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帕克 (Nick Park) 跟史提夫˙霸克斯 (Steve Box) 擔綱《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的兩位導演。《落跑雞》(Chicken Run) 導演之一彼德˙羅德 (Peter Lord) 這次為《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擔綱製片。根據筆者以前的印象(確定無誤),當初是夢工廠看上 Aardman Animations 的 Wallace & Gromit 動畫系列,決定跟 Aardman Animations 簽五部長片的合約,《落跑雞》當然是第一部,《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則是第二部,未來呢應該還會有三部。周星星預期評價:《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 沒錯!別以為好萊塢工業不會生產經典大片,這一部《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卻鐵定是經典大片!
費南多˙梅黑雷斯 (Fernando Meirelles) 的《疑雲殺機》(The Constant Gardener) 是改編自約翰˙勒卡雷 (John Le Carré) 的小說,夠吸引人了吧。這位以《無法無天》(Cidade de Deus) 震驚國際影壇的巴西導演因為有好劇本加持,《疑雲殺機》入圍奧斯卡的機率大增。周星星預期評價:《疑雲殺機》★★★
黃玉珊的《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The Strait Story) 終於是最近最有人味的國片。我實在懶得照抄 DM 上的文字,反正這 DM 在長春戲院以及信義華納威秀都拿得到。必定要在首週進戲院支持的影片。周星星預期評價:《浮世光影》★★
胡玫 (Mei Hu) 的《芬妮的微笑》(Am anderen Ende der Brücke) 號稱是奧地利片,內有罕見的亞洲男配歐洲女的愛情故事。周星星預期評價:《芬妮的微笑》★★
安德魯˙尼柯 (Andrew Niccol) 的《軍火之王》(Lord of War) 好像給一般觀眾是超級大片的感覺。可以想見未來會在開眼網站罵《軍火之王》的人不會少。安德魯˙尼柯曾拍過《千鈞一髮》(Gattaca),好像在英語世界被罵得很糟,但筆者卻十分喜歡。放洋班評價:《軍火之王》★★★,火行者評價:《軍火之王》★★★,周星星預期評價:《軍火之王》★★,周星星評價:《千鈞一髮》★★★
《馬拉松小子》(Marathon) 在南韓破五百萬觀影人次,實在是太驚人了,也因此捧紅男主角曹承佑。題材討喜,但可能用很簡單的邏輯來構思劇情。周星星預期評價:《馬拉松小子》★★
南韓片《我們全村都不是人》(To Catch A Virgin Ghost) 到底是什麼怪片?
帕特里克˙呂希耶 (Patrick Lussier) 的《吸血鬼三:撒旦遺物》(Dracula III : Legacy) 是今年的片,加油!請前往幸福圓滿僑興。在這邊提供最 B 級的八卦:此《吸血鬼三:撒旦遺物》並非是 Francis Ford Coppola 的《吸血鬼》(Dracula) 的第三集,反而是《德古拉兩千》(Dracula 2000) 的第三集;而《德古拉兩千》的第二集其實是《德古拉二》(Dracula II : Ascension),並且《德古拉兩千》、《德古拉二》、《吸血鬼三:撒旦遺物》全都是帕特里克˙呂希耶編劇跟導演!還沒完,最近我才收到一個目錄,裡面居然有《德古拉三千》(Dracula 3000),但是完全跟《德古拉兩千》系列沒關係。《德古拉三千》講的是西元三千年德古拉公爵不小心跑進一艘太空船(打開艙門冒出一大堆白煙,白煙盡頭似乎很亮很亮;突然,一個呲牙咧嘴穿古裝的白癡慢慢地從白煙中走出來,他將一個一個咬死所有太空人)的故事。我在想,人家美國都可以拍《德古拉三千》了,為什麼華人電影圈不也拍一部殭屍登上太空船,把所有中國籍太空人都咬成殭屍,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太空船再登陸並發射核子飛彈打掉它的超高預算科幻片?嗯,會不會是爛片,等看完才知道。
