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星我想的很簡單:終於被我找到好的案例供我噴口水。問題出在:如此的民族主義「榮耀」,大家是不是真的把「虛榮」吹成「實」的?

通常如此的民族主義「榮耀」是發生在體育界,因為體育活動是難以想像的高人氣 (popular [en], populaire [fr]);只是,不同的國家可能會有不同的入迷的體育活動。在台灣,很少人能夠想像得到光一個世界盃足球賽或歐洲盃足球賽怎樣讓好幾個國家「全國震動」。足球是目前全球僅見的大規模民族主義式的體育戰爭,絕對不是棒球。一九九八年法國拿到世界盃足球賽冠軍的當晚,全國同時有好幾個城市街上塞爆滿人,除了是足球能夠動員出這麼大規模的人民集會外,其它如罷工、反伊拉克戰爭等等別的事件都不可能製造這麼大規模的人民集會。世界盃足球賽冠軍,是整個法國的冠軍,但千萬別忘記只有在面對不是法國人的外國人面前,法國人才有機會自豪。

但是如果是個人的體育競賽,比如網球,能夠將個人的榮耀擴大成國家的榮耀嗎?比如,美國人真的會覺得威廉斯 (Venus Williams & Serena Williams) 姊妹是在為美國爭光嗎?不如反問台灣人:威廉斯姊妹對你們來說是不是美國的榮耀?但更重要的是:在沒被問到這問題之前,你們已經主動先想到威廉斯姊妹是美國的榮耀嗎?以及:你們知道威廉斯姊妹是誰嗎?

回到斷背山》。《斷背山》在任何層次都完全不是台灣的影片,依製片資金來看其實是美國跟加拿大合資的影片。唯一跟台灣扯得上關係的是導演李安是在台灣出生,但筆者實不知李安是否擁有雙重國籍:判斷他是台灣人還是美國人抑或兩者皆是的依據。《斷背山》在威尼斯影展拿下金獅獎,怎麼會變成台灣的榮耀?這讓我想到二○○二年世界盃足球賽時,塞內加爾曾經變成黑馬,打進前八強。法國隊在連三敗之後黯然打道回府,法國境內居然冒出「塞內加爾打進前八強也是法國的榮耀,因為塞內加爾隊的教練是法國人」這種狂妄自大的言說。去年也有類似案例:希臘隊勇奪二○○四年歐洲盃足球賽冠軍時,德國境內也阿Q地說「希臘隊能奪冠軍是因為有一位德國教練」。結論:《斷背山》的榮耀完全跟台灣沒有關係。要稱讚李安他個人的成就完全沒有問題,但實在沒必要把《斷背山》的成績攬在台灣這個國家上。

再舉一個平行的例子。到底「奧運金牌」的意義是什麼?對我來說,「奧運金牌」是這位金牌人士增加他或她在自己本國的人氣的工具而已。他或她可以因此當代言人、接拍很多廣告,但是他或她的名字出了本國就完全沒意義。很簡單:誰記得二○○四年雅典奧運男子柔道冠軍的名字?沒有任何一位。不過,我卻真的知道一九九六年以及二○○○年奧運男子柔道冠軍的名字,因為他是法國人 David Douillet,在我住在法國的時候他的知名度跟受歡迎的人氣絕對遠勝美國人 Tom Cruise;也就是說,David Douillet 靠著他的奧運冠軍增加了他自己的人氣,但別忘了除了只有法國人知道他是一九九六年以及二○○○年奧運男子柔道冠軍之外,沒有其它任何國家的人知道一九九六年以及二○○○年奧運男子柔道冠軍是一位法國人。這就是為什麼我本人也不知道二○○四年雅典奧運男子柔道冠軍的名字(也不知道是哪一國人),而且也根本不在乎。但也將證明其它國家的人根本不會在乎有哪一位台灣人得到哪一個冠軍,因為大家都一樣:根本不在乎。

「為國爭光」對我來說是很可怕的意識形態。一個大國家如美國,隨隨便便拿第一名根本就是常態,沒什麼好稀奇。但是一個小國家如台灣或盧森堡,如果拿第一名,的確是應該慶賀一番。但,假使盧森堡拿到一個第一名,台灣會在乎這件事嗎?同理可證台灣如果拿到一個第一名,會有哪一個國家認真地去唸「台灣」以及拿出地圖找看看「台灣」在哪裡嗎?

「沒有個人」,或「把個人奉獻給國家」,一直都是中華文化的缺點。「台灣是第六十二屆威尼斯影展的最大贏家」則是一個在國際處處被打壓的國家的內部其中某一位公民的妄想症的表現,而這一位公民絕非是這個社會的唯一個案,因為不少人常常都是用民族主義的思維來看待日漸複雜的全球化問題。請大家認真思考「塞內加爾隊的教練」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