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宏康鐵 (Laurent CANTET) 專訪第一部分

1.

《電影筆記》:我們只知道您很少的事情,您好像故意要被抹擦掉。

康鐵:那比較是因為當我公開出現時,我覺得不太自在,以及我也有點保留我自己。這比較是出於自然的自制,而不是出於算計。

《電影筆記》:您是 IDHEC 最後幾屆的畢業生?譯註IDHEC 當時是法國國立的電影學校;已改制成現在比較知名的 la Fémis

康鐵:倒數第二屆:一九八三到一九八六。

《電影筆記》:您怎麼樣開始從事電影工作?

康鐵:剛開始我是做靜態攝影,我在馬賽 (Marseille) 讀大學的時候就是學這個。慢慢地我愈來愈走向做系列攝影,用五到六個影像敘述一個小故事。在那個年代、同一時間,我發現到已經開始有為一般大眾而設計的很初期的攝錄影機,裝錄影帶的機器還要斜肩背著,錄影帶常纏成一團。我跟幾個朋友開始寫些很短的劇本,就這樣拍起來了。我試著申請考 IDHEC 但沒抱多大的希望,就好像是在賭某件事,然後我很幸運地被錄取了。

《電影筆記》:就用第一次拍攝的作品嗎?

康鐵:是的,這樣就導致所有後來的事情。在那三年間,我整天都在拍片,或者在朋友拍片的時候充當他們的技術人員。每天晚上我們都要看一到兩部影片,然後在深夜的時候討論我們已經拍過的片。

《電影筆記》:跟侯班․康皮婁 (Robin Campillo) 跟多明尼克․莫爾 (Dominik Moll) 他們嗎?

康鐵:對,跟這些人在一起。在第二階段,比較重要的事就是由凡松․狄耶席 (Vincent Dietschy) 創設 Sérénade 一家小型的製片公司,我們跟著 Sérénade 拍出我們各自的好幾部短片,而且對某些人來說也是跟著 Sérénade 拍出他們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那種精神就好像是我們還在 IDHEC 的生活,就是我們一邊唸別人所寫的劇本,一邊一起討論,一起分享創作的每一個階段,然後,也要擔任死黨的拍片工作的技術人員。

《電影筆記》:所以您自己也曾經在別的片擔任過技術人員?

康鐵:特別是跟拍攝有關的工作。出了 IDHEC 之後,我們等於是在社會上再建立第二個家庭,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很有助益。

《電影筆記》:那時候是一九八○年代的後半期?

康鐵:有點還要再更後面,比較是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時候。《全都來鬥陣》(Tous à la manif) 約是在九○到九一年間,就在此時,所有一切就真正地啟動了。(譯註《全都來鬥陣》是短片。

《電影筆記》:您曾經有過介入抗爭 (militant) 的經驗嗎?

康鐵:用嚴格的說法看「介入抗爭」(militant) 這件事,我是從未當個介入的抗爭人士。我一直都很想搞清楚在我周遭發生了些什麼事,有點像是要跟這個世界保持良好關係,但並不抱持(已經有點停滯的)某些信念好讓我介入去抗爭 (m'engager) ──從該詞彙的純粹意義來看。我有點太過懷疑每一件事,這樣是沒辦法讓我投身去介入抗爭。

《電影筆記》:其他人也這樣擔憂嗎?

康鐵:在當時更像是當下的問題,就像是用試圖接近現實的方法來思考電影該怎麼做。侯班的態度就無庸置疑了;但其他死黨,我有個感覺是我們在乎的事情都很接近,縱使我們在乎的事情是以比較不同的面貌被呈現。

《電影筆記》:你們現在還很親近嗎?

康鐵:我幾乎每一部片都會跟侯班合作。我也一直跟吉爾馬匈 (Gilles Marchand) 合寫劇本,我講的是我以前的短片跟《人力資源》(Ressources humaines);即使現在我們比較少是自動地聚在一起合作編劇本,但我的每一部片要開拍,吉爾、多明尼克、凡松都會先讀過五遍劇本。皮耶․米隆 (Pierre Milon) 也照樣做同樣的事,他是我的攝影指導,打從我的第一部短片開始我們就已經合作到現在;他那個時候也在 IDHEC 跟我們在一起,之後也常在 Sérénade 出現。

《電影筆記》:這樣的製片工作,後來怎樣終止了?

