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星我一直保留一份二○○八年六月四號的《中國時報》(A9版),因為當天報導了六月三號中央研究院的「廢除死刑及替代方案」研究──計劃主持人是陳新民先生。很怪的是這種理應讓所有公民都能一窺其內容的報告,至今沒有網路版或 PDF 版,所以我只能根據幾項數據來作幾項推論。
二○○八年台灣的報告
該報告唯一具備時代精神的是民意調查數字。例如,反對廢除死刑的民意(二○○八)約是七成八,幾近是八成;而贊成廢除死刑的民意是百分之九(二○○八)──我就非常不願意再說成是百分之十(因為一般來說都會有百分之三的誤差;最悲觀的情況是全台灣僅只有百分之六的台灣人是堅持、堅定地反對死刑)。在「反對廢除死刑」跟「贊成廢除死刑」之外的,應該是沒有任何意見;而這一成三的「沒有任何意見」,因為既然不是贊成廢除死刑,所以依舊被周星星我歸類為反對廢除死刑。
瞧!全台灣(二○○八)才只有百分之九的台灣人堅持、堅定地反對死刑!
為什麼周星星我要這樣強調「才只有百分之九」呢?很簡單:人的想法,如果是持續搖擺不定的話,就不可能會是堅持理念的鬥士。
例如,在二○○九年十月十號作民意調查的話,反對廢除死刑的比例可能只有七成五;但是,如果是在「新竹市海天一線風景區惡少殺人案」隔天作民意調查的話,反對廢除死刑可能會高達八成五;若再回到十二年前,在白曉燕案、在陳進興被拘捕(當晚的畫面絕對讓現在的很多中、老年人難忘)隔天,若立即作民意調查的話,恐怕反對廢除死刑的比例會高達九成五。七成五、八成五、九成五的差別,僅只在「時間點」的差異;事實上,從七成五到九成五這之間,有百分之二十的巨大差距,實在不可等閒視之。這百分之二十會因為社會案件的發生時機、殘忍程度而移動陣營,顯示這百分之二十絕非是堅持理念的人。
很簡單,周星星我要說:贊成廢除死刑的理念,就是要堅持國家不得再以「殺人」這行為懲罰該接受懲罰的罪犯。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移動來、移動去,則這些人絕非是堅持理念的人。
所以,我只看到全台灣(二○○八)只有百分之九的台灣人堅持、堅定地反對死刑而已。說有配套措施,就會有人轉而贊成廢除死刑……這很怪。廢除死刑怎會沒有配套措施?我再重申:移動來、移動去的人絕非是堅持理念的人。
當全台灣可能有高達九成的人不認為「廢除死刑」是人權議題,馬上就有矛盾了。因為,台灣准不准許熱比婭卡德爾 (Rebiya Kadeer) 女士入境,的確有台灣它自己的政治考量;就像加拿大、美國、愛爾蘭、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德國、瑞士、義大利、斯洛汶尼亞、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准不准許馬英九入境訪問,的確有它們的政治考量。可是,我卻在某些應該是親近民進黨的人上頭聽到說台灣不准許熱比婭卡德爾來台訪問是「違反人權」。怪哉耶。讓我拿起放大鏡看看:這些說「違反人權」的人,應該都很重視人權吧。可是,全台灣才只有百分之九的台灣人堅持、堅定地反對死刑耶!有百分之九十的台灣人都不認同國際特赦組織的主要訴求以及聯合國在二○○七年決議通過的促進廢除死刑的決議案呀!在當今台灣光天化日下,冒出一個賣台賊陳水扁要美軍佔領台灣,哇哈哈,我哇哈哈,那些說「違反人權」的人,怎麼我全沒看見有任何一人跳出來大罵陳水扁賣台賊?對這件事噤聲,就是一項罪惡,還想再談人權??豈有人權鬥士畢其一生為人權奮鬥,卻默許無恥賣台賊把整個國家都賣掉了?