上禮拜來台灣參加「讀書樂」(Lire en fête) 活動的法國作家菲力普˙克婁代 (Philippe Claudel),他的小說《灰色的靈魂》(Les Ames grises) 非常優,並且伊夫˙安傑羅 (Yves Angelo) 改編自他的小說的影片《灰色的靈魂》九月底也已經在法國上映,反應中等。如果影片《灰色的靈魂》無法打動其他不知情的觀眾而只冀望原著小說的讀者、崇拜者,那影片《灰色的靈魂》大概不會被引進台灣。
尼可拉˙華尼耶 (Nicolas Vanier) 的《最後的獵人》(Le Dernier Trappeur) 居然被台灣片商引進,我直呼不可思議。《最後的獵人》法文原意應為《最後的皮草獵人》,因為「trappeur」的意思就在這兒。《最後的獵人》去年十二月在法國上映,累積出來的票房是兩百零八萬觀影人次,比今年一月底上映的《企鵝寶貝》(La Marche de l’empereur) 累積出來的一百八十萬觀影人次還要再多二十多萬觀影人次。在台灣《最後的獵人》理論上不可能賣贏《企鵝寶貝》,因為《企鵝寶貝》訴諸可愛,比《最後的獵人》訴諸廣褒的風景更有賣相。《最後的獵人》預計明年一月中在台灣上映。
今年的金馬影展外片觀摩片單終於在金馬影展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一印象是:怎麼我在唸大學的時候做過的導演專題香塔˙艾克曼 (Chantal Akerman) 又再出現變成導演專題?是沒有別的導演可以作專題了嗎?第二印象:哇,為什麼這麼多法國片?沒有別的國家足夠的片子可以引進台灣嗎?前一個問題顯示我們缺乏足夠的有力的機構讓香塔˙艾克曼這位優秀的導演繼續在台灣存在,卻要浪費金馬影展一年的機會讓台灣人有再一次機會看到這位比利時導演的影片,讓其他更多優秀的導演永遠在台灣默默無名。「沒聽過」比「沒看過」更嚴重,因為「沒聽過」等於是在心裡面完全不存有任何重要性。這也是我部落格的問題,因為有些我談的東西沒辦法讓客人們產生共鳴。後一個問題顯示法國片雖然生命力旺盛,但也很可能是因為留學法國回台灣的人似乎愈來愈多,可能會介紹太多法國片並忽略其它國家的片。我自己也有這個缺點,我承認。但是看到金馬影展外片觀摩片單數不出幾部英、美獨立製片,比如大衛˙柯羅能堡 (David Cronenberg) 的《暴力前科》(A History of Violence) 或艾騰˙伊格言 (Atom Egoyan) 的《真相何在》(Where the Truth Lies) 根本就是片商不敢碰的片,為什麼不引進來?這給人怪異的感覺。
大學生時代的周星星非常瘋迷金馬影展外片觀摩,印象中是一九九○年的時候看了十幾部片,一九九一年的時候三十幾部片,一九九二年之後幾乎都是四十起跳快到五十部片,直到入伍服役才完全跟金馬影展外片觀摩斷奶。當時能有這番能耐就是得要翹課,否則一定錯過不少佳片。現在,心境老了,已不再對金馬影展外片觀摩有任何興趣。但是周星星必須說明幾點:第一,那是因為我已經不再是學生,不再有那個閒時間觀賞金馬影展外片觀摩。第二,如果您仍是學生,千萬別放棄人生這麼難得的機會去享受那麼多難得一見的影片。第三,我似乎撞見一個台灣的不健康的現象,就是當時的大學生到了我這個年紀,並沒有讓文藝青年逐步變成文藝中年,而是變成普普通通的中年。為了一大堆生活上的瑣事,這些人可能已經不再進戲院看電影,甚至都不再進書店買買幾本書。這才是真正的危機,即這些人受大學教育,但是他們並未構成文化消費社會的消費者,所以也不用奢談是否還存有所謂的文化消費社會。因此,在台灣,真的很難見到一位中年人或老年人排隊看《原罪犯》或《那年陽光燦爛》,而且是當年可能會討論《原罪犯》、《那年陽光燦爛》的人到今天已變成屈指可數。我本來以為每一年可以增加幾十、好幾百的愛好電影人士,十五年下來可以累積出不可小覷的觀眾群;但再觀察某些片子的票房,我只能說是那個「人數」並沒有在累積,而是有人進來也有人流失。第四,最近跟一些人聊到家裡 DVD 氾濫的事,而且是永遠永遠都看不完的事。他們的抱怨也曾經是我的抱怨,但我後來得出終極心得:為了解決永遠都看不完家裡的 DVD 這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買 DVD。