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為建造巴別塔 (Tour de Babel) 要登天,上帝懲罰人類無法再用同一種語言彼此溝通。台灣人因為建造一○一大樓 (Tour 101) 要登上世界最高紀錄,沒有誰要去懲罰誰;但有志一同要墮入道德最低境界,並懲罰有志要保持清醒的同類。

一○一大樓是台灣資本主義的象徵,是民族主義的實踐,更是父權主義的壓迫。綜合言之:是反智主義,是低級、下賤、不入流。

第一部分:格調的問題

運用最先進的科技,一○一大樓是資本主義完美的典範:用天文數字建造出它的鋼筋結構,再用全現代化的室內設計包裝出所有後工業化的空間。不僅僅是它的高度極其突兀,更因為它是一幢資產階級建築物讓它在凌亂的平民地區顯得突出。它的「世界第一高」獲得民族主義的支持,但這個同樣的民族主義不會去記住前一個「世界第一高」跟下一個「世界第一高」以及以後永遠的「世界第一高」,突顯出這樣的民族主義僅只是自大的自我中心以及絕對不是會去「認識」世界的謙虛主體。

於是乎,它服膺賺錢的哲學:一切向錢看。它追求「世界第一高」的意志讓大家認識到原來只有「紀錄」、「金錢」才是台灣最在乎的東西,因此在「一○一大樓」的象徵下講智慧、講格調反而變成是最不入流的虛偽氣質。在「一○一大樓」的陰莖象徵下,人民的心思形態始終朝向向男性挑逗出自慰幻想的色情操作。

讓我們來看看「一○一大樓」暴露出哪些醜陋的問題:

個案一
:《火線交錯》三點全露的菊地凜子。

報紙、網路的電影新聞,其生產過程是:片商先寫出一篇新聞稿,媒體就「複製」、「貼上」變成一則報紙、網路的電影新聞。

以《火線交錯》這部片為例,在沒有
「一○一大樓」的影響下──正常情況應該要是:一,這部片的主題;二,這部片的導演的用意;三,這部片的優劣;四,這部片的其它相關資訊。

「一○一大樓」的影響下,有兩個目的一定要達到:第一,一定要盡力賺到錢;第二,一定要向男性挑逗出自慰幻想。於是,只單單用色情來操作即可一箭雙雕。它的假設是:不斷地新生產出來的色情能刺激男性射精,以及這樣的色情能吸引注意、銷售、點閱、廣告主,最後就是金錢。

於是,片商為《火線交錯》寫出「三點全露的菊地凜子」新聞稿,媒體照單全收,三點全露的菊地凜子成為
「一○一大樓」被祭拜的牲品:媒體從三點全露的菊地凜子賺到銷售量、賺到錢,片商從三點全露的菊地凜子賺到觀眾、賺到錢。但是,媒體竟然不主動地討論這部片的主題、導演的用意、這部片的優劣、其它相關資訊,等於是放棄了媒體它自己應該要負的責任。是的,不再講智慧、不再談格調的媒體,它就只是商品而已,它完全符合「一○一大樓」一切向錢看的哲學。

何以一位女演員裸露乳房、陰毛,在台灣媒體的電影新聞要被稱為「犧牲」?何以「一位女演員裸露乳房、陰毛」這件事在台灣媒體還能成為「新聞」?沒別的解釋:這樣的
色情操作看起來雖然不是直接把色情圖片──注意,是可被定義為色情的圖片,而非只要有裸露行為的圖片──刊登出來,但卻是直接利用文字將讀者的想像綁架到色情的領域。為了追求金錢,大眾媒體等於是以色情文字來賣淫,這正是「一○一大樓」低級、下賤、不入流的反智主義。

不只是大眾媒體,當任何網友可藉由
BBS 討論區、部落格匿名發表意見,這個小眾媒體也以反智主義驅逐良幣。於是,把菊地凜子的陰毛形容成鮑魚,只單獨這一句話、不必再評論任何《火線交錯》的劇情,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在 BBS 討論區出現。對網路鄉民而言,這樣的話語的確是賺不到什麼錢,但卻是一種在公共空間尋求射精的快感的下賤行為。換句話說,當這樣一種分辨不出公共/私人空間的鬧劇天天都在上演時,台灣的公民社會就仍然只在懷胎期、台灣社會的品質就仍然未脫離第三世界的水準。這樣怎能奢談後現代?因為台灣還一直在現代化的初期而已。