所以,很怪呀,有人一直在喊「人權」、「人權」,卻從未讀過什麼人權公約,卻也要誓死反對廢除死刑(將近是百分之七、八十的台灣人)?看到沒有,最詭異的矛盾就是把不准許熱比婭卡德爾來台訪問說成是「違反人權」,但同樣的這一批人(絕大多數)都反對廢除死刑?我再以「新竹市海天一線風景區惡少殺人案」為例,五位兇手「除了剛滿十八歲的張閔翔之外,其餘四名少年都未滿十八歲」;但是你們看看網路上一些很偏激的言論,要他們五位「全」都被判死刑。看不懂這之間的矛盾的人,回去重唸人權公約吧。而且,最好把加拿大、美國、愛爾蘭、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德國、瑞士、義大利、斯洛汶尼亞、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不准許馬英九入境訪問,全都說成是這些國家在舔中國的雞巴吧。
二○○六年法國的報告
周星星我手邊有一份法國在二○○六年九月十三、十四號作的「是否贊成或反對重新恢復死刑」的民意調查報告(有 PDF 檔)。很值得作參考(後面我會說明為什麼)。
首先是最基本的數據:贊成重新恢復死刑,42 % ;反對重新恢復死刑,52 % ;沒意見,6 % 。這是二○○六年的數字,反對恢復死刑居過半多數。事實上,法國自一九九九年開始出現「反對重新恢復死刑」大於「贊成重新恢復死刑」後,迄二○○六年時都沒有再逆轉成「贊成重新恢復死刑」大於「反對重新恢復死刑」。後面會再詳細評論這個趨勢。
接下來是很多細項的區分,有意義的我都列出來:
性別
男:贊成恢復死刑,44 % ;反對恢復死刑,53 % ;沒意見,3 % 。
女:贊成恢復死刑,42 % ;反對恢復死刑,51 % ;沒意見,7 % 。
呈現的結果類似:不分性別,男女都有過半的民意反對恢復死刑。
年齡
18-24:贊成恢復死刑,35 % ;反對恢復死刑,60 % ;沒意見,5 % 。
25-34:贊成恢復死刑,32 % ;反對恢復死刑,63 % ;沒意見,5 % 。
35-49:贊成恢復死刑,48 % ;反對恢復死刑,46 % ;沒意見,6 % 。
50-64:贊成恢復死刑,43 % ;反對恢復死刑,53 % ;沒意見,4 % 。
65-99:贊成恢復死刑,48 % ;反對恢復死刑,44 % ;沒意見,8 % 。
太明顯了:年紀愈輕的人,愈反對恢復死刑(超過六成)。須知:法國是在一九八一年十月弗杭蘇瓦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 任總統的時候廢除死刑的。在一九八一年十月時值二十歲的大學生們,現在已經是四十八歲的中年人了。這表示:現在未滿五十歲的法國人,都經歷過左派執政或死刑已廢除多年。為什麼「35-49」跟「50-64」會有明顯的不同,我也不知如何解釋;但妙的還是「50-64」的中、老年人以反死刑居多。是因為這一世代的人曾經是一九六八學運份子的關係嗎?
不管各位要怎麼解釋說很老的法國人比較希望恢復死刑(我們都還沒看到他們所佔的人口比例到底是多少),但怎能忽視說不管再怎麼樣,法國也沒像台灣是高達八成的人支持死刑吧。法國的年輕世代約三成多比六成,中老年世代約四成多比四成多,基本上這個法國社會總有一半左右的人不認為死刑是正當的、人道的懲罰刑。
受訪者的專業
自由業:贊成恢復死刑,38 % ;反對恢復死刑,54 % ;沒意見,8 % 。
公務員:贊成恢復死刑,30 % ;反對恢復死刑,64 % ;沒意見,6 % 。
私受薪:贊成恢復死刑,51 % ;反對恢復死刑,44 % ;沒意見,5 % 。
沒工作:贊成恢復死刑,38 % ;反對恢復死刑,61 % ;沒意見,1 % 。
已退休:贊成恢復死刑,45 % ;反對恢復死刑,48 % ;沒意見,7 % 。
其它類:贊成恢復死刑,38 % ;反對恢復死刑,58 % ;沒意見,4 % 。
