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兩位小女生美妙的〈活水〉歌聲後,周星星我再請大家聽原版的〈活水〉(L'Eau vive):
《感傷的宿命》(Les Destinées sentimentales, 2000)之中文片名真的取得很好。當初我自己在巴黎的時候,還給它譯成《情感命運》。《感傷的宿命》非常長,整整一八○分鐘。就是因為這樣,才非得要在大銀幕上看《感傷的宿命》不可。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的《感傷的宿命》,改編自賈克˙夏東(Jacques Chardonne)的三部曲小說《感傷的宿命》:三部曲總名為《感傷的宿命》,下面再分三部不同名稱的小說。周星星我並沒有買過任何一本賈克˙夏東的小說,但是買了《感傷的宿命》的劇本,厚厚的一本,當初看到一堆《感傷的宿命》劇本在賠本特價,才買下手的;印象中大概沒花到新台幣兩百塊。倒是《感傷的宿命》的 DVD 就花了我很多錢了。
《感傷的宿命》有很多很多演員,除了夏勒˙貝林(Charles Berling)、伊莎貝˙雨裴(Isabelle Huppert)、艾曼妞埃兒˙貝阿(Emmanuelle Béart)等主角外,周星星我最注意的其實是亞歷桑德哈˙隆冬(Alexandra London)。可惜亞歷桑德哈˙隆冬星運不是那麼好,到現在都還沒成為一線演員。
那,請問艾曼妞埃兒˙貝阿(Emmanuelle Béart)跟前面的歌〈活水〉(L'Eau vive)有何關係?有滴,艾曼妞埃兒˙貝阿即是香頌作曲家、歌手戈伊˙貝阿(Guy Béart)的女兒。我如果沒記錯的話,艾曼妞埃兒˙貝阿的母親是有點埃及血統(或北非血統),所以艾曼妞埃兒˙貝阿的大眼、黑髮才這麼明顯。
周星星我其實猶豫良久,該不該把 « Béart » 譯成「貝亞」;但最終周星星我還是不忌台灣人看「阿」這個字的俗氣,硬是把她的家族姓譯成「貝阿」。
至於賈克˙夏東(Jacques Chardonne),說實在話,至今已不再是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小說家;當初,賈克˙夏東是隸屬於「輕騎兵」(Hussards)的「陣營」,一直都算是右派的小說家。《感傷的宿命》雖分三卷,但主旨很簡單:資產階級家庭的變調的愛情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改編《感傷的宿命》成電影會是很難的任務:除了一堆布景、古裝、人物要注意外,「情感」若沒突出,很容易就變成白開水。
再讓周星星我教如何發「夏東」的音: « Chardonne » 可拆成 « Char » 跟 « donne » : « Char » 是「夏」再加很輕的「禾」,因為後面還有音節,所以這麼輕的「禾」我常不把它譯出; « donne » 是「洞」再加很輕的「呢」。如果硬要為之加上「能」,我總覺得太怪,所以我就只用「夏東」兩字。因為 « Chardonne » 並非是 « Chardonné » 、而且也不是用義大利文去發音────用義大利文去發音就會變成「夏洞尼」,所以,「夏東」兩字即可。
- Oct 15 Thu 2009 00:00
關於《感傷的宿命》(Les Destinées sentimentale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