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開砲的是法國,《歡迎來到雪堤》(Bienvenue chez les Ch'tis) 在三月初首週票房出爐時,我就已經嚇到了:五百萬觀影人次!等三月中第二週的票房出爐時(累積九百萬觀影人次),你就知道這非比尋常了:《愛蜜莉的異想世界》、《放牛班的春天》都要累積大半年,才能夠有八百萬觀影人次的超高票房;兩週就狂掃九百萬觀影人次,這根本是隕石撞地球了。最終,以兩千零四十萬觀影人次,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也成為有史以來最賣的法國片。

再來是美國,《黑暗騎士》最終賣了五億三千萬美元(北美),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然後是英國,《媽媽咪呀》賣超過任何一部《哈利波特》,以六千九百零六萬英鎊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也成為有史以來最賣的英國片,也成為有史以來在英國最賣的影片,打破《鐵達尼號》十年不敗的紀錄。(附註:十一月底發售 DVD 時又破紀錄:第一天就賣出一百七十萬片《媽媽咪呀》 [ 等於一天就賣出《海角七號》至今造出的台灣觀影人次(純人次) ] 。)

最後是台灣,《海角七號》全台灣粗估約賣超過四億六千萬,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也成為有史以來最賣的台片(論觀影人次應該也都贏《梁山伯與祝英台》了,況且《梁山伯與祝英台》根本是香港邵氏的片)。

以上這四部片有幾項共同點。大多是喜劇(除了《黑暗騎士》很黑暗之外),以及都追不上《鐵達尼號》(除了《媽媽咪呀》之外)。《歡迎來到雪堤》差了三十多萬觀影人次才能打敗《鐵達尼號》(好像是這數字),《黑暗騎士》恐怕還差七千多萬美元才能打敗《鐵達尼號》;《海角七號》退得超快,因此,其實是輸《鐵達尼號》一大截。》;《媽媽咪呀》的紀錄是六千九百零六萬英鎊(這應該是十二月十四號的數字),《鐵達尼號》是六千九百零二萬英鎊。

Mamma Mia ! £69,066,035
Titanic £69,025,646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66,096,060


後世的人會怎麼看二○○八年這一段歷史呢?我想,有幾點不應誤讀:看電影,一張票的花費,其實不算太貴(如果跟一場演唱會比起來的話),所以就算經濟再怎麼不景氣,看個電影其實還算是一種消遣跟享受。比如,《海角七號》全台賣到四億六千萬,粗估全台有近兩百萬觀影人次。拿兩百萬觀影人次跟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來比,根本還不到一成。真正一貧如洗、生活絕對有困難,因此絕對不會買票看電影的人,根本就被淹沒在九成的人口之中,所以,拿景氣是否差勁來對照票房的話,其實,意義真的不大。看《海角七號》賣成這樣,不就是一堆學生、年輕上班族、年紀稍長的中年人買票支持出來的嗎?就算是窮學生,真有多少位拿不出兩百多塊買學生票看《海角七號》?雖然一定還是會有,但我剛剛說過,就算這些人很多也不影響大局,因為,很明顯,真正不缺零用錢的人就已經把《海角七號》撐出紀錄。再看一次:全台灣僅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口看了《海角七號》,就算全台灣也照樣有兩千多萬人沒看《海角七號》,都已經不影響《海角七號》的破紀錄的大局。

真正該提的是:法國人口是六千萬,《歡迎來到雪堤》就有兩千零四十萬觀影人次,根本是全國的三分之一的人都看了《歡迎來到雪堤》。法國失業率不是快到百分之十嗎?全年不是都不景氣嗎?但真的都無關票房:沒看《歡迎來到雪堤》落在那三分之二的區塊,但又怎樣?

從《歡迎來到雪堤》跟《海角七號》以及《媽媽咪呀》來看,我想,最主要是影片的類型突然能引起最大程度的共鳴,於是,找個時間看一場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應該也是一種樂趣。只是,你認為這是樂趣,我也認為這是樂趣,當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樂趣時,歡迎,我們來到破紀錄的年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