筆者寫的一篇關於《火線交錯》的影評:〈
錯誤的齊士勞夫斯基式影片〉,是非常有意識地只談論《火線交錯》的手法、優劣,而且故意地不談「三點全露」這件事──因為本來就沒什麼好談。何以不少個個人都曾有意識地這樣做,但發行量、影響力龐大的大眾媒體卻倒過來是有意識地推動色情操作?片商先寫出低級兼無恥的新聞稿,照用它、整個用「複製」、「貼上」的大眾媒體,就是無恥兼下賤。別忘記,大眾媒體本來就應該、也有能力自己生產新聞稿。

個案二
:《三十而麗》:〈三P激情,你也可以這樣過活〉

一部瑞士影片
《三十而麗》很難行銷出去,但〈三P激情,你也可以這樣過活〉這種標題的新聞稿,何以雅虎奇摩要完全照抄?注意這部片是訴求女性觀眾:「嚮往獨立的、想遠離孤獨的,想要有新人生的,想找尋新方向的,在三八婦女節前後,《三十而麗》最懂妳的內心!」然後:「除了床戲外,也揉摻了安娜與另外二位女性的友情,那兩位保守的女人因為安娜的開放而產生了新的人生觀,她們不再過著制式化的人生,生活也因此有了另一番風景。」

很明顯,台灣的電影文化在「再現」的所有領域都很墮落,在「行銷」的所有環節全都生鏽。等到
《三十而麗》的票房一出爐,馬上可知〈三P激情,你也可以這樣過活〉這種新聞稿它的效用完全是零。因為它太笨了,所以不可能有觀眾笨到因為看到這篇新聞稿就去戲院看這部片。一篇效用是零的新聞稿,為什麼片商要生產它、媒體要刊登它?答案很明顯,兩方都相信一件事:推動色情操作能讓兩方都獲利──一邊是片商希望這種新聞稿能吸引到觀眾,一邊是媒體希望用這種新聞稿填版面、能吸引到讀者。縱使「吸引到觀眾」、「吸引到讀者」都是不能確定的事,但至少在推動色情操作時他們自己都先感受到自慰的快感。

於是,讓我們來作幾個習題感受一下台灣社會的變態:

習題一
:為《醜聞筆記》寫一篇新聞稿
參考答案:〈師生戀,你也可以這樣過活〉:男老師、女學生的師生戀已經過時了。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藍奇 (Cate Blanchett) 告訴你:女老師跟男學生的師生戀才真正夠勁!看完《醜聞筆記》,明天上課就去挑逗全校最漂亮的女老師吧!《醜聞筆記》最懂你的心,你不用再過著制式化的人生,生活也因此有了另一番風景。

習題二
:為《靈魂的重量》寫一篇新聞稿
參考答案:〈男女主角為藝術全裸犧牲〉:《金剛》女主角娜歐米華茲 (Naomi Watts) 為墨西哥大導演亞歷韓德羅˙弓札雷斯˙伊納黎圖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無條件地犧牲、全裸演出,原因只在於她太欣賞這精湛的劇本。據說娜歐米華茲作風大膽,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導演透露說,他曾經問她要不要清場,沒想到她的作風非常開放,常常光溜溜地在片廠走來走去,連一件浴袍都沒有披。導演透露說,反而是奧斯卡影帝西恩․潘 (Sean Penn) 對全裸露鳥非常不自在,頻頻要求清場。本週五晚場起觀眾就可以親眼觀賞到這兩位巨星的精采演出。

習題三
:為《靈魂的重量》模擬一篇 BBS 討論區的留言
參考答案:跟大家說,《靈魂的重量》難看到爆。劇情跳來跳去,又非常沈悶,根本就看不懂它在演什麼。唯一值得票價的是娜歐米華茲大方露奶,露點毫不忸怩。根據目測,可能有 34D 吧,而且看起來非常自然,完全沒有人工假奶的模樣。

第二部分:詮釋的問題

另外,是有關於「詮釋」。的確,有些影片拍得相當誨澀,很難被理解;但是卻又有一些影片明明是很容易被理解,也還是會被一群觀眾抱怨說看不懂。如果「巴別塔」變成讓人聽不懂語言,則
「一○一大樓」是讓人看不懂白話。

每一個國家的觀眾,如果彼此之間會有不同,原因絕對不是膚淺地因為國籍不同,而是每一個國家的觀眾他們接受不同的教育。在這兒有幾項關鍵因素:制式教育提供了哪些詮釋文本的技術?電視提供了哪些影片文本?電影界提供了哪些電影文本?影評體系是否健全?