其實,很難抓出一個道理,像「其它類」這些人到底是誰?如果是學生,就看似合理了:大多反對恢復死刑。不過請注意:公務員應該都是考過試才能當公務員的人,僅只有三成(去跟六成四比)贊成恢復死刑;而在民間公司工作的薪水階級,比較多贊成恢復死刑。「已退休」應都算是中、老年人吧,還是四成多比四成多。整體來看,我們只能說,只要有在工作,大約有近一半的人反對恢復死刑。
家長的專業
小商、企業主:贊成恢復死刑,40 % ;反對恢復死刑,52 % ;沒意見,8 %
管理、知識業:贊成恢復死刑,26 % ;反對恢復死刑,71 % ;沒意見,3 %
受雇專業人士:贊成恢復死刑,35 % ;反對恢復死刑,60 % ;沒意見,5 %
勞工階級之類:贊成恢復死刑,52 % ;反對恢復死刑,43 % ;沒意見,5 %
無業或退休者:贊成恢復死刑,47 % ;反對恢復死刑,47 % ;沒意見,6 %
跟一般狀況相差不遠。只是一定要提:社會地位愈高的職業,例如管理階層或知識業(教師),竟然是七成反對恢復死刑;社會地位較低的職業,例如廣義的勞工階級,光是贊成恢復死刑就已經壓過反對恢復死刑。只是,法國的勞工階級也沒像台灣這樣八成多都支持死刑吧。
政黨傾向
廣義的左派:贊成恢復死刑,31 % ;反對恢復死刑,65 % ;沒意見,4 % 。
只看共產黨:贊成恢復死刑,29 % ;反對恢復死刑,66 % ;沒意見,5 % 。
只看社會黨:贊成恢復死刑,30 % ;反對恢復死刑,67 % ;沒意見,3 % 。
環保政黨者:贊成恢復死刑,23 % ;反對恢復死刑,74 % ;沒意見,3 % 。
議會之右派:贊成恢復死刑,53 % ;反對恢復死刑,42 % ;沒意見,5 % 。
只看UDF:贊成恢復死刑,29 % ;反對恢復死刑,66 % ;沒意見,5 % 。
只看UMP:贊成恢復死刑,60 % ;反對恢復死刑,34 % ;沒意見,6 % 。
兩大極右派:贊成恢復死刑,89 % ;反對恢復死刑,07 % ;沒意見,4 % 。
沒明顯傾向:贊成恢復死刑,46 % ;反對恢復死刑,43 % ;沒意見,11 %
這一項比較難解釋,因為台灣讀者不太熟法國政黨。比較明顯的是:支持左派者,一面倒全反對恢復死刑;支持右派者,大致都想恢復死刑。UDF雖被歸在右派,但立場常不同於現在的右派執政黨UMP(尼可拉薩柯奇),所以也有一說是UDF是比較中間取向的政黨。認同UDF的選民當然不算多數,但其態度竟如同左派,反對恢復死刑。右派執政黨UMP以前有個賈克席哈克,他早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就投票贊成廢除死刑,當上總統後還把廢死刑精神入憲;所以,UMP其選民跟UMP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有時是不同調的。極右派一向把恢復死刑當作政見,所以FN(民族陣線)跟MNR的支持者將近有九成傾向恢復死刑,並不讓人意外。FN(民族陣線)跟MNR的支持者合起來,可以支撐出全法國百分之二十多的選票;但有的時候其實是把賭爛票投給極右派,並非永遠都有百分之二十多。
教育程度
沒有學位:贊成恢復死刑,57 % ;反對恢復死刑,37 % ;沒意見,6 % 。
職業證照:贊成恢復死刑,53 % ;反對恢復死刑,42 % ;沒意見,5 % 。
中學會考:贊成恢復死刑,41 % ;反對恢復死刑,50 % ;沒意見,9 % 。
高等教育:贊成恢復死刑,21 % ;反對恢復死刑,77 % ;沒意見,2 % 。
毫無意外,結果很符合刻板印象。要解釋一下:所謂的中學會考,是指中學畢業之後,考中學會考看是否能通過會考並取得中學會考及格資格。中學會考及格才能申請唸高等教育(大學之類的),中學會考不及格就無法申請唸高等教育。但因為中學會考的及格率往往有八成,所以其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很多──就像台灣滿街都是大學生一樣。所以,在「中學會考」這一項,人數應不多吧;因為應該都會繼續唸下去吧。另外,看到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以懸殊的比例反對恢復死刑,實在讓人省思。這意謂說:每五個有受過大學教育的法國人,僅只有一位支持死刑,其他將近是四位全反對死刑。
