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主角們,是一群突然被資遣、有些人更是工作十餘年之後才遭逢人生第一次失業經驗的男人們;之所以不見任何一位女人,或許在於《我們的故事》拍攝的對象都是工業技術研究院挑選過的具備理工知識背景的失業者。人多,敘事線極易混亂;導演李中旺選擇讓一位先生充當影片旁白、充當劇情的領航員,讓觀眾可率先認同他的人生經歷(三十八歲的張文華先生),然後再輕易地瞭解其他人的相同處境。

工研院遴選他們,組成「節能環保尖兵服務團」,在短暫的時間內先讓他們跳脫失業的困境,再則是轉移工研院已經研發的環保科技,輔導民間企業體認節能減碳跟降低電費支出的空間到底有多大。換言之:這群環保尖兵算是代理工研院的科技的經理人,唯有透過經理人才能把工研院的科技介紹給企業、工廠、公司。《我們的故事》有很大篇的篇幅就是在呈現這群經理人的行動、工作實況。

或許這一群中年(或快要中年)的男人們心裡頭都還有茫茫然的不確定感,所以個性都很ㄍㄧㄥ(還是學理工的都這樣??),我們發現男主角張先生放鬆心情的方法,就只是靜靜地在寫毛筆字,然後他的一位同事靜靜地看他寫毛筆字,「不須要交談就能互相瞭解」(張先生的話)!這樣的調性、有點嚴肅也不太搞笑的調性,顯現在該紀錄片拍下不少拜訪客戶、實地探勘、開會研討的畫面,顯示人生要能夠成功的價值──尤其是這些經歷過失業的悲觀者──就是專業跟勤奮跟「學習」。

某些工作場景,例如在某便利商店裡面,真的是絕佳的社會教育畫面。因為便利商店是一般觀眾必定會光顧、消費的空間,透過幾項節能ABC(並不艱深難懂)的示範,似乎也預告觀眾未來的台灣社會必定不可回頭地要朝向節能減碳的科技(採用這樣的設備)邁進。這樣的空間,放在本紀錄片裡面也有不少含意:不是只有輕、重工業才須要節能省錢,而是該空間已引進庶民的面向:唯有透過庶民、全民共同地參與節能減碳行動,才能夠算是保護環境、降低破壞環境的程度。

一下子是這些環保尖兵輪流地講幾句自己的心聲,一下子又是工研院的資深幹部講解專業,佐以一、兩位民間企業人士提出對工研院的正面評價,《我們的故事》就是重在「我們」這兩個字:不僅僅是那一群環保尖兵的故事,但也是所有民眾、在台灣這一塊土地生活的人的故事。既是環保科技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作為一個在社會、在職場工作的「人」的故事。因此,樂觀跟向上是必然被採取的立場:我們這些失業者依舊是「有用」的人,請大家知道我們這些有用的人正在推廣「有用」的科技,沒有理由要對一時出軌的失意人生抱持怨懟。

金融海嘯的衝擊,或史無前例的高失業率的現象,很少被我們慢四分之三拍的台灣電影工業或電視工業選為故事題材。日本兩年前拍出劇情長片《東京奏鳴曲》,把面臨失業的一家之主、而且還矇騙家人每天穿西裝假裝去上班的男人描繪得既真實又殘酷;這樣的很細微的感覺,也出現在《我們的故事》的張先生身上。雖然這是一部介紹工研院的工作計劃的紀錄片,竟還是搶先地把當今台灣的社會氣氛描繪得逼真如實。這樣的氣氛是沒有喧鬧,宛如已經被張先生裱起來、掛起來的書法《樂觀》:平平靜靜的樂觀。

對《我們的故事》(近期會再重播一次)有興趣的讀者,可上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官網,有預告、內容介紹及導演介紹供參考。
網址: http://www.itri.org.tw/wisdomtri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