康鐵Sérénade 製作了三部劇情長片:多明尼克․莫爾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親親密密》(Intimité),托馬․巴迪內 (Thomas Bardinet) 的《泰山的叫聲》(Le Cri de Tarzan),以及凡松․狄耶席的《茱莉戀愛了》(Julie est amoureuse)。結構的問題導致破產:對一家小製片公司來說,跨足去拍長片實在是太艱難了,因為該公司的財務背景並不紮實。之所以解散該公司的另外一個理由是我們每一位都非常想跨到導演的事業。(以上在《電影筆記》 10 頁;以下在第 11

《電影筆記》:你們這一屆剛好是在(阿諾․)戴普勒相 (A. Desplechin) 跟(帕思卡兒․)費宏 (P. Ferran) 的下一屆?

康鐵:我一進 IDHEC,戴普勒相就畢業了。這是時間轉輪的問題。有好幾次我都有碰到他:我剛進學校的時候,他還沒搞完他的畢業製作。

《電影筆記》:您的畢業製作是哪一部片?

康鐵:真的要回頭再談這件事嗎?……我的片叫作《尋金小鬼頭》(Les Chercheurs d'or),一群小朋友在一個荒島上玩羅賓漢的遊戲。

《電影筆記》:這想法一直在您心中。

康鐵:我一直對在這世上的一群人他們彼此對抗的想法感興趣。而且,在團體中,看看並不總是在其位的那個人:我所拍的片,幾乎都有點是這樣。

《電影筆記》:你們一起構思新的影片,以及一起找資金製片。我們想到你們跟「高又短」(Haut et court) 公司的緊密關係。自 Sérénade 之後,你們是怎麼樣轉換跑道(到『高又短』)?

康鐵:我的短片有很多影展邀約,也到處得獎。有一天,我接到卡荷琳․班喬 (Caroline Benjo) 打來的電話,她向我提議,想一個劇情大綱,主要是要拍跨年到兩千年的那一夜,因為那就是在《由ㄨㄨㄨ看兩千年》系列中,她也正在為藝文台 (Arte) 製作這一系列。譯註藝文台是法、德合資的文化電視頻道,既是無線電視台、也可經由有線電視收視。該台位在法國的史特拉斯堡,過一條河即是德國。該台工作人員多為法國人、德國人,幾乎都能以法文、德文雙語溝通。)她看過我的短片,然後我們約見面,我就向她提議一個點子,看起來她是有點被說服,皮耶․謝伐里耶 (Pierre Chevalier) 也是(譯註皮耶․謝伐里耶負責藝文台的製片業務),這樣我就能繼續再思考該計劃,然後,我們就繼續合作下來。

《電影筆記》:《嗜血成性》(Les Sanguinaires) 也是有點像羅賓漢的故事。

康鐵:對,有點像是延續《尋金小鬼頭》。

《電影筆記》:我們倒是想到一位導演,方法上跟您差很多,但主題上卻很接近;就是賈克․侯吉耶 (Jacques Rozier),他一直在一些荒島上拍一些旅程。

康鐵:我看過很多他的影片。他拍的東西,比我所能夠拍的,要更加有趣;但也比我敢拍的,很確定地是更加模糊。這是一種力量,能夠伴隨著隨即要來的東西隨之而去的力量。

《電影筆記》:某件事首要地很夠力:不管是《嗜血成性》抑或是《全都來鬥陣》,劇本寫得很精確。

康鐵:寫作(劇本)它自己永遠不是決定性的時刻。劇本慢慢地變成有決定性,是當我已經開始跟演員們一起工作的時候。剛開始是有一個情節,有點模糊,至少也不夠嚴謹,這樣是要讓一些東西能夠參入其中。卡司其實是要檢驗已經寫好的東西是否夠看,並且再提議一些情境,看看這樣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回頭再看,這些彩排已經參入到已經寫好的劇本中了。我永遠永遠都不知道何時才叫作是劇本已經寫完的時刻。

《電影筆記》:總是有某樣東西,看起來很像是一個工作坊,就像是為了拍《我和我的小鬼們》而弄的工作坊?

