Freeman) 解釋的理由很怪:因為伊斯威特在馬匹年輕時曾經很操牠,所以現在換牠來操上了年紀的伊斯威特──;二,馬具,指馬鞍、腳蹬等相關配備;三,搜尋優秀品種──這幾乎是《愛在奔馳》(All the Pretty Horses, 2000) 的母題之一,麥特˙戴蒙 (Matt Damon) 的職責就是找尋優秀的野馬把牠抓回來。迷信優秀品種的馬匹有時也會造成戲劇衝突。
馬匹應跟其它動物區別開來。牛、羊、豬是家畜,有些牛仔定居下來會轉從事畜牧業,《西部片》這本書說在十九世紀末期,有些牛仔順著鐵路的發展就定居在新興的畜牧城鎮如堪薩斯州 (Kansas) 的威奇塔 (Wichita)、道奇市 (Dodge City) 等等,甚至到了芝加哥 (Chicago) 變成很龐大的畜牧業跟屠宰業。但一旦畜牧業被工業化,規模弱小的獨立牛仔就被淘汰了。我想,這或許就是《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的經濟背景吧。《殺無赦》一開場也顯示伊斯威特在很典型的西部場景養羊、養豬。
既然馬匹是交通工具,我們就能平行地聯想到《經典老爺車》的汽車。不過,有些聯想只能點到為止,因為,生產條件畢竟大不相同;例如,華特(伊斯威特)在福特汽車製造汽車,絕對不是伊斯威特在《殺無赦》裡面那樣養羊、養豬是在搞畜牧。但是,華特(伊斯威特)擁有一台 Gran Torino,這就意義非凡了:迷信優秀品種。
華特(伊斯威特)自己開一台有點遜的小貨車,剛好路見不平或日後觀察敵情,這完完全全就是《蒼白騎士》(Pale Rider, 1985) 之類的很典型的西部英雄形象。
壞人的幫派
幫派應分兩邊:一邊是刻意被安排成是壞人的幫派,另外一邊是刻意被安排成是好人的幫派。《經典老爺車》當然安排了一個壞到毫無道德的幫派;但不是順其自然。
《經典老爺車》的劇情在進行時,我們率先注意到「陶」(Thau) 的表哥帶著他的一夥朋友來找「陶」,所以是親戚關係率先登場,毫無任何已經存在的犯罪事蹟。「陶」被他的表哥利用,企圖要偷華特(伊斯威特)的 Gran Torino,但是失風,倉皇落跑。隨後出現的劇情,竟然是「陶」的姊姊「蘇」(Sue) 誤入一群小混混的地盤:這群男性小混混是非洲裔美國人,俗稱「黑人」。於是,《經典老爺車》故意誤導觀眾說《經典老爺車》的壞人應該會是非洲裔美國人──太多的陳窠老套都是這樣子設定──,而且因為華特(伊斯威特)掏出一把槍指著他們,說不定這群非洲裔美國人日後會展開報復。別忘記劇本還故意幽了一默:因為「蘇」的男同伴是一位愛爾蘭裔、想跟那群非洲裔美國人搞 « Bro » 、裝熟的「白人」。不過,非洲裔美國人的這條線真的被完全放棄掉,因為壞人的幫派再度回到苗族,「自己人」。
其實大部分的西部片,壞人早就不是印地安人,早就幾乎都是歐洲裔的美國「白人」。《大地英豪》(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1992) 的原著小說是《最後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1826),傑姆士˙菲尼摩˙古柏 (James Fenimore Cooper) 以撰寫印地安歷險、殖民衝突為寫作興趣;但不斷地被改編成電影後,竟有一種位在美國東部的西部片的味道:法軍跟英軍有利益衝突,親法軍的印地安人攻擊──請見「攻擊」──有殺戮仇恨的英軍,但搞游擊的莫希干人站在英軍這一方,而且「鷹眼」(Hawkeye) 還是被莫希干人養大的歐洲裔青年。《大地英豪》故事複雜,其權力的合縱、連橫現象值得拿來解釋西部片或準西部片的衝突佈局。
因為《經典老爺車》已經並置非洲裔美國人跟亞洲裔苗族美國人,所以很難──可能會很牽強──把亞洲裔苗族人設想成是印地安人。因為,印地安人在西部片裡面並不會跑到城鎮市中心定居下來、以歐洲裔美國人為鄰居。所以,用族群關係、權力的合縱、連橫現象來看《經典老爺車》會比較適當。華特(伊斯威特)發覺他跟這群苗族美國人比他跟他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更親,應是情感/友愛 (affection) 更加崇高 (sublime) 的證明。像《大地英豪》也出現姊姊 Cora Munro 對鷹眼(他是歐洲裔)愛慕、妹妹 Alice Munro 對真正的莫希干人 Uncas 產生愛慕,這樣的情感更顯崇高。
然後,好人、壞人之分並非基於種族,而是道德的善 (Bien)、惡 (Mal) 之分。苗族美國人因善、惡被分為正派跟壞人的幫派,華特(伊斯威特)這一家人再被老派 (old school) 價值觀、資本主義的拜物觀 (fétichisme capitaliste) 被分為讓人認同跟讓人厭惡的兩方。
