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篇文章也講說(...où la graine, en question, est celle du couscous, et le mulet n'est pas celui qu'on pense, mais un poisson agrémentant ledit couscous.),小心, mulet 並非我們能想到的那個 mulet,也就是公馬和母驢交配之後生下的騾子。實際上,此 mulet 是指鯔(ㄗ)魚,是在做「酷斯酷斯」(couscous) 的時候加進的魚料──這作法應該是比較突尼西亞式的。中文維基百科寫說雌性鯔(ㄗ)魚的卵巢即是烏魚子,開眼界了。

「酷斯酷斯」(couscous) 是摩洛哥以及北非地區居民常吃的食物,通常是在煮熟的淡黃色或深黃色的酷斯酷斯穀粒(非常細的穀粒)上面淋上自己想要的料,很可能直接用手抓起來食用,如同《火線交錯》影片片段所顯示的。也因為這食物很有地區的、民族的色彩,所以,在《我心遺忘的節奏》片中,有種族歧視的父親(Niels Arestrup)對著自己的兒子(Romain Duris)說「有個 couscous 借了錢不還我,你幫我處理處理。」就我所知(我已看了這部片四遍),中文翻譯很難照翻,所以只用個「北非人」來翻譯,但實際上在這兒就是種族歧視的用法──沒想到是在這場合把這個我一直想解釋的典故講出來,可見法文教室還是挺重要的。道地的突尼西亞「酷斯酷斯」,就見下圖。

話說回《種子跟鯔魚(La Graine et le Mulet) ──可正名成如此譯名──,六十多歲的父親 Beiji 剛被解聘、收入不固定,又因夫妻離異導致他必須自立更生。有一家小旅館收容了他,老闆娘的女兒 RymHafsia Herzi)跟他很親近,宛如他自己的女兒。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一艘破敗的船上開一家餐廳,漸漸地此願望凝聚了家族的向心力;雖然餐廳不見得開成,但也顯示了不服輸的毅力。搭配他想開的餐廳很可能就是要賣「酷斯酷斯」,以及他就住在塞特 (Sète) 這個海港城市,因此有魚類也就解釋得通。

附上一些我抓到的「酷斯酷斯」(couscous) 的圖片,用以謝罪。實際上,「酷斯酷斯」不貴、又很好吃,但一旦是在台灣由台灣人開餐廳賣「酷斯酷斯」,售價可能就變高昂了──異國風味嘛。

最後是突尼西亞式的沙拉,看起來也很棒。(沒錯,本網誌還是在三大影展中,不是『周培梅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