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法國總統大選之前,影評人周星星我對「台灣人的新聞媒體」的國
際新聞部門一向沒一點敬意。這一次經歷法國總統選舉的過程,看得更清楚「台
灣人的新聞媒體」的惰性,根本完全沒辦法忍受。為什麼?

因為我們得到一項事實:新聞媒體編譯,不過只是翻譯機器,也不過只是一個翻
譯機器人。必須更精確地說:也不過只是一個「只會翻譯英文」的翻譯機器人。
作為一個「新聞媒體編譯」的角色,他們(新聞媒體編譯)考進去「台灣人的新
聞媒體」的第一科目就是英文。

首先,讓我們正確地理解今天所謂的「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到底是什麼意思。在
新聞媒體前面刻意加上「台灣人的」的所有格形容詞,意思,是要強調由台灣人
經營的新聞媒體根本洗刷不掉住在台灣的『台灣人的民族性格』,也就是說新聞
媒體在台灣會愈來愈被『台灣人的民族性格』感染、汙染,會愈來愈不像是新聞
媒體,反而愈來愈像是綜藝媒體,甚至根本就變成娛樂媒體。尤其指新聞媒體網
站,網站內部塞了一堆不是新聞的文章跟影音檔,什麼「收到網購的某某商品後
『網友崩潰』」、什麼「吃完、喝完、做完『變這樣』」、「消失幾年後她/他
『變這樣』」、「幾年前(邱主任)她的模樣曝光『長那樣』」、「幾年前(美
女作家、美女警察、美女醫師、美女教師、美女部落客、美女空服員、美女超商
店員、美女滷味店員、美女檢察官、美女市議員、美女公關發言人……)她的容
貌曝光『長那樣』」……的「娛樂料件」,說真的,我們台灣人讀者不會區分
「不嚴肅」跟「完全嚴肅」   « tout sérieux »   的不同。講白話文,台灣人讀者
只喜歡點閱「完全不嚴肅」的「娛樂料件」,都沒有「完全嚴肅」的心思形態。

舉例來說,隨便一則國際新聞,如果它只被放在媒體網站的某一個地方,也沒有
媒體臉書專頁刻意為這一則國際新聞「宣傳」
————去『推銷』這一則國際
新聞
————,那麼,這一則國際新聞可能到最終也只有被點閱二十九次(人
氣)。人氣「二十九」跟「九千、一萬八千、五萬(都不是不可能)」完全不成
比例。常常,「全台灣」根本只有二十個台灣人注意到某一國家的國際現況。

這一次法國總統大選,在選舉之前好幾個月,就根本沒有「完全嚴肅」的態度去
報導法國總統選舉怎樣牽動歐洲聯盟跟歐元區經濟的未來、潛在的劇變變數。台
灣人的新聞媒體當然還是很標準的台灣人性格:「沒在關切」   « indifférent »   。

我們台灣人沒在關切」,只須用一句話就可道盡一切。

於是,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在被「我們台灣人沒在關切」侷限之下,我們的「台灣
人的新聞媒體」只想要找一些專長就是能夠翻譯英文的台灣人新聞媒體編譯,但
就是不是新聞記者,因為這些「新聞媒體編譯」也就是翻譯機器人,「只會翻譯
英文」的翻譯機器人……當然就不是記者。

周星星我用另外一種說法來說則是:「新聞媒體編譯」絕非國際時事「懂事」。
我們已經有中文「董事」、「董事長」,所以,我們也可以把動詞「懂事」理解
成名詞「懂事」。所謂的「懂事」,最好是不必必然是「專家」;「懂事」也可
以只是「多懂一些事」的人,而我們台灣正是亟需「多懂一些事」的新聞記者。

在台灣,偏偏「新聞媒體編譯(們)」絕非國際時事的「懂事」。二○一七年
一、兩個月,台灣人的新聞媒體的「新聞媒體編譯(們)」純粹只是在當翻譯機
器人,純粹只是在翻譯「英文」的新聞媒體的英文新聞稿。

只在翻譯英文新聞稿、卻寫不出中文的新聞稿

為什麼?因為「新聞媒體編譯」不是國際時事「懂事」;例如,不是法國當今現
狀「懂事」。法國人選總統這種大事,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只是在應付;例如,找
路透社、法新社的英文新聞稿,或找找英國的新聞媒體、美國的新聞媒體的英文
新聞稿,把這些英文新聞稿翻譯成中文。而已。

如果有台灣人天天看法國人的新聞媒體(如影評人周星星我),這不也只是在翻譯法文新聞稿?

