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30 Mon 2009 00:00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預告片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正在坎城跟其它十九部片廝殺。
- Mar 28 Sat 2009 00:00
《物質與記憶》讀書筆記 02
所有這些影像彼此互相地根據某些永恆不變的法則 (des lois constantes)
──我稱之為自然法則──在它們的基本單位 (parties élémentaires)
──我稱之為自然法則──在它們的基本單位 (parties élémentaires)
- Mar 28 Sat 2009 00:00
《物質與記憶》讀書筆記 02
所有這些影像彼此互相地根據某些永恆不變的法則 (des lois constantes)
──我稱之為自然法則──在它們的基本單位 (parties élémentaires)
──我稱之為自然法則──在它們的基本單位 (parties élémentaires)
- Mar 28 Sat 2009 00:00
《物質與記憶》讀書筆記 02
所有這些影像彼此互相地根據某些永恆不變的法則 (des lois constantes)
──我稱之為自然法則──在它們的基本單位 (parties élémentaires)
──我稱之為自然法則──在它們的基本單位 (parties élémentaires)
- Mar 27 Fri 2009 00:00
《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1991)
故事情節幾乎躍出來:先是一對男女,尼可拉 (Nicolas) 跟瑪莉安 (Marianne),他們在盛夏之時來到不怎麼涼快的普羅旺斯。原因是尼可拉要拜訪老畫家艾杜瓦弗亨霍夫 (Edouard Frenhofer);他「曾經」是一位大師級畫家,已經好幾年沒開畫展了。在參觀工作坊的時候,發現有好幾幅大師畫不完的畫;其中一幅就是《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 Mar 27 Fri 2009 00:00
《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1991)
故事情節幾乎躍出來:先是一對男女,尼可拉 (Nicolas) 跟瑪莉安 (Marianne),他們在盛夏之時來到不怎麼涼快的普羅旺斯。原因是尼可拉要拜訪老畫家艾杜瓦弗亨霍夫 (Edouard Frenhofer);他「曾經」是一位大師級畫家,已經好幾年沒開畫展了。在參觀工作坊的時候,發現有好幾幅大師畫不完的畫;其中一幅就是《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 Mar 27 Fri 2009 00:00
《經典老爺車》法國票房
《老爺車》在法國是二月二十五號上映,首週有四百二十二支拷貝,票房收八十六萬多觀影人次。依照經驗法則,而且特別針對美國片,在全法國首週的拷貝數後面再加三個零(意即把拷貝數從千位數開始計算),就會是應該要及格的觀影人次。以《老爺車》為例,首週四二二支拷貝,就應該要收四十二萬觀影人次,才會是及格的首週票房數字。《老爺車》收了雙倍的數字,表示它的被期待度其實不低。
- Mar 27 Fri 2009 00:00
《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1991)
故事情節幾乎躍出來:先是一對男女,尼可拉 (Nicolas) 跟瑪莉安 (Marianne),他們在盛夏之時來到不怎麼涼快的普羅旺斯。原因是尼可拉要拜訪老畫家艾杜瓦弗亨霍夫 (Edouard Frenhofer);他「曾經」是一位大師級畫家,已經好幾年沒開畫展了。在參觀工作坊的時候,發現有好幾幅大師畫不完的畫;其中一幅就是《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 Mar 25 Wed 2009 00:00
《向瑪麗亞致敬》(Je vous salue, Marie, 1985)
就在一份幽雅中,《芳名卡門》得益於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高達在現在的背景下,將卡門故事變體,並且直擊了喬瑟夫與卡門間經常被人遮掩過去的情慾表現。肉體(或說身體)、音樂、演奏排練、海潮(以及海潮之聲),交織出一片「先於名字」(片名 prénom,又可以被拆成『pré-nom』:在『名字之前』)的原初狀態,這種純粹身體的呈現,高達曾在《狂人彼埃洛》中嘗試過了;但在《芳名卡門》可以說是一次較為全面的示範。然而,因為他拍攝了這部片,呈現了喬瑟夫與卡門,卻使他在接受訪問時,也引發(或者說其實構想已經存在了)高達拍攝另一個喬瑟夫的故事:瑪麗亞與喬瑟夫,但他的聖經故事也要是駭人的:表現瑪麗亞在懷孕之後,她與喬瑟夫之間的對話。
- Mar 25 Wed 2009 00:00
《新浪潮》(Nouvelle vague, 1990)
根據高達的最初構想(請參考本片的中譯版劇本),故事可以很簡單地說成是一個女人救了一個男人,但又(故意)讓他死去;可後來又來了一個跟這男子一模一樣的「他者」,這回換他看著她慢慢沈沒,不過他卻……
- Mar 25 Wed 2009 00:00
《向瑪麗亞致敬》(Je vous salue, Marie, 1985)
就在一份幽雅中,《芳名卡門》得益於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高達在現在的背景下,將卡門故事變體,並且直擊了喬瑟夫與卡門間經常被人遮掩過去的情慾表現。肉體(或說身體)、音樂、演奏排練、海潮(以及海潮之聲),交織出一片「先於名字」(片名 prénom,又可以被拆成『pré-nom』:在『名字之前』)的原初狀態,這種純粹身體的呈現,高達曾在《狂人彼埃洛》中嘗試過了;但在《芳名卡門》可以說是一次較為全面的示範。然而,因為他拍攝了這部片,呈現了喬瑟夫與卡門,卻使他在接受訪問時,也引發(或者說其實構想已經存在了)高達拍攝另一個喬瑟夫的故事:瑪麗亞與喬瑟夫,但他的聖經故事也要是駭人的:表現瑪麗亞在懷孕之後,她與喬瑟夫之間的對話。
