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杭蘇瓦․楚浮出生的時候是「父不詳」,但他的母親佳寧˙德˙蒙飛宏 (Janine de Monferrand) 卻出身高尚家庭(我曾寫過楚浮這個初期的生平,敬請點閱參考)。因為佳寧˙德˙蒙飛宏以生下弗杭蘇瓦․楚浮為恥,所以母子感情不深,日後關係也不睦。安端․德․貝克 (Antoine de Baecque) 塞吉․涂比阿納 (Serge Toubiana) 合作撰寫的傳記《弗杭蘇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巴黎:folio 系列(Gallimard 出版社的口袋書系列),2001 年出版──已成為研究弗杭蘇瓦․楚浮的必備書籍。

佳寧˙德˙蒙飛宏正式和侯藍˙楚浮 (Roland Truffaut) 結婚後,才把兒子的家族姓登記為「楚浮」(Truffaut)直到弗杭蘇瓦․楚浮成名已有一段時日,也就是在一九六八年的時候,弗杭蘇瓦․楚浮的生父才出了面:當時,他是一位人在外省的牙醫,而且是尤太人;弗杭蘇瓦․楚浮原來的家族姓應該是「李維」(Lévy) [1]  ,因為他的生父叫作侯藍李維 (Roland Lévy)(一九一○年生)。驚人的事實。也因為這樣,弗杭蘇瓦․楚浮一直被當作「純種」法國人來看待,兒童、青少年時期的他剛好躲過納粹佔領期(一九四○到一九四四,德國納粹佔領巴黎)的劫難。


[1]  「李維」(Lévy) 是很典型的尤太姓氏,例如法國哲學家、作家貝納-昂黎˙李維 (Bernard-Henri Lévy),就跟弗杭蘇瓦․楚浮有驚人地相似的面貌。克勞德˙李維-史陀 (Claude Lévi-Strauss) 的複合家族姓:由  « Lévi »    « Strauss »  複合起來,剛好這兩個家族姓也都很典型地尤太。


弗杭蘇瓦․楚浮有一段非常不快樂的童年,《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 的故事幾乎就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納粹佔領巴黎的時期,弗杭蘇瓦․楚浮變成喜歡看電影的青少年,自製很多電影酷卡(演職員表、劇情簡介)。戰後,弗杭蘇瓦․楚浮仿效潮流,和至交成立一個電影俱樂部,以賠錢、偷竊、被父親扭送到警察局、再被轉送到青少年保護管束中心收場。就在此時,弗杭蘇瓦․楚浮跟安德黑․巴贊 (André Bazin) 打過照面,促成日後弗杭蘇瓦․楚浮進入《電影筆記》的契機。一九五四年一月,弗杭蘇瓦․楚浮在《電影筆記》發表文章〈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Une certaine tendance du cinéma français),聲名大噪。自此之後,弗杭蘇瓦․楚浮成為法國文化圈的名人,影響力日增。日後,弗杭蘇瓦․楚浮更成為羅貝托˙羅塞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的助理導演,但從未有任何點子付諸拍攝。直到弗杭蘇瓦․楚浮他自己開始拍短片《頑皮鬼》(Les Mistons, 1957),又和一位富裕的電影發行商(尤太人)的女兒瑪德蓮˙摩根史登 (Madeleine Morgenstern) 結婚,弗杭蘇瓦․楚浮才開始全力經營富含自傳色彩的《四百擊》劇本。

《四百擊》在一九五九年坎城影展大獲全勝,拿下最佳導演獎;這不僅僅是弗杭蘇瓦․楚浮他一個人的成功,也代表「新浪潮」運動開始嶄露頭角。自

《四百擊》以降,一段很長的傳奇歷史,不斷地被寫進電影歷史教科書中。

弗杭蘇瓦․楚浮拍的電影全都值得一看,比較出名的有《四百擊》跟安端․杜瓦內 (Antoine Doinel) 系列、《夏日之戀》(Jules et Jim, 1962)、《野孩子》(L'Enfant sauvage, 1970)、《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Les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1971)、《日以作夜》(La Nuit américaine, 1973)、《阿黛兒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èle H., 1975)、《最後一班地鐵》(Le Dernier Métro, 1980)、《鄰家女士》(La Femme d'à côté, 1981) 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