以上已經提及的符號,大多可在西部片找到類似的能指 (signifiants)。以下要提及的是只在《經典老爺車》出現跟沒在《經典老爺車》出現的西部片的符號。
教堂跟神父
教堂這個建築物,如果已經出現教堂的話,大多是在已經成形為市鎮的地方。所以西部片不太常出現教堂跟神父、修士的角色。在《經典老爺車》裡面,伊斯威特所飾演的角色的全名是華特˙科瓦斯基 (Walt Kowalski),他的家族姓顯示他是波蘭移民──底特律、芝加哥地區很多波蘭移民──,而波蘭人至今仍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天主教教徒(可以想見當年波蘭人有多麼興奮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波蘭人出身)。所以,在《經典老爺車》裡面出現的是天主教教堂,不是在美國更居主流的基督教新教。
會出現神父這樣的角色,就像教堂是位在已經成形為市鎮的地方一樣,大多指向黑幫片、教父片:義大利移民也幾乎都是天主教教徒。
然後,也跟一大堆美國主流的影片大異其趣的地方是:《經典老爺車》的葬禮──片頭跟片尾──都在天主教教堂裡面舉辦(法文『葬禮』 « les obsèques » 通常是在教堂內舉辦,再移靈到墓園下葬),不是在戶外露天的墓園裡舉辦告別式。
神父跟教堂以及天主教的文化──例如舉辦完告別式後就跑回家宴客──在《經典老爺車》裡面應該會有更複雜以及更深刻的意義,像神父常常跑到華特(伊斯威特)的家要跟他談「道理」,神父他所象徵的「宗教的」跟「道德的」甚至是「保守的」的「善/不為惡/好人這一邊」的意義應跟華特(伊斯威特)他這一人有對比關係。周星星我不是很懂天主教的文化,所以只能蜻蜓點水地提及大意。
警長跟警長辦公室
《經典老爺車》取教堂、神父,完全放棄西部片的「警長」角色,應漸漸地可被理解。警長代表法律,執法代表正義,《經典老爺車》改成用神父的教誨來代表「善/不為惡/好人這一邊」的意義──只是神父沒有槍枝而已。或許是因為在華特(伊斯威特)之上不應再安排比他再更高的正義角色;或許也是要讓華特(伊斯威特)在最關鍵的時刻,放低身段跑到教堂告解、贖罪。執法機器跟宗教,《經典老爺車》選擇後者。
西部片安排警長,有時根本就是以警長為英雄主角,對抗壞人的幫派。《赤膽屠龍》(Rio Bravo, 1959) 就是以警長約翰˙韋恩 (John Wayne) 跟副警長狄恩˙馬丁 (Dean Martin) 緝捕逃犯為目的。亞瑟˙潘 (Arthur Penn) 的《追緝》(The Chase, 1966) 也是以警長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保護囚犯免於被暴民動私刑為主線。
女人
這裡所指的女人,是要跟英雄主角配對的女人。《決戰尤瑪鎮》(3:10 to Yuma, 1957)、《赤膽屠龍》、《蒼白騎士》等等太多的西部片都會有這種女人。《經典老爺車》意不在此,所以只是用「蘇」(Sue) 來當潤滑劑、轉折點跟受害者。
記者
要記者幹嘛?看過《殺無赦》(Unforgiven, 1992) 即可知:要記者來渲染西部英雄的傳奇。《經典老爺車》的重點不是比槍法、比事蹟,就像之前已提到說華特(伊斯威特)他不是英雄主角出身,所以可免除做盡唬爛之能事的記者。
火車
火車是交通工具,運送貨物跟乘客。所以,攻擊火車強劫財物──例如傑西˙詹姆士 (Jesse James) ──或在火車站安排衝突──例如《決戰尤瑪鎮》就是在等待那一班關鍵的火車──是西部片常見的情節。下面是《決戰尤瑪鎮》片段,比較好笑的是是西班牙文配音版:
周星星我已經很快速地、沒用什麼大腦在組織文章結構地、初步地分析了《經典老爺車》這一部影片,這一部經典影片。未來我會再重新整理,把這些片段組織成一篇像樣的影片分析跟研究。感謝大家如此這般耐心等待地閱讀。畢竟《經典老爺車》可不是什麼《黑暗騎士》或《阿凡達》或《鋼鐵人二》之類的強片,所以的確沒很多人點進閱讀我的《經典老爺車》分析;但,老話一句:我是寫給我自己看,也寫給 the happy few.
也請參考:
《經典老爺車》分析 1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6665994
《經典老爺車》分析 2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6665995
《經典老爺車》分析 3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666599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