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新興一股「制服學生片」的風潮中,《囧男孩》未自外於這股風潮;但是編、導楊雅喆把片中的學生的年齡層再壓低,說起來也算是自外於那些「制服學生片」的導演們的心智成熟度,享有一種以成年人的心思形態親自下海作角色扮演、扮演異次元世界的國民的感性「純真」。這股「純真」,既完全自然、也刻意被注射進去:一號的母親離家出走,父親精神狀態異常;二號的父母分別都不在場,被注射進來的正是叔叔輩的幼小女兒跟她的(因此又是再被疊上一層的)「父母分別都不在場」。於是,不管是有心、亦或是無意,《囧男孩》描繪出「父母分別都不在場」──一號的父親不能算是有效的在場──的逃逸路線:前往異次元世界。

囧男孩──不是片名、沒有加上括弧的囧男孩──的世界,是N次新的世代的次文化的童話世界,攸關快不快樂(幸福)的要件就是卡達天王──天曉得這是什麼天王。但,只剩下卡達天王還在當敘事線的領航者,要看到結局才會理解到卡達天王的導航功能;其它,彷彿是一盤散沙,彼此不算太有關係地被組合起來。尤其是有兩個女生的事件,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人在意要合理地追究其後續發展:一,林艾莉非常懂事地來到二號的家(但為什麼是到二號的家而不是到一號的家?【尤其又從眼神中看得出她很欣賞一號的便便歌】)向她並不很熟的一號、二號道別,然後一號滿腦袋只想著卡達天王、馬上沒在任何劇情交代這沒緣份的情愫?二,二號的小妹妹鬧出失蹤案,此事何等嚴重,卻沒在任何劇情交代這後續的懲罰(或單純的後續劇情)?這兩事件具體而微地反映出《囧男孩》的出軌:似乎是想專心探討「父母分別都不在場」的童年,卻因為執著在想像出來的(imaginé,被動式)世界──執著到要讓這想像出來的世界反過來消費有想像力的(imaginant,主動式)世界,導致此想像出來的世界排擠掉有想像力的世界。拾手皆是例,不必一一條列;例如一號跟其父親的互動全然地浮面,無助深化一號他本身以及其父親的人格。

因此,靠著幾件高低不齊、左右不等重的台詞,搶救了《囧男孩》欲經營的苦澀的「純真」,並才開始製造爆笑之果。飾演一號、二號的李冠毅、潘親御超級自然跟超級有自信的表演,無疑征服了所有的觀眾──唯獨表演是具備可信度。尤其是個子較小的潘親御,讓人想起一九九○年代最優的小個子男演員:《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王啟讚,跟《無言的山丘》中的任長彬。人稱梅芳阿姨的梅芳阿姨,依舊是三八到超搶戲。但扣除這些無疑將帶動整個評論界討論《囧男孩》討論到另外一個方向──也就是說會忘記要檢驗該劇本是如何被建構起──的表演,《囧男孩》的「逃避式」「囧男孩」(此處是形容詞)童話──從影片一開始一直到砸店,把兒童(一號)入獄(或被社工接管)當作是切斷一段友誼的不可逆轉的手段,如此殘酷跟不流暢的人生哲學已把感性「純真」兀然地推翻掉了。就很可惜《囧男孩》已經模擬出一段精采的通往異次元世界的耗電旅程,這三位旅客(一號、二號、林艾莉)的笑容也將成為未來的某幾部台灣影片會想要致敬的片段。周星星評價:《囧男孩》★★


導演:楊雅喆;編劇:楊雅喆;攝影:周以文;配樂:鍾興民;卡司:一號(李冠毅)、二號(潘親御)、林艾莉(徐啟文)、阿嬤(梅芳);片長:1h43


回到周星星的電影評論文集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3355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