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禾維˙歐布宏的第一個對比是想像力豐富地有趣:麥可˙曼就是 Man,男性風格、陽剛氣質;奈特˙夏馬藍是 Night 跟 Shy,夜晚、害羞,充滿憂鬱氣質。以二○○○年初《驚爆內幕》(The Insider) 和二○○○年底《驚心動魄》(Unbreakable) 作比較,Jeffrey(由 Russell Crowe 飾)跟保全 David(由 Bruce Willis 飾)都在一個程度上喪失生活意志,他們旁邊的人 Lowell(由 Al Pacino 飾)、Elijah(由 Samuel L. Jackson 飾)都跑出來說他們是英雄人物。有時歐布宏拼湊得有點刻意,但歐布宏也發現到難以想像的對比:《驚心動魄》的男主角 David 是一場火車事故唯一的生還者,《落日殺神》(Collateral) 的男主角 Vincent(由 Tom Cruise 飾)卻是地鐵車廂唯一未被人察覺到的死者。歐布宏下了一個結論:夏馬藍跟麥可˙曼絕非彼此站在對立面,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他們筆下的世界都是灰色跟憂鬱的。他們的「住客」(指『角色』)其實都「早已經死」(déjà morts)。布魯斯˙威利 (Bruce Willis) 在《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中已經成為幽魂,連續地他又在《驚心動魄》飾演一場火車事故唯一的生還者,夏馬藍針對布魯斯˙威利的形塑是帶了些悲觀色彩。有點道理:麥可˙曼把《烈火悍將》(Heat) 中的犯罪集團每一份子都在監獄服過刑,出獄後亦如同死人或「早已經死」;最後的對決更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落日殺神》最後一幕是 Vincent 自知敗場,遂交代完最後一句話孤獨地坐在地鐵座位上等待斷氣。歐布宏再下一個結論:如果我們都「早已經死」,我們就不必怕再死一次。
阿諾˙馬塞 (Arnaud Macé) 的一篇短文〈派裡面來點溫柔〉(Un peu de tendresse dans la tarte) 很有趣,依阿諾˙馬塞之見,二十世紀是以《美國派》(American Pie,保羅˙懷茲 (Paul Weitz) 執導)作結束。一九九○年代的喜劇,自然是以法瑞利兄弟 (Bobby & Peter Farrelly) 的《阿呆和阿瓜》(Dumb and Dumber) 跟《哈啦瑪莉》(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作代表。《美國派》以四位中學生聚在一起討論如何開出「陽春第一炮」啟程,並已隱約談及男人間的友誼。阿諾˙馬塞認為《情人眼裡出西施》(Shallow Hal) 又打亂秩序:在這之前我們只看到人的身體,但《情人眼裡出西施》卻用電影、視覺的形式表現「內在美」,或藉由男主角 Hal(由 Jack Black 飾)之眼辯證地顯示二十一世紀之喜劇應是讓我們看到他們看到的那樣。《四十處男》(The 40 Year Old Virgin) 的 Andy(由 Steve Carell 飾)大致回應《美國派》:縱使四十歲早上起床還會尿到自己(控制不住方向),讓自己性感(控制身體)還得經過除毛大折磨,但一關又一關(包含到書店把美眉)卻是當今喜劇難得再著重當事人感受的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