在筆者要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之前,我將先解釋以上四項關鍵因素。只有制式教育是屬於學院內的教育──自小學至大學,其它如電視、電影界、影評體系都屬於學院外的社會教育。電視的影片文本主要包含兩大類:在電視頻道播放的電影,以及電視頻道製播的電視劇。電影界就很簡單是在院線發行的電影以及錄影產品像
DVD 等等。影評體系包含在各大眾媒體能夠出現的影評以及生命力蓬勃的網路影評;雖然後者的影響力低於前者,但網路影評的互動教學能量卻高於大眾媒體數千倍。

制式教育理應教授現代主義的敘事才對,但是現存的制式教育實在是太八股、太考據、填鴨式教學,至今都還沒把「填鴨式教育」變成歷史名詞;連筆者都曾經是這種制式教育的受害者。任何中學畢業生如果未能在大學的藝文科系或從社會教育(電視、電影界、影評體系)中學得欣賞跟評論的功力,這樣的一位電影觀眾很可能就屬於「看不懂白話」的那一類型。很抱歉,在現行的制式教育下,要一位還沒有畢業的中學生(及以下)能夠掌握一部文本的主題、劇情大綱、評論切入點,是相當罕見的。

要直接抖出台灣的缺點是非常容易的:一,如上一段所述,制式教育在大方向幾乎全是錯誤的教學;二,以在電視頻道播放的電影為例,香港電影太多解釋性的對話會讓台灣觀眾懶惰、喪失詮釋功力;以電視頻道製播的電視劇為例,一樣,而且是用前現代的編劇手法、表演風格、敘事方式荼毒台灣觀眾;三,電影界已被好萊塢風格壟斷,喝這種風格的奶水長大的台灣觀眾比較難接受非此風格的電影;四,當影評體系本身並非健全,一種似是而非的──例如敘事的、抒情的──假影評就沒辦法教育到台灣觀眾如何去評判一部影片的優劣。

於是,筆者發現到,台灣觀眾就整體平均起來的水準來看,是低於西方世界某些國家的觀眾整體平均起來的水準;例如法國觀眾。筆者將在後面作此項分析。

個案三
:《火線交錯》奇怪但卻是必須的中文片名。

《火線交錯》的英文原名是
Babel,典故指「巴別」塔。中文片名取為《火線交錯》而非《巴別塔》絕對是能夠被理解的。第一,如果台灣觀眾自童年看第一部電影以來一直到現在台灣的電影界都是用這種邏輯來取中文片名,那麼台灣觀眾也已經深深地被這種邏輯的中文片名影響,也已經內化進台灣觀眾的心思形態。也就是:台灣觀眾會不會因為對中文片名的感覺不好因此就拒絕看這部片?會。我依然記得台灣片商為 Hoffa 這部片取名為《超級巨人》,連 Danny De Vito 知道台灣片商把他執導的片 Hoffa 取成 Super Giant 都很驚訝。沒辦法,Jimmy Hoffa 這個人名對台灣觀眾沒意義。由於中文是由一個字、一個字逐漸地組成一個詞,沒辦法像西方世界的語文是一個字就是一個字,因此為了如何組合中文字會演變得愈來愈火爆、誇張。以 Se7en 這部片為例,翻成《七》就不會有人看,翻成《火線追緝令》還就真的會有人買票看。因此,片商為了賺錢,Babel 一定要翻成《火線交錯》且絕對不能翻成《巴別塔》;現在《火線交錯》在大台北的票房是一千兩百萬,但假如它是以《巴別塔》的中文片名面世,票房數字應該是只會有一百二十萬而已。

說有很多觀眾是被《火線交錯》的片名、預告騙進戲院,該怪的是這些觀眾他們自己的性質:是什麼樣的環境導致他們這麼被動,對《火線交錯》這部片大概在講什麼事前一無所知?