宗教信仰
虔誠天主教:贊成恢復死刑,44 % ;反對恢復死刑,53 % ;沒意見,3 % 。
普通天主教:贊成恢復死刑,44 % ;反對恢復死刑,46 % ;沒意見,10 %
不再天主教:贊成恢復死刑,48 % ;反對恢復死刑,47 % ;沒意見,5 % 。
完全沒宗教:贊成恢復死刑,36 % ;反對恢復死刑,59 % ;沒意見,5 % 。
宗教似乎不是很明顯的判準。縱使天主教教宗反對死刑,但還是有很虔誠的或普通的天主教徒還是照樣想恢復死刑。倒是,自認為不信任何宗教的人,反對恢復死刑的比例居多數。如果看台灣的話,很多自認為信佛的人照樣支持死刑,所以見怪不怪。但總是有虔誠信佛的怪喀反對死刑(聽說吳敦義他就是),這真的值得拿來一一地探討。
另外請看以下這一張表:

這張表顯示法國自一九七八年以來的「贊成廢除死刑」或「反對廢除死刑」的民意調查數字。一九七八年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年份,當時正是帕特里克昂黎 (Patrick Henry) 案件沸沸揚揚的時候。帕特里克昂黎當時是位年輕青年,因為綁架一位小男生,最後其實也殺害那位小男生,整個法國社會處於非常同情被害者跟被害者家屬的情緒中。侯貝巴丹鐵 (Robert Badinter) 身為帕特里克昂黎的辯護律師,深知整個問題的癥結就是出在死刑。侯貝巴丹鐵不是因為帕特里克昂黎案件才開始反對死刑;早在一九七○年代初,身為律師的侯貝巴丹鐵就因為直接接觸到死刑案件,才開始投入反死刑運動。而米歇傅柯 (Michel Foucault) 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監視和懲罰》(Surveiller et punir, 1975) 也讓法國知識界開始深入認識整個刑罰政策的問題。
就在帕特里克昂黎案件最高潮時,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一號作出一份關於是否支持廢除死刑的民意調查。所以,我們看到,僅只有 31 % 支持廢除死刑。在一九八一年九月以前,我們都要把這個數字解讀成「贊成廢除死刑」或「反對廢除死刑」;自一九八二年以後,就要解讀成「反對恢復死刑」或「贊成恢復死刑」了。
另外,我們也看到,一九八一年九月法國國民議會要廢除死刑的時候──弗杭蘇瓦密特朗在一九八一年五月勝選、就任總統後,就任命律師侯貝巴丹鐵為司法部長,由侯貝巴丹鐵主導廢死刑的法案──,民意調查顯示有 33 % 贊成廢除死刑,但是有 62 % 反對廢除死刑。可是弗杭蘇瓦密特朗還是把死刑給廢除了,而他做得極對。
我們注意到:在一九八五年,反對恢復死刑的民意調查數字掉到有史以來的最低 29 % ,贊成恢復死刑的數字升到有史以來的最高 65 % ;原因是當時已拖了快一年的小葛黑果黎 (petit Grégory) 案件(小男生遭撕票命案)實在是高潮迭起。一九八七年正值帕特里克狄斯 (Patrick Dils) 案件(他被指控謀殺兩位小男生;他當時才只有十六歲而已)之時,當時贊成恢復死刑的人還是比反對恢復死刑的人多了快一倍。帕特里克狄斯在坐了十五年的冤獄過後,二○○二年終究被判無罪,成為法國近十年來算是最最知名的爭議良久但終於還給被告清白的社會案件──國家賠償金額也創新高。
一直到一九九九年,「反對恢復死刑」跟「贊成恢復死刑」才呈現五五波,並開始以「反對恢復死刑」高過「贊成恢復死刑」的現象持續至今。
回到台灣
二○○九年十月十號是第七屆世界反死刑日。今年的訴求,在「教育十四到十八歲的年輕人」,教他們認識死刑跟為什麼要反死刑。若是在台灣,周星星我認為,先教育我們的成年人認識死刑跟為什麼要反死刑吧。
周星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