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表日期:二○○六年十一月十七號)

類型:《驚魂記》之怪叔叔版

D.J. Walters 僅十二歲,誠如他自己常說的,正要邁進青春期。Chowder 是他的最好的朋友,他們都哈上推銷糖果的 Jenny,但他們三個人真的都認為 Nebbercracker 他的房子很恐怖。

如果《怪怪屋》的開場看似《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那是因為勞伯․傑美克斯(Robert ZEMECKIS)就是《怪怪屋》的執行製片。技術上近乎無懈可擊,吉爾․凱南(Gil KENAN)的第一部長片就常常使用長時間鏡頭(plan-séquence),而且把動畫片的調性拉回寫實基礎(貓狗不再說話、高空讓人致命)。奇幻的部分是為「恐怖」服務,前三十分鐘塑造出緊張跟懸疑的氣氛,委實有些恐怖;特別是把環境設在郊區,又在萬聖節前夕,一種類似《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1978)的不安的感覺又再回來了。

但,影片的建築似乎隨著一堆符合刻板印象的角色(逐漸地來也逐漸地不見蹤影)被摧毀了。怪叔叔 Nebbercracker 怪也就算了,但是對 Chowder 的塑造真是讓人無法接受:完全一副肥肥愛吃鬼的模樣,因此鐵定沒有大腦(必看兩個場:硬是要走上草皮拿籃球,以及他駕駛怪手的蠢樣)。還沒完,兩個警察跑來,其中一位又是一副肥肥樣,另外一位(非洲裔)則是一副誇張樣,他們兩位都被怪怪屋吃掉了。經由大難不死的怪叔叔 Nebbercracker 他的回顧,原來怪怪屋是他怪怪的愛妻 Constance 附身的魔屋,而魔屋之所以「魔」又是因為 Constance 的暴肥(君不見她暴肥下的怪異人格?)!好不容易,我們利用「政治正確」盡力排除種族歧視;但是我們已看到愈來愈多的人格歧視,對肥肥愛吃鬼的刻板印象重複、再重複、再再重複、把這樣的角色影印到每一個不同的劇本中。難怪《怪怪屋》會以 D.J. 的觀點出發,因為當美麗佳人 Jenny 出現,Chowder 只是當 D.J. 的對照組。

因此,影片後面轉成怪怪的「房屋追逐」,不知應該說是必然要發生的危機還是因為劇本的怪怪設定逼得劇本它自己一定要讓怪怪屋動起來走向毀滅的不歸路。為了降低道德上的不安,我們讓怪叔叔 Nebbercracker 他終於可以開始過一個正常的生活。既然這是一部給兒童看的影片,因此不必像《驚魂記》(PSYCHO, 1960)真的得搞出人命;於是,小狗、Skull、兩位警察全都再回到人間,快樂的結局讓安逸的郊區再尋回它的祥和。

扣掉劇情、角色讓人失望的設定,《怪怪屋》成功的地方仍是它的影像:前半小時 D.J. 跟 Chowder 在 D.J. 家跟怪怪屋彼此互相偷窺、觀察(攝影非常注意玻璃的反射跟若有似無的主觀鏡頭),以及當怪怪屋利用樹枝變成它的魔爪,其實是相當有創意的表現主義風格(不知靈感是否從黑白片挪來)。但身為大人,應該對角色們的精神狀態嚴格要求。周星星評價:《怪怪屋》★

導演:Gil KENAN;編劇:Gil KENAN, Dan HARMON, Pamela PETTLER, Rob SCHRAB;攝影:Paul C. BABIN 跟 Xavier PÉREZ GROBET;配樂:Douglas PIPES;片長:1h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