再來是詮釋的問題。是什麼樣的環境導致他們期待《火線交錯》是一部宛如《黑鷹計劃》有一堆槍戰的影片?何以現存的《火線交錯》讓他們覺得超難看?筆者的猜測是:如果說《火線交錯》的敘事線跳來跳去讓那些觀眾看不懂,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原因;真正的大原因恐怕是這些被布萊德
․彼特 (Brad Pitt) 的大名吸引進場的觀眾很難接受看到那些講阿拉伯語、西班牙語醜醜的演員佔掉影片那麼大的篇幅。所以筆者的猜測基本上是先判斷台灣觀眾有種族歧視,然後才是影片的各個段落的劇情都不吸引台灣觀眾──除了全裸的菊地凜子可吸引到目光之外。

片商知道如果把《火線交錯》塑造成像是文藝片,他們就要賠錢──這部有布萊德
․彼特的片版權費不便宜。片商也知道有一類觀眾──反正也是他們養出來的──希望看到布萊德․彼特、《黑鷹計劃》式的槍戰,所以把行銷重點全放在這兩項。這樣的行為算不算「騙」呢?一旦觀眾他們自己是被動到無知,片商在商言商的行為僅只有一半的部分算是「騙」吧。

個案四
《世界大戰》的逃難記。

說有很多觀眾是被湯姆
․克魯斯 (Tom Cruise) 的大名、預告騙進戲院看《世界大戰》,這案例明顯地跟《火線交錯》不同,因為布萊德․彼特在《火線交錯》中的戲份僅僅只有四分之一而已。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基本上忠於《世界大戰》的原著,因此影片《世界大戰》著重的是在大危機降臨下的人性。同樣地:是什麼樣的環境導致他們期待《世界大戰》像是一部《星際終結者》,地球人必須跟外星人展開殘酷的殺戮戰爭?絕對不是戰爭片,反而往寫實主義走,這樣《世界大戰》就變成台灣觀眾眼中的爛片?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的是:除了文藝片觀眾──或許他們在大台北能夠撐出來的票房能量大約是新台幣三百萬──他們能夠欣賞作者電影外,其他的觀眾是否同質性太高?而且這個同質性已包含了反智傾向,任何想要「談什麼」的電影他們都不想看,只想看「什麼都不談」因此也就是僅僅具備娛樂性的電影而已。這正是筆者要挪用「
一○一大樓」的象徵的理由:文化被踐踏,被凸顯的價值僅只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賺取更多的金錢用以娛樂自己的感官世界。因此,在這邊「詮釋」的問題跟上一節「格調」的問題有了關聯,它們根本是硬幣的兩面,一邊是訊息提供者提供低格調的訊息,另外一邊是訊息接收者接收低格調的訊息並轉化成低格調的消費行為。一邊喜歡推動色情操作,另外一邊討厭文化味濃厚(跟娛樂味作對比)的作品,導致台灣的文化場域瀰漫著弱智的氣氛。

比較網路上的文化場域

部落格雖然是最佳的網路上的影評發表平台,但部落格卻不能反映一般的對於一部影片的好惡意見。在台灣,一般人能夠想到的是
BBS 討論區,但在這兒我將討論台灣跟法國兩個個案。

BBS
討論區似乎仍將永遠地存在下去,因為它的互動性深深地吸引全世界所有人。BBS 討論區在法文被稱為 « forum »,即討論區的意思。台灣比較著名的 BBS 電影討論區應該是「奇摩」、「開眼」、「PCDVD」等等,但筆者提不出法國比較有代表性的 BBS 電影討論區。

個案五
:台灣的 BBS 電影討論區

縱使「奇摩」、「開眼」、「
PCDVD」這三個 BBS 電影討論區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但筆者幾乎從不去「PCDVD」,只常常去「開眼」以及偶爾去「奇摩」。「開眼」是一個分類作得非常清楚的 BBS 電影討論區,以影片為單位、順時間排列,非常符合人的閱讀心理學。「奇摩」以主題為單位、又逆時間排列,除非是非常立即想要看看別人在討論什麼火頭上的題目,否則其實是不太符合人的閱讀心理學以及漫無目標。

