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索倫提諾 (Paolo Sorrentino) 《大牌明星》(Il Divo) 講的是被取外號為「大牌明星」的政治人物朱利歐安德烈歐堤 (Giulio Andreotti) 的故事,因此片長長達一小時又五十分鐘。朱利歐安德烈歐堤是義大利知名政治人物,自一九四六年以來,他的政黨勝選並且他擔任總理此職達七次之多──看來席維歐貝魯斯柯尼 (Silvio Berlusconi) 的「三次」還算是小巫呢。不過,一九九二年是他的垮台日:朱利歐安德烈歐堤因為跟西西里島黑幫「我們的東西」(Cosa Nostra) 過從甚密、並且他應該是指使暗殺一位義大利男記者的幕後人士,被法院判決有罪。

通常,這種傳記片,是稍微有點難下評論;甚至,應針對此問題寫一篇有點重量的文章。奧利佛
史東 (Oliver Stone) 拍約翰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被暗殺的故事,還不算是約翰甘迺迪的傳記片,但已經相當轟動;他再拍李察尼克森 (Richard M. Nixon) 的傳記片,就真的是傳記片,但沒引起很大的票房反應。這些都還是美國人的傳記片,透過美國好萊塢的強力宣傳跟行銷,好像這些人士都變得有重要性、好像這些傳記片都變得值得討論一樣。但是,到現在,仍沒有影展要進弗杭蘇瓦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 的傳記片《香德馬斯的散步者》(Le Promeneur du Champ-de-Mars, 2005) ──評價算很好,或帕特里斯盧蒙巴 (Patrice Lumumba) 的傳記片《盧蒙巴》(Lumumba, 2000) ──評價算中等的片,或愛迪特琵亞芙 (Edith Piaf) 的傳記片堂堂三次上映都還沒賣超過兩百萬。例子還有很多,甚至是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物。就像,如果能透過《盧蒙巴》這部片,認識到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開國元老,並認識到原來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前並非是法國的殖民地、反而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以及帕特里斯盧蒙巴被暗殺的故事,不是很好?但,回到剛剛的問題:如果傳記主的故事沒什麼好說的,或說故事的方法沒什麼好說的,真的,這種傳記片是稍微有點難下評論。《大牌明星》能否躲過魔咒,我看是有點難;尤其他又是《家族友人》(L'Amico di famiglia, 2006) 的導演導的。

保羅
索倫提諾兩年前(2006)以《家族友人》參加坎城競賽,日後上映時,至少就法國媒體來看,評價是偏負面的。能獲得如此評價的片,居然是競賽片?

像中國的陳凱歌,也要推出傳記片《梅蘭芳》;梅蘭芳是誰,其實對一大堆人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應該要是你的敘事手法。就像巴布
狄倫 (Bob Dylan),其實對一大堆人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應該要是你的敘事手法。很抱歉,我個人就是覺得《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I'm Not There, 2007) 失焦了,所以縱使手法相當特別,我也會被它的沈悶心態催眠到昏睡過去。周星星我說過:你給我最「悶」的片看──先放在括弧中,我都不一定會睡著;但我一定會被爛片跟「老套」、「沈悶」催眠成功。如果未來傳出有人在《紅氣球》中睡翻了,絕對跟我本人沒關係;事實上,這部一小時又五十分鐘的影片打上片尾字幕時,我心裡還在叫:怎麼結束了呢?我都還意猶未竟呢。真的已經一小時五十分鐘過去了嗎?哈哈。想跟我比什麼片最悶,贏不過我的。

康乃爾
蒙德魯佐 (Kornél Mundruczó) 《三角洲》(Delta) 劇情挺黑色的:一位青年趕回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竟第一次認識了他素未謀面的妹妹;這兩位彼此相愛,相戀變成戀人。他們發現到一個祕密:他們的父親,其實是被他們的母親以及這位母親的男情人共同謀殺的,這對兄妹戀人決定要為他們的父親針對母親報復。

片名應是指他們的老家,多瑙河的一個三角洲地區。

像《三角洲》這樣的影片,會得獎嗎?去年的《萬惡夜總會》可是空手而歸。

以上三片,暫時找不到劇照。

回到二○○八年坎城影展專題首頁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38730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