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拿到最佳導演銀熊獎的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拿到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的莎莉․霍金斯。
拿到評審團大獎的艾洛․摩里斯。
該如何解讀這一份得獎名單?
我個人認為,這又是一份沒什麼份量的柏林影展得獎名單。先天的不足是柏林影展根本邀不到夠份量的片,因為大概很少有導演可以在聖誕節之前完成後製作交片。像《菁英部隊》老早就已經在去年十月在巴西上映了,所以柏林這個過完聖誕節第一個亮相的國際影展能找到的好片恐怕是很有限;達顛兄弟 (Dardenne) 的片大概根本不想在聖誕節之前完成、然後被邀到柏林參展。我記得李安他自己就講說,他自己的影片要入圍坎城,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坎城有它自己的美學要求。如果不是坎城,侯孝賢跟達顛兄弟的片根本不會被重視,因為侯孝賢跟達顛兄弟的片如果出現在柏林,根本就是會被當砲灰。
再來是柏林影展的評審團其組成方式常讓人有一種不知為何所以然的感覺,因此似乎也就可以判定柏林影展選出來的片單很少能跨越德國邊界被其它國家重視。柏林影展當然也曾選出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的《心靈角落》(Magnolia)、宮崎駿的《神隱少女》為金熊獎,這些都是上乘之選;但我真是不解《旅行之歌》(Grbavica) 為何能在審片的過程中感動評審、還拿下金熊獎,但這部片(以及去年的《圖雅的婚事》)卻也是屢屢在其它國家票房碰壁、評論沒強力支持。今年是《菁英部隊》拿下金熊獎甚讓影評界感到意外,光看到第一項獎,就覺得今年的這份名單不太妙。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在美國奧斯卡前夕,大概不會太在乎柏林影展,因為一個禮拜後的美國奧斯卡才是他真正的大戲,尤其是丹尼爾․戴-路易斯 (Daniel Day-Lewis) 似乎已篤定擒拿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紀錄片《標準作業程序》重新回到二○○四年四月阿布葛拉伊布 (Abou Ghraïb) 監獄傳出的醜聞照,艾洛․摩里斯 (Errol Morris) 直接訪問到當事人琳迪․英格蘭 (Lynndie England) 將她的心事唱成鄉村歌曲。但是根據法國《世界報》記者托馬․梭提內 (Thomas Sotinel) 的意見,《標準作業程序》其實在柏林評價不一,成績反不如在「電影大觀」(Panorama) 單元的 Full Battle Rattle,後者的導演東尼․葛伯 (Tony Gerber) 跟傑西․摩斯 (Jesse Moss) 處理伊拉克戰爭的軍事演練行動:美國國防部在加州沙漠中建立一座假想的伊拉克村莊,阿兵哥在赴伊拉克作戰之前必須先在這兒勤加操演。《標準作業程序》自然是反伊拉克戰爭的紀錄片,柏林影展給予它評審團大獎,也算是第一次(吧!)頒給一部紀錄片。
其它,沒什麼好多評論了。我只想順便一提: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終於打破連三年最佳女演員都由德國演員抱走的氣勢。至於能否靠莎莉․霍金斯這座獎加持,讓麥可․李 (Mike Leigh) 的新片被引進到台灣,才是我比較在意的事。
關於怎樣追隨柏林影展,我沒什麼秘訣,就是主要去參考藝文台 (Arte) 的網站,因為法、德合資的藝文台,什麼資訊都能夠有雙語,也因此我才能看懂法文的部分。另外還有一個德文的網站專門摘要媒體評論,現在又有 Google 軟體可將德文翻譯成百分之六、七十正確的法文,也有助我大致瞭解一部片怎樣被媒體朋友感覺。從點閱人氣來看,柏林影展的確大不如坎城影展,至今都還有網誌沒破一百人氣。所以,這真是吃力又不受歡迎的疲倦事。唯獨,只有在本部落格,還能夠累積出對各大影展、各電影的有深度的討論,我也只能為此感到驕傲,畢竟,別處都還在爭論《長江七號》跟《功夫灌籃》雙周誰比較優的無聊問題。「爭什麼爭,第三周才真正夠優!」
我原來預測二○○八年 2008 柏林影展的得獎名單如下:
金熊獎: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的《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評審團大獎:《塔霍湖》(Lake Tahoe),費南多․安柏可 (Fernando Eimbcke) 導演
最佳導演:杜琪峰,為了《文雀》
最佳女主角: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為了《無憂無慮》(Happy-Go-Lucky)
最佳男主角:丹尼爾․戴-路易斯 (Daniel Day-Lewis),為了《黑金企業》
回到二○○八年柏林影展專題首頁 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343957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