康鐵:《全都來鬥陣》是一次相當關鍵的經驗,是某一種方法的開啟。我有個感覺,好像,我一直想再找回這一次經驗。《南方失樂園》(Vers le sud) 應該算是其中的例外,沒辦法完全依照一模一樣的方法來處理,因為,特別是外在的顧慮,要考慮到拍片的時候的天候的問題;這些問題真是有夠多,我不得不比以往要更加抓進很多東西。在拍《全都來鬥陣》的時候,事實上在開拍之前,我就已經跟那些年輕人一起(為劇本)工作了好幾個月。我先跟他們碰面、認識,然後我們開始根據我向他們提議的情境模擬出一些劇情。一定要都試驗一下第一次那些情境,然後,讓那些情境休耕好幾個禮拜不管它們,然後,再又拿起那些情境來用。

《電影筆記》:要玩這種方法,您是否有什麼範本供作參考?

康鐵:我想我應該是比很多的人為了這種前置作業花下更多的時間吧;但是,我從未碰過有一位電影導演,能夠在完全不跟演員們碰面的情況下,就能夠一天又一天地進入拍片過程。拍完的影片,就帶有它自己的故事。我必須要認識要跟著我們一起來拍電影的演員們,我也要他們認識我,要讓彼此建立起信心才行;這樣的事情,當然必須要花上一點時間。我想到跟弗杭蘇瓦(貝果多)(François Bégaudeau) 一起工作的事。我們一個禮拜見面一到兩次,都想要把工作弄好,就這樣維持了好幾個月。我們一談就是好幾個小時,談所有的事,無所不談的樣子,直到我們已經感覺到是可以進行到實際工作的階段。

《電影筆記》:他自己要飾演男主角的想法,是怎麼來的?

康鐵:我一下子就在腦袋瓜中想到要這樣子做。

《電影筆記》:比他要更先想到?

康鐵:也許他自己也早已經有這個想法,但我們都不敢把這話題拿出來談。直到某一天我向他提議是要由他自己來飾演男主角,他也接受了,其實那一天正是我已經在我腦袋中把這部片想得很完備的時候。

2.

《電影筆記》:您為了拍攝《海灘遊戲》(Jeux de plage) 而認識了加里勒斯培 (Jalil Lespert),是您讓他第一次在鏡頭前演出?

康鐵:是的,而且還是個有點好笑的回憶。當時我在找要演出父親這一角的男演員,我的一個朋友在兩天前在劇院裡面看到加里的父親尚勒斯培 (Jean Lespert),他向我建議要打電話找那個人。那個人在電話裡面問我是什麼事要找他,我跟他解釋說是一位父親跟他的十七歲的兒子兩個人之間的衝突關係,然後尚爆出笑聲,說他正非常接近這個情境,因為他兒子正好是十七歲,而且這劇本讓他想起他已經經歷過的一些事。所以,我繼續跟他搞笑,說請他帶著他兒子一起過來,因為試鏡可當作是家庭治療。第二天,他們兩個人一起過來,真的,彷彿就如同劇本那樣。在 Sérénade,我拍加里,拍了電影前十分鐘的影片;他們走之後,我們一起看錄影帶,從一開始就有一股力量冒出來,公司同仁都感覺到了。除了他剛好符合我正要找的演員之外,在他身上,他一直讓我感到吃驚的是(以上在《電影筆記》 11 頁;以下在第 12 我的每一次「開麥拉」他都能夠跳到水裡面去,而且每一次都能夠帶點新意,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反正都能夠跟前一次「開麥拉」的表演不一樣。跟他重拍同一個鏡頭,並非是要改善某項細節或糾正某項要領,而是要看到底又會怎樣發展。

《電影筆記》:您喜歡拍很多次同一個鏡頭嗎?

康鐵:我不覺得有耶。除非有某一刻,某件事一直無法達到效果,或者是大家想要換另外一種方式來做、來達成我所等待的效果。每一次重拍,都不會一模一樣。

《電影筆記》:在《人力資源》的最後,是怎麼樣讓(加里)勒斯培跟他的父親發怒,跟他說他(父親)一直灌輸給他(加里)的羞愧?

