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自己大概是在一九八九年初才第一次聽到《跟外星人一起衝浪》,拜「翰江」唱片盜錄錄音帶之賜。沒有錯,那是一次很不一樣的聽覺經驗。

本來,我也不是很懂《跟外星人一起衝浪》封面的典故;但是在今夏《驚奇四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發行之後,我終於在二十年過後看懂了這個封面。

打從一開始,喬˙沙翠亞尼就知道他要用電吉他經營搖滾樂的藝術。歌詞會導入意境之爭,歌聲不佳會挫折全盤的作曲,所以喬˙沙翠亞尼採用另外一種方式:讓他的電吉他取代主唱的位置。整個編曲,剛開始可歸納成是:節奏吉他先出現,主旋律再出現,然後必定加上一段電吉他獨奏,通常是更加快速以及更加高亢的電吉他獨奏。

跟以往的硬搖滾、重金屬專輯很不一樣的是,《跟外星人一起衝浪》是一張屬於「旋律」的專輯。最觸動人心的絕對是 « Always with Me, Always with You » 這一首歌,點弦獨奏之後突然拉到最高亢的旋律,雞皮疙瘩都會ㄉㄧㄤ出來。 « Crushing Day » 算是入門喬˙沙翠亞尼的基本曲,運用已經有點率速 (thrash) 傾向的刷筘(註),固定爵士鼓、貝斯的節奏,然後完全展現喬˙沙翠亞尼非常多元的演奏技巧:中後段非常長的電吉他獨奏非常亢奮,所以他決定用漸退 (fade out) 的方式結束這一曲。

這種完全著重電吉他的表現,以及刻意不慢下來的演奏速度,在當時除了有 Metallica 之外(Kill ‘em All 已經有不少電吉他獨奏感覺像是永遠都停不下來),其它真的是不太多見(即使是 Slayer Reign in Blood Helloween 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I 也都有點是片段式)。

《跟外星人一起衝浪》標誌出搖滾樂演奏曲的大革命。喬˙沙翠亞尼的東西很不像傑夫˙貝克(Jeff Beck),他自己的東西完全像是新世紀的噪音協奏曲(如果優先把電吉他的音色定義成喧鬧的噪音的話)。簡言之,喬˙沙翠亞尼用高超性輔佐他的旋律作曲,用亢奮性增強作曲的慾望動能。

一九八九年底喬˙沙翠亞尼再出《在藍色的夢中飛翔》(Flying in A Blue Dream, 1989),技術更複雜,層面更寬廣,耐聽度也更勝《跟外星人一起衝浪》。依筆者之見,即使《在藍色的夢中飛翔》製作完成度更佳,但還是不得不提《跟外星人一起衝浪》它所帶來的震撼跟搖滾樂壇對喬˙沙翠亞尼的激賞。

《跟外星人一起衝浪》八月剛出雙碟版,第一片仍是重新混音過的原專輯,第二片變成是演唱版本的 DVD,搭配一些影像畫面。不知台灣是否會引進。

(註)刷筘,我故意用中文的音來翻譯刷和弦 (cord),玩樂團的人幾乎都是這樣子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