完全非也。在「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內部工作的台灣人「新聞媒體編譯」,他們
到底會不會自己寫出一篇中文的新聞稿?如果,他們人純粹只是拿到一篇英文的
新聞稿就即刻把它翻譯成中文而已,那絕對就在表示他們人完全不懂法國的當今
現狀。為什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任何一人自動叫得出法國當今的主流政黨跟這
些政黨的左派立場的意識形態、右派立場的意識形態、也都叫不出主流的政治人
物的人名。

由此更可以推論出:台灣人「新聞媒體編譯(們)」雖然能夠看得懂英文、翻譯
英文,但他們人也一定不懂英國的當今現狀、也一定不懂美國的當今現狀。拿出
一篇英文的新聞稿把它翻譯成中文,這根本只是翻譯機器人在做的事;但是,到
底能不能直接下筆寫出一篇中文的新聞稿?

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新聞稿,有什麼不對?

看「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內部的台灣人「新聞媒體編譯」翻譯機器人翻譯出來的
中文新聞稿,我們會注意到「新聞媒體編譯」也只是根據英文的新聞稿的內容照
翻譯成中文而已,但中文新聞稿的內容可能也照樣會缺東缺西或存有錯誤。

最常見的問題,往往不是一定錯誤百出,而是這樣的內容往往是被英文的新聞稿
的內容框限住。英文的新聞稿寫什麼,我們台灣人的「新聞媒體編譯」就照樣根
據英文的新聞稿翻譯成中文的新聞稿,但通通都不是直接找出一個角度來寫我們
台灣人必須寫的、想要寫的。

舉例來說,前天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跟「極右派」「
民族陣線」   « le Front national »   的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上「法國
第二台」(France 2)進行電視辯論,「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又照樣搞出一些奇
怪的現象:第一,「全台灣」應該不只《中時電子報》、《中國時報》,會在中
文的新聞稿裡面提到「英國觀察家認為艾曼紐埃爾˙馬克宏跟瑪琳˙勒片只是在
吵架」;但是,奇怪耶,為什麼會是「英國人」的觀察家?為什麼不是「法國人」
的觀察家?第二,為什麼都根本沒有提到瑪琳˙勒片根本滿口謊言、根本不想提
出政見、根本只是想用最低劣的言詞攻擊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第三,艾曼紐埃
˙馬克宏有沒有也提出什麼根本不可行的政見?第四是最關鍵的,即這場電視
辯論的背後、法國現在「倒數幾天」的局勢、法國愈燒愈旺的「反馬克宏」的極
左派的傲慢,又是什麼意義?

回答第一:因為「台灣人的新聞媒體」仍然在當翻譯機器人正在翻譯英國的新聞
媒體的英文新聞稿,「只會翻譯英文」的新聞稿。可以合理地想見,法國的觀察
家的見解更是汗牛充棟,但是「台灣人的新聞媒體」有辦法讓法國人的看法通通
都抹掉不見。

回答第二:因為根本沒看到這一場電視辯論;或,即使經由別的新聞媒體看過片
段,也根本聽不懂瑪琳˙勒片在講什麼、看不懂這一場電視辯論的重點大綱是什
麼。

回答第三:其實同上,完全聽不懂艾曼紐埃爾˙馬克宏在講什麼。萬一真正的事
實其實是根本不知道艾曼紐埃爾˙馬克宏有什麼政見?