- Mar 25 Wed 2009 00:00
《新浪潮》(Nouvelle vague, 1990)
根據高達的最初構想(請參考本片的中譯版劇本),故事可以很簡單地說成是一個女人救了一個男人,但又(故意)讓他死去;可後來又來了一個跟這男子一模一樣的「他者」,這回換他看著她慢慢沈沒,不過他卻……
- Mar 25 Wed 2009 00:00
《向瑪麗亞致敬》(Je vous salue, Marie, 1985)
就在一份幽雅中,《芳名卡門》得益於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高達在現在的背景下,將卡門故事變體,並且直擊了喬瑟夫與卡門間經常被人遮掩過去的情慾表現。肉體(或說身體)、音樂、演奏排練、海潮(以及海潮之聲),交織出一片「先於名字」(片名 prénom,又可以被拆成『pré-nom』:在『名字之前』)的原初狀態,這種純粹身體的呈現,高達曾在《狂人彼埃洛》中嘗試過了;但在《芳名卡門》可以說是一次較為全面的示範。然而,因為他拍攝了這部片,呈現了喬瑟夫與卡門,卻使他在接受訪問時,也引發(或者說其實構想已經存在了)高達拍攝另一個喬瑟夫的故事:瑪麗亞與喬瑟夫,但他的聖經故事也要是駭人的:表現瑪麗亞在懷孕之後,她與喬瑟夫之間的對話。
- Mar 25 Wed 2009 00:00
《新浪潮》(Nouvelle vague, 1990)
根據高達的最初構想(請參考本片的中譯版劇本),故事可以很簡單地說成是一個女人救了一個男人,但又(故意)讓他死去;可後來又來了一個跟這男子一模一樣的「他者」,這回換他看著她慢慢沈沒,不過他卻……
- Mar 24 Tue 2009 00:00
沒什麼好值得紀念的創格四週年
3 月 24 號,是本部落格創格紀念日。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四個整年。
相較於兩週年我所推出的瑪莉詠․寇提亞 (Marion Cotillard) 專題跟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 專題、三週年我所推出的十大最優女演員專題,今年我將什麼專題都沒有。
相較於兩週年我所推出的瑪莉詠․寇提亞 (Marion Cotillard) 專題跟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 專題、三週年我所推出的十大最優女演員專題,今年我將什麼專題都沒有。
- Mar 24 Tue 2009 00:00
《物質與記憶》讀書筆記 01
周星星我手邊的《物質與記憶》是法國大學出版社(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 Quadrige » 系列 1985 年版(初版是 1939 年),很多法國人跟某些台灣人所擁有的版本應該都是這一版本,頁數可互相參照;但是《物質與記憶》已經在 « Quadrige » 系列出了新版(2008 年版),請見以下出版資訊:
- Mar 24 Tue 2009 00:00
沒什麼好值得紀念的創格四週年
3 月 24 號,是本部落格創格紀念日。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四個整年。
相較於兩週年我所推出的瑪莉詠․寇提亞 (Marion Cotillard) 專題跟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 專題、三週年我所推出的十大最優女演員專題,今年我將什麼專題都沒有。
相較於兩週年我所推出的瑪莉詠․寇提亞 (Marion Cotillard) 專題跟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 專題、三週年我所推出的十大最優女演員專題,今年我將什麼專題都沒有。
- Mar 24 Tue 2009 00:00
《物質與記憶》讀書筆記 01
周星星我手邊的《物質與記憶》是法國大學出版社(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 Quadrige » 系列 1985 年版(初版是 1939 年),很多法國人跟某些台灣人所擁有的版本應該都是這一版本,頁數可互相參照;但是《物質與記憶》已經在 « Quadrige » 系列出了新版(2008 年版),請見以下出版資訊:
- Mar 24 Tue 2009 00:00
沒什麼好值得紀念的創格四週年
3 月 24 號,是本部落格創格紀念日。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四個整年。
相較於兩週年我所推出的瑪莉詠․寇提亞 (Marion Cotillard) 專題跟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 專題、三週年我所推出的十大最優女演員專題,今年我將什麼專題都沒有。
相較於兩週年我所推出的瑪莉詠․寇提亞 (Marion Cotillard) 專題跟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 專題、三週年我所推出的十大最優女演員專題,今年我將什麼專題都沒有。
- Mar 24 Tue 2009 00:00
《物質與記憶》讀書筆記 01
周星星我手邊的《物質與記憶》是法國大學出版社(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 Quadrige » 系列 1985 年版(初版是 1939 年),很多法國人跟某些台灣人所擁有的版本應該都是這一版本,頁數可互相參照;但是《物質與記憶》已經在 « Quadrige » 系列出了新版(2008 年版),請見以下出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