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提厄˙阿馬黎克他曾經因為探《臉》的班,蔡明亮就讓他跟李康生來了一段激情戲(據說是拍了兩次)。《巡迴》馬提厄˙阿馬黎克他自己執導的第四部劇情長片。

馬提厄˙阿馬黎克的父親是賈克˙阿馬黎克 (Jacques Amalric),以前是《世界報》駐國外的記者,現在好像是《解放報》的社論主筆;他的母親是妮可˙詹德 (Nicole Zand) ──波蘭裔尤太人──,曾擔任《世界報》的文學評論。出身記者世家,又在超級資產階級的塞納河畔哪伊 (Neuilly-sur-Seine) 出生(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五號)──『哪伊』請唸『ㄋㄜˊ』『伊』──,馬提厄˙阿馬黎克看似也要走上文學評論界。他曾經在《再見了,孩子們》(Au revoir les enfants, 1987) 擔任實習生,一九九○年代初期開始被阿諾˙戴普勒相 (Arnaud Desplechin) 提拔,漸漸地變成巴黎電影圈非常知識階級的一個小團體;例如,社會學大師皮耶˙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的兒子艾曼紐埃耳˙布迪厄 (Em-manuel Bourdieu) 跟著父親作了些社會學研究之後,也跨進電影圈擔綱編劇跟導演一些影片,阿諾˙戴普勒相最近的這幾部片都有和艾曼紐埃耳˙布迪厄合力編寫劇本。

馬提厄˙阿馬黎克因為演出《潛水鐘與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2007) 獲得二○○八年法國凱撒獎最佳男主角,國際知名度也漸開(因為該片竟然在美國引起迴響),被馬克˙佛斯特 (Marc Forster) 欽定演出○○七電影《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 2008) 的大壞蛋。但他像大壞蛋嗎?《量子危機》給人很尷尬的感覺就是因為選錯角。還有,題外話:最後我只記得《量子危機》用了陸、海、空三種交通工具,但劇情怎麼演變我已忘得一塌糊塗。

馬提厄˙阿馬黎克大概是想效法伊斯威特,或遵循新浪潮的步伐,所以很有野心要當一位稱職的作者導演。進入坎城正式競賽,我想,這畢竟是很多人想圓(尤其一大堆台灣導演)卻苦苦追趕不到的夢想/境界吧。

馬提厄˙阿馬黎克曾經跟美得過火的珍娜˙巴力霸 (Jeanne Balibar) 在一起,生了兩個孩子;據說二○○三年ㄘㄟˋ了。然後,馬提厄˙阿馬黎克短暫地跟茱莉葉˙畢諾許 (Juliette Binoche) 在一起 (2003-2004),但現在的私生活有點成謎。電影圈太狹小了,你看馬提厄˙阿馬黎克要站在茱莉葉˙畢諾許的(坎城大)海報前面照相?





Allez !
回到二○一○年坎城影展專題首頁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250039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