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很多部落格都在談論《巴黎我愛你》裡面的不同的短片;只是人人觀點各異、品味不一,每個人喜歡的片段似乎都不太一樣。我接下來的幾篇網誌主要目的是要談談影片中的巴黎跟我逛過的巴黎,夾雜幾句我的簡短評論。

1.
〈蒙馬特十八區 Montmartre編導布呂諾․波達李代斯 (Bruno Podalydès)由布呂諾․波達李代斯他自己擔綱演出司機,第一眼我誤以為他是 Edouard Baer,外型、講話的調調都超像。他是德尼․波達李代斯 (Denis Podalydès) 的哥哥,兄弟倆一導一演已拍出好幾部值得重視的影片。德尼․波達李代斯今年初曾經在《隱藏攝影機》(Caché) 出現,他飾演在餐桌上講狗笑話的那位男士。

〈蒙馬特〉顧名思義是在蒙馬特拍攝,但實際上是在蒙馬特的後方拍攝,也就是一般觀光客比較少走到的聖心堂
(Sacré Cœur) 的後方。聖心堂是蒙馬特最高的地方,在後方還算平行的地方是一個小廣場,廣場上擠滿一堆職業畫家為觀光客作畫。再繼續走下去,就如同〈蒙馬特〉所顯示的它其實是一個下坡。二○○四年五月的某一個上午我曾跟幾位同學、演員在一模一樣的地方拍片,上午非常安靜,沒什麼人、車。因此,〈蒙馬特〉在那個地方的劇情其實是掰出來的,因為根本沒嚴重到要搶停車位。但布呂諾
․波達李代斯可能是相中那個有趣的景以及安靜得適合拍片吧。影片沒有大問題,透過一位犬儒尖酸的男人──還真的有點像典型的法國男人──他有趣的自言自語而帶出一段從天空掉下來的一段邂逅。

蒙馬特的法文是
Montmartre,但其實是由 « mont » « martre » 兩個字構成的 « mont » 就是「山」的意思,所以蒙馬特意思即為「馬特山」。十四區的蒙帕納斯 (Montparnasse) 也是一樣,意思即為「帕納斯山」。〈十四區〉這一段短片就去了蒙帕納斯墓園。

2.
〈塞納河岸邊(第六區)〉 Quais de Seine編導古蘭德恰達 (Gurinder Chadha)古蘭德恰達在肯亞出生印度裔但是在英國長大、受教育。二○○二年以《我愛貝克漢》(Bend It Like Beckham) 竄起,古蘭德恰達似乎對種族間的議題非常敏感。

〈塞納河岸邊〉看起來不一定是在第六區(靠近新橋)拍攝,也有可能是在第四區附近,才接得上接下來往清真寺的街景。周星星我一時也不太確定這一段到底是在哪兒拍,但我要告訴各位:這一段跟
《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出現的街景都在附近,過了塞納河就是拉丁區。

古蘭德
恰達的這一段介於一位「土生土長」的青年跟另外一位伊斯蘭教徒的女大學生剛萌芽的情愫,劇情太過烏托邦。原來,藉由那一位想進《世界報》當記者卻也志願地包上伊斯蘭頭巾的女孩子,古蘭德恰達似乎有意地反駁一些左、右派的偏見──他們以為包上伊斯蘭頭巾的女孩子都是被伊斯蘭父權社會強迫包上伊斯蘭頭巾──因此〈塞納河岸邊〉這段其實是有些政治化的。古蘭德恰達的神來之筆是那女孩子的祖父(吧)邀請那男孩子跟著他們一起散步,這真像是天堂一樣;我以為所有被追的女孩子的父親都想殺掉追他女兒的男孩子吧。

塞納河沿岸真的是適合散步。
周星星我認得好幾座城市的大河,例如科隆的萊茵河跟……台北的淡水河,但還是只有巴黎的塞納河最得我心,因為它其實不寬、橋也不高(站在科隆的橋上,總覺得好像在往下望淡水河那麼高),所以人跟河流其實是未被隔閡的。我最愛的一段是從聖米歇廣場往左到藝術橋的塞納河左岸,因為可以對望西堤島上比較有點日耳曼的建築,而且我喜歡右邊在樹蔭下賣舊書、左邊人煙稀少賣古董的氣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