不知道有蒐藏癖的人是否都感覺到,口頭上講說是蒐藏 DVD 以方便日後反覆觀看,但實際上根本就是把 DVD 一直放在書架上永遠讓它歡迎灰塵?我自己就是因為有蒐藏癖買了一大堆 DVD 但都沒有看完,才狠下心不再買 DVD,也才因此都強迫自己去戲院看大銀幕,而且大多數的片我都覺得看過一次就已經足夠。但是,我發現我也跟大部分有蒐藏癖的台灣人不一樣:這些人為了看台灣看不到的 DVD,總是會有那麼幾次會去訂第一區(北美地區)的 DVD 並傲以為奇貨。但很奇怪,我常常覺得第一區的 DVD 封面跟包裝都很醜。而我呢,迄今為止從未訂購過國外的 DVD。但是,如果我真的想看一些奇奇怪怪的片,我當然有方法訂購國外的 DVD,但那將會是訂購第二區(歐洲地區)的 DVD 而且不會是日本的第二區。OK,沒時間看英格瑪˙柏格曼 (Ingmar Bergman) 的 Saraband,是嗎?沒關係,MK2 已經出 DVD 了。想看王濱(不確定字是否正確)長達八個小時的紀錄片嗎?沒錯,又是 MK2 發的 DVD。為了解決我這種上班族的困擾,DVD 變成大救星,在十年前還真是無法想像。而我也將寫出一小篇介紹最新科技的 DVD 的文章探討未來的 DVD 還會再帶來什麼樣的革命。
以下是周星星挖出來的搞笑內幕:金馬獎主席:「宣佈今年入圍金馬獎的名單:《黑社會》入圍最佳影片………(十分鐘過後)嗯,總機,你確定今天早上姚文智沒打電話過來嗎?」(周星星曰:大概是沒有吧,反正他已睜大眼睛看過『成龍』兩個字沒在名單裡面。)
講點嚴肅的好了。侯季然的《台灣黑電影》(Taiwan Black Movies) 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翻滾吧!男孩》並列,因此得獎機率是一半一半。我雖然沒看過《翻滾吧!男孩》,我也知道《翻滾吧!男孩》人氣比較旺,但別小看評審們最後的決定。我是很想在看完《翻滾吧!男孩》之後再說幾句,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這種訴諸可愛的紀錄片根本就是滿坑滿谷,我想我還是會支持《台灣黑電影》的 B 級趣味跟其實是很深入的切入觀點。季然加油!
馬克˙侯特蒙 (Marc Rothemund) 的《蘇菲的最後願望》(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德文原意是《蘇菲˙丘爾的最後幾天》)似乎已被德國選為代表德國參加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蘇菲的最後願望》今年剛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馬克˙侯特蒙以及最佳女主角于莉亞˙言曲 (Julia Jentsch)。《蘇菲的最後願望》講的是一九四三年位在德國慕尼黑,蘇菲˙丘爾 (Sophie Scholl) 和她的哥哥漢斯˙丘爾 (Hans Scholl) 以及克里斯多福˙普洛斯特 (Christoph Probst) 都隸屬「白玫瑰」反納粹的秘密組織。他們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反納粹文宣,結果他們兩人在
快要年底了,周星星也在整理今年在台灣上映的佳片名單。上半年,《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 跟《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Nobody Knows) 是我心目中最優的兩部片。下半年的初期,毫無疑問是《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 ──即使它被片商惡搞,但再不把它列入佳片名單只會讓它再被忽視。現在是《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Wallace & Gromit : 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 預期是超好看的片。再一個月,五個禮拜後,將完全被《我心遺忘的節奏》(De battre mon cœur s’est arrêté) 所壟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