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寧˙德˙蒙飛宏正式和侯藍˙楚浮 (Roland Truffaut) 結婚後,才把兒子的家族姓登記為「楚浮」(Truffaut)。直到弗杭蘇瓦․楚浮成名已有一段時日,也就是在一九六八年的時候,弗杭蘇瓦․楚浮的生父才出了面:當時,他是一位人在外省的牙醫,而且是尤太人;弗杭蘇瓦․楚浮原來的家族姓應該是「李維」(Lévy) [1] ,因為他的生父叫作侯藍․李維 (Roland Lévy)(一九一○年生)。驚人的事實。也因為這樣,弗杭蘇瓦․楚浮一直被當作「純種」法國人來看待,兒童、青少年時期的他剛好躲過納粹佔領期(一九四○到一九四四,德國納粹佔領巴黎)的劫難。
[1] 「李維」(Lévy) 是很典型的尤太姓氏,例如法國哲學家、作家貝納-昂黎˙李維 (Bernard-Henri Lévy),就跟弗杭蘇瓦․楚浮有驚人地相似的面貌。克勞德˙李維-史陀 (Claude Lévi-Strauss) 的複合家族姓:由 « Lévi » 跟 « Strauss » 複合起來,剛好這兩個家族姓也都很典型地尤太。
弗杭蘇瓦․楚浮有一段非常不快樂的童年,《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 的故事幾乎就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納粹佔領巴黎的時期,弗杭蘇瓦․楚浮變成喜歡看電影的青少年,自製很多電影酷卡(演職員表、劇情簡介)。戰後,弗杭蘇瓦․楚浮仿效潮流,和至交成立一個電影俱樂部,以賠錢、偷竊、被父親扭送到警察局、再被轉送到青少年保護管束中心收場。就在此時,弗杭蘇瓦․楚浮跟安德黑․巴贊 (André Bazin) 打過照面,促成日後弗杭蘇瓦․楚浮進入《電影筆記》的契機。一九五四年一月,弗杭蘇瓦․楚浮在《電影筆記》發表文章〈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Une certaine tendance du cinéma français),聲名大噪。自此之後,弗杭蘇瓦․楚浮成為法國文化圈的名人,影響力日增。日後,弗杭蘇瓦․楚浮更成為羅貝托˙羅塞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的助理導演,但從未有任何點子付諸拍攝。直到弗杭蘇瓦․楚浮他自己開始拍短片《頑皮鬼》(Les Mistons, 1957),又和一位富裕的電影發行商(尤太人)的女兒瑪德蓮˙摩根史登 (Madeleine Morgenstern) 結婚,弗杭蘇瓦․楚浮才開始全力經營富含自傳色彩的《四百擊》劇本。
《四百擊》在一九五九年坎城影展大獲全勝,拿下最佳導演獎;這不僅僅是弗杭蘇瓦․楚浮他一個人的成功,也代表「新浪潮」運動開始嶄露頭角。自
弗杭蘇瓦․楚浮拍的電影全都值得一看,比較出名的有《四百擊》跟安端․杜瓦內 (Antoine Doinel) 系列、《夏日之戀》(Jules et Jim, 1962)、《野孩子》(L'Enfant sauvage, 1970)、《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Les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1971)、《日以作夜》(La Nuit américaine, 1973)、《阿黛兒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èle H., 1975)、《最後一班地鐵》(Le Dernier Métro, 1980)、《鄰家女士》(La Femme d'à côté, 1981) 等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