回答第四:不只是同上,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法國當今的現狀。

現在,讓我們大家試著理解一篇中文的國際時事的文章「應該是怎麼樣『生』出
來的」。

天天看很多篇外文文章,好能夠認識當今現狀

台灣人大量依賴
————應該說是絕對依賴————英文的新聞媒體,甚至是
大量依賴美國人的新聞媒體;但如果沒有天天閱讀美國人的新聞媒體,今天要下
筆寫一篇談論美國的文章,也會變得很難。道理真的很明顯。「台灣人的新聞媒
體」的台灣人「新聞媒體編譯(們)」就算每一位都已經翻譯過一百篇關於美國
的英文的新聞稿,也不會變成是美國當今現狀之「懂事」。有台灣人已經翻譯過
二、三十篇關於法國的英文的新聞稿,居然也叫不出前兩、三任法國總統的人名

————因為他們只是翻譯機器人————,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不是艾曼紐埃爾˙馬克宏在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選舉勝出,在這之前,台灣
人的新聞媒體都對艾曼紐埃爾˙馬克宏不感興趣。必須搞清楚:根本不是「台灣
人的新聞媒體」不對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太太不感興趣,而是「台灣人的新聞
媒體」根本不知道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太太是誰,以及還不知道艾曼紐埃爾˙
馬克宏的太太會為它們的新聞媒體網站帶來多少高人氣。就在艾曼紐埃爾˙馬克
宏於法國總統第一輪選舉勝出的隔日,非常類似「驚世師生戀」、「(法國總統
候選人)馬克宏娶高中老師」的標題的網路新聞居然能飆高到快破四十萬點閱人
次(人氣)!(《蘋果日報》)請問,哪裡出錯?

台灣人的新聞媒體表現得像挖到超級大八卦的大金礦

嘿、嘿、嘿……哈、哈!在台灣人的新聞媒體突然都變成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
「懂事」之前,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私人生平「早就已經」存在甚久。我們完
完全全可以看到「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如何從一種「我們台灣人都沒在關切」的
態度
————所以,「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在此之前完完全全對艾曼紐埃爾˙
馬克宏不感興趣,從來沒像今天現在這樣,連他太太碧姬特˙托尼厄(Brigitte
TROGNEUX)怎麼樣穿衣服、怎麼打扮自己的法國『舊聞』全都挖出來,再鋪
在台灣人的新聞媒體上(尤其是沒任何一張圖片有事先獲得法國人的新聞媒體的
授權)搶鋒頭、賺網路媒體點閱率
————到見錢眼開的態度,這,不就是「台
灣人的新聞媒體」的「台灣人民族性格」嗎?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私生活,終究只是私生活,要嘛早該在一、兩年前先報導,
要嘛就是在法國總統大選期間「刻意」忽略這個一點都不重要的艾曼紐埃爾˙
克宏的私生活,反而應多多報導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政見。

當所有的資訊、一切的資訊都只能從英文的資訊而來,此在世界的哲學也就立刻被英文囿限

其實,又再一次,「台灣人的新聞媒體」突然漫天蓋地凸顯報導艾曼紐埃爾˙
克宏的私生活,尤其指他娶他高中法文老師、她大他二十四歲的事實
————
很八掛的事實————又再一次是翻譯英文的新聞媒體的文章。並非不可思議,
應該說「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居然本來都不認識艾曼紐埃爾˙馬克宏、也根本不
知道艾曼紐埃爾˙馬克宏的私生活。真的,又是要等英文的新聞媒體!

其實,就有另外一個事件根本沒被「台灣人的新聞媒體」追下去,而這個事件其
實更有「時代社會」跟「文化」意義。這個事件,跟二○一七年四月二十號(禮
拜四)巴黎香榭里榭大道殺警案這個事件直接相關。

理由是在二○一七年四月二十號(禮拜四)殺警案殉職的法國警察札維耶˙莒哲
雷(Xavier JUGELÉ),法國總統弗杭蘇瓦˙歐藍德(François HOLLANDE)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五號(禮拜二)舉行國家致敬典禮。三十七歲、沒有妻女
、女朋友的殉職的警察札維耶˙莒哲雷其實是同性戀,他有位伴侶   Étienne
CARDILES   就在國家致敬典禮上宣讀一份道別文。這場景非常非常不尋常,根
本是前所未見,等於是一瞬間就把札維耶˙莒哲雷的私生活在法國全國國民面前
揭開來。真正的劃時代的意義,是在一場向殉職警察致敬的國家典禮上,竟進步
到殉職者的同性伴侶同時在一堆國家高級行政官員跟一堆警界高階警官跟基層警
員面前出席並發表感言,這場景,不用說,在法國總統弗杭蘇瓦˙歐藍德就任之
前完完全全沒有可能會發生。