康鐵:那是我們唯一沒有彩排過的場景。首要的理由是該場景如果不是在真正的背景中的話,是非常非常難彩排它;而且尚-克勞德․華洛 (Jean-Claude Vallod),飾演父親那位,已經被該場景(所要講的故事)震驚到,所以除非是已經被丟到牆角邊,否則他是根本不想冒險先彩排該場景。他教我不要擔心,跟我說他很精確地知道該如何表演該場戲。拍那場景拍了一整天,一剛開始全都在拍加里那邊的鏡頭,他被那場景感動到,甚至說是被我要求他要做的事嚇到。他抵抗了一下,對自己施加暴力,好用以把該場戲表演成功。他付出的努力,都是為了該場戲好。尚-克勞德一整天都面對著他,在五、六個小時內整張臉都很同情他。他(加里)在儲蓄張力跟憤怒的能量,好反抗這個口角爭執。

《電影筆記》:他(尚-克勞德)完全不是專業演員吧,他是工人嗎?

康鐵:他曾經是工人沒錯,但後來他跑到法蘭西劇院 (la Comédie Française) 當電工。在開拍之前,他多少有點被劇院強迫準備要退休;他的處境就真的很像這部片(譯註《人力資源》)所要講的故事。當我們把攝影機轉向他的時候,他在這場景真的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憤怒,我向他講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要樸實一點表達出他的反應。他的確相當節制,他就只是動了動他的嘴唇而已,然後他的眼睛氾出淚水。其他的臨時演員都被眼前的表現嚇到了,不僅是責怪加里,而且也責怪我教他要這樣子表演。當時,真的有可以感受得到的緊張,這種張力也有幫助到加里跟尚-克勞德表現得恰到好處。

《電影筆記》您在寫劇本的時候,就已經故意在製造這種不安的時刻嗎?《嗜血成性》就是根據一種不安的情境 (une situation de malaise) 構築起來的:弗黑德里克․皮耶侯 (Frédéric Pierrot) 這角色帶著一群朋友前來一座島嶼(為了逃避西元兩千年的慶典),最終,他得罪了其他每一個人……

康鐵也許我是故意要這樣。但是在寫劇本的時候,我比較不像是在寫某某場景,反而比較像是要找到能夠讓該場景顯得強勁的佈局。這樣的安排,的確是可以走向不安 (malaise),或偏向一種比較私密的狀態 (intimité),沒有人可以被恫嚇:每一次真正重要的,是要讓佈局能成功地達到這種境界。為了《人力資源》那場景,我個人都曾抗拒自己不要把它寫出來。寫完劇本的第一版,我實在無法想像說一個兒子能夠跟自己的父親講出那些話。是那位工會女代表把父親抓到兒子前面來,作兒子的很短暫地爆出說他引以為恥,然後再跑掉。(譯註必須要稍微解釋一下《人力資源》的情境:沈默寡言的父親是工廠勞工,省吃儉用讓兒子去巴黎學工商管理;兒子回到父親工作的工廠實習,而且實習的是管理職;該關鍵場景就是兒子爆出內心話說他不能為了他自己犧牲了自己的父親,同時也為了作父親的為了兒子的 [ 應該會是前程似錦、美好的 ] 未來而忍辱接受被工廠解聘感到一種羞恥。)吉爾馬匈跟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討論這場景,直到他說服我說如果不讓兒子來帶動該場景的話,真的會很白癡。

《電影筆記》:從《人力資源》開始,您就同時啟用專業的演員,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加里․勒斯培……

康鐵:……在那個時候他還不算是專業演員,他演過《海灘遊戲》跟《嗜血成性》,然後剛剛拍完貝納․史托哈 (Bernard Stora) 的《一件嚴重的干擾》(Un dérangement considérable)

《電影筆記》:之後您就系統化這種混合:就是同時啟用專業的演員跟非專業的演員。

康鐵:對某些角色來說,我認為這種作法是必須的。跟著一群非專業演員,最困難的事是要達到一種親密感,以及一種內省的能力。一位專業的演員在這幾個例子上是會表現得比較準確。把專業演員跟非專業演員混合在一起,我感覺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事。對非專業演員來說是好事,因為這樣的混合能框得住某些事物,而且能為他們自己正在做的事給出一些份量。對專業演員來說是好事,因為他們被逼得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表演、來聽別人說、來適應。


(在咖啡館裡面,一位女顧客上前:)
「您好,抱歉打擾你們;請問是您拿坎城金棕櫚嗎?」「是滴……」「我想跟您說 bravo,您帶給我們非常多的感動。」「謝謝。」

康鐵專訪第二部分,請點: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178010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