札維耶˙莒哲雷的同性伴侶在那一場向殉職警察致敬的國家典禮上宣讀的道別文,
後來,幾乎都只根據其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句話而被法國的新聞媒體下標題為〈我
難過、但沒有仇恨〉(Je souffre sans haine),文稿內容相當動人。四月二十五
號(禮拜二)當天,此文稿大概就在法國跟法文語區瘋傳(viral),此文稿更有
可能在未來變成課堂教材。

說「台灣人的新聞媒體」可能感性麻痺或理性遲鈍,都不能精確地解釋為什麼台
灣人的新聞媒體不繼續追巴黎香榭里榭大道殺警案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真正的
原因,不會是別的,不讓人意外,是因為「英文的新聞媒體沒有發〈我難過、但
沒有仇恨〉這個事件的『英文的新聞稿』」。〈我難過、但沒有仇恨〉的這個事
件,就像是被抹掉了。

瑪琳˙勒片她父親尚—馬黎˙勒片(Jean-Marie LE PEN)也看到電視新聞或電
視轉播(向札維耶˙莒哲雷致敬的國家典禮)了,他居然再發聲明痛批「(這)
不倫不類,簡直就是在向同性戀致敬」,瞬間激發超多法國人痛批這位「民族陣
線」元老十足是法國人民族之恥。但是,說真的,即使不是法西斯「民族陣線」
者,也還是有一些法國人拐彎抹腳說「如此親密的發言不適合公開說」、或甚至
「為什麼同性伴侶能出面致詞?」
————但再反駁者則指出持理由說『為什麼
不行』者正是腦袋跟不上時代的『討厭同性戀者』
————,所以這當然就是值
得報導的事件。

中譯人名若沒有一套符合邏輯的標準,就必定會出錯,沒有都不會出錯的可能

吼、吼……厚!趁這個時機,來說明一下法文發音的問題。

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le Front national)的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

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的家族姓當然就是   « LE PEN »   ,因為他們家
來自「不列塔尼」(la Bretagne)地區,不列塔尼人(Breton(s))的家族姓的
特色就是常常會包括定冠詞   « le »   ,而且不列塔尼語言的發音也不見得會跟
法文一樣。以家族姓   « LE PEN »   為例,   « Pen »   的發音居然就像是英文
   « pen »   「鋼筆」,所以,可想而知,家族姓   « LE PEN »   音譯成「勒片」
最貼近原音。很多很多台灣人的新聞媒體把家族姓   « LE PEN »   音譯成「勒
彭」、「勒龐」、「勒潘」、「雷朋」……都沒貼近原音,尤其,根本就不應
該把   « le »   音譯成「雷」,音譯成「雷朋」是完全錯誤。

大家眾人都會唸英文   « pen »   吧!用英文唸   « pen »   其實最接近「片」的音,
但是,為什麼台灣人跟台灣人的新聞媒體根本不敢音譯成「勒片」、不敢用「
片」這個字?莫非有台灣人規定不准用「片」這個字?當然絕對不是這樣。其
實台灣人不成文的習慣是不太會擷取不常用的中文漢字來音譯成人名。對,周
星星我說到重點了。

我還要再提醒說:瑪琳˙勒片她老爸叫尚—馬黎˙勒片(Jean-Marie LE PEN)
,   « Marie »   看似女生名字「瑪莉」,但這兒的複合前名   « Jean-Marie »
就是、也只能是男生的名字,所以要變通地把前名   « Jean-Marie »   音譯成
「尚—馬黎」。家族姓   « LE PEN »   一律音譯成「勒片」。

瑪琳˙勒片她還有一位姪女叫作瑪莉詠˙馬黑夏—勒片(Marion MARÉCHAL-
LE PEN),把極右派「民族陣線」當作家族事業在經營,也早就已經選上民意
代表。   « MARÉCHAL »   是她父親的家族姓,   « LE PEN »   是她母親的家族
姓,因為「勒片」的家族政治事業很夯,所以瑪莉詠˙馬黑夏—勒片從政時必
定也冠上她母親的家族姓「勒片」,因為「勒片」就是極右派「民族陣線」。
影評人周星星我就是要在此說明瑪莉詠˙馬黑夏—勒片的家族姓必須音譯成「
馬黑夏—勒片」,因為「馬黑夏—勒片」   « MARÉCHALLE PEN »   變成複合
的家族姓。

這一次,碰到「極右派」「民族陣線」   « le Front national »   的勒片(LE PEN)
家族,台灣人的新聞媒體醜相都丟盡。

影評人周星星我之前先寫過〈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的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的法文發音問題
〉,周星星我非常確信台灣人的新聞媒體跟「全台灣」一
大票台灣人都沒看過周星星我的超超專業的文章。

勒片(LE PEN)家族的龍頭老大當然是「民族陣線」的創黨人尚—馬黎˙勒片
(Jean-Marie LE PEN),早在二十年、二十五年以前,周星星我仍是大學學
生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尚—馬黎˙勒片這號人物。只是,周星星我必須承認,
當時我個人的法文能力不佳,所以會去相信當時的《聯合報》把   « Jean-Marie
LE PEN »   音譯成「勒彭」
————台灣人的新聞媒體的不良習慣是一定不中
譯前名,免得中文人名太長;但我們卻也因此必須絕對絕對記住   « LE PEN »   
才只是家族姓而已
————,直到周星星我知道法國人怎麼唸   « LE PEN »   
這個家族姓,故,影評人周星星我才會把   « LE PEN »   這個家族姓音譯成「
勒片」;請見周星星我在中時部落格   PO   的〈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的瑪
琳勒片(Marine Le Pen)的法文發音問題
〉。

〈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的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的法文發音問題〉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607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五號(禮拜二)的《中國時報》真的很胡鬧,第一,把
   « Jean-Marie LE PEN »   音譯成「尚勒龐」,為什麼只音譯到「尚」?但
   « Jean-Marie »   是複合前名,不可輕易刪除掉其中的   « Marie »   ;在
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的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的法文發音問題
內文中周星星我提到   « Jean-Marie »   是複合前名,所以   « Jean-Marie »
中的   « Marie »   並不是女生名字的「瑪莉」,而是,應該把複合前名
   « Jean-Marie »   音譯成「尚—馬黎」,周星星我選字的理由正是巴黎
   « Paris »   的巴黎,把   « rie »   音譯成「黎」,把   « Jean-Marie LE PEN »
音譯成「尚—馬黎˙勒片」。

第二,周星星我先不管瑪琳˙勒片(Marine LE PEN)的「勒片」/「勒龐」
的問題。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時報》把   « Marion MARÉCHAL-LE PEN »
中譯成「瑪莉詠馬赫夏瑪琳」?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五號(禮拜
二)的《中國時報》,出現兩次!

第三,到今天二○一七年四月三十號(禮拜天)《中時電子報》一篇翻譯自
「英文的新聞媒體的英文文章」的中文譯文,竟然已經退步到把   « Marion
MARÉCHAL-LE PEN »   中譯成……吼、吼……厚!居然是「瑪麗詠」而已!!!

吼、吼……厚!   « Marion »   才只是一個前名而已呀!!!認真、專業地音譯成
瑪莉詠˙馬黑夏—勒片」(Marion MARÉCHAL-LE PEN)不是很好嗎?

《在禮拜五,在太平洋的邊疆》(À vendredi, aux limbes du Pacifique)

posté le vendredi 5 mai MMXVII


〈電影一百二十週年須釐清的一項關鍵真相〉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40666  

《理想國》第一卷開場
https://jostar2.tian.yam.com/posts/33110888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是誰?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0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他太太是誰?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1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年輕時長得很像喬治麥可?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2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這一次是被《中國時報》寫錯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3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民調上升到第二位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4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說殖民是『侵害人道罪行』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5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說「我懂你們的心」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6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得到中間派戰略結盟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7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當選法國總統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8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須統一中文譯名
——因為他必當選法國總統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09  

法國左派、右派初選造就今日極端派氣喘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10  

潘妮洛普˙費雍(Penelope Fillon)被起訴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11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獲法國前任總理支持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12  

艾曼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於法國總統第一輪選舉勝出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551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