不管怎麼樣,「開眼」跟「奇摩」都代表了台灣的網路上的討論電影的場域。特色是可以馬上回應前一位的意見,不管是給予支持、修正或批評。但
BBS 討論區也是敗在這一個特色上,因為人的惰性讓「回應」變成沒有內容、變成偏離主題、變成人身攻擊。要在 BBS 電影討論區找到業餘影評,居然變成是緣木求魚的事。

個案六
:法國的業餘影評

即使是在法國的
BBS 電影討論區,同樣的缺點(沒有內容、偏離主題、人身攻擊)依然存在。但是規模愈來愈大、甚至業務做到其它歐洲國家的 ALLOCINÉ 電影資料庫網站突顯出法國觀眾的高水準評論功力。

ALLOCINÉ
也經營 BBS 電影討論區,但是它的業餘影評經營得更加出色。這是一塊由 ALLOCINÉ 註冊的會員發表影評、觀後感的地方,它跟 BBS 電影討論區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容許回應,它完全就是累積每一位會員的每一篇影評、觀後感的地方。它以投票的規則進行,每一位會員對某一部片僅只有一次機會投下一顆星到四顆星四種不同的評價,伴隨會員自己撰寫的影評、觀後感。結果就會顯示會員的票選以幾顆星居多,並且可瀏覽到會員們的影評、觀後感。

壓抑住針對其他人的破壞慾,這種業餘影評的園地提供給會員單純發表影評、觀後感的機會。如果完全沒有人願意發表呢?事實上,這種情況就發生在台灣。如果有一大堆人參與發表呢?那就要檢視一下發表出來的影評、觀後感都在談些什麼。

結果是令人驚奇的。假設有某些會員一時講不出太多的話,則稀少的用詞大部分都是形容詞。大部分的會員呈現出來的品質讓筆者驚奇:除了一定會用到形容詞來表現出他們的好惡,大部分的會員其實都是遵守影評的方向發表言論,諸如談論編劇技巧、場面調度、演員的表現等等,幾乎沒有什麼抱怨看不懂、讓人想睡覺、誰誰誰露幾點、真是超級大爛片這些常常在台灣的
BBS 電影討論區看到的語句──除非影片本身真的就很誨澀。某些會員的業餘影評其實也已經是非常專業的影評,純粹只是因為他們並非是在新聞界工作所以他們的言論才會被放在業餘影評區──這也證明有一些法國觀眾有非常高竿的評論功力。例如我將翻譯一篇比較短的關於《世界大戰》的觀後感:「利用外星人入侵地球這主題,史匹柏運用智慧處理當今世界的問題(影射到一些比較近期的衝突),況且巧妙設計的特效實在驚人,某些場景更特別地恐怖駭人。」不須要重述劇情大綱,幾乎只用兩句話就把這位會員對《世界大戰》的讚美點出來。另外我將摘譯一小段仍然是關於《世界大戰》的觀後感:「就像史匹柏(幾乎是)他所有的影片,這部片一樣有壯觀的場景。讓人驚嘆的特效,一個遠離所有老套一定要男主角拯救這個世界的好劇本,即使結局還是太典型地美國味(可惜),演員們的表現卻非常好,視覺上實在是大陣仗。」抓出劇本的重點,小缺點可先放在一邊,類似這樣的觀後感、影評完全是 ALLOCINÉ 的主流,不由得讓筆者感嘆法國觀眾的高水準。


爛的部分,筆者提到說台灣、法國都存在,因為
BBS 討論區的設計自然就會導向那些缺點。但是法國拿得出 ALLOCINÉ,台灣為什麼發展不出這樣的電影文化場域?答案就在第二部分提到過的:「一○一大樓」讓人看不懂白話。

如果要再仔細說明法國觀眾的評論功力如何被養成,仍然不脫是制式教育、電視、電影界、影評體系。法國制式教育自中學起開始進行教授現代主義敘事的文本分析,甚至在高三這一年必修哲學(因為中學會考必考哲學),講白話一點就是以申論題引導教學,跟台灣的以選擇題、填充題引導教學大大地不同。電視也是一樣,先不論在電視頻道播放的電影,光是電視頻道製播的電視影片它的基本格式就還是如同電影一樣,大致上一部電視影片不會超過兩小時,分上、下集播出的電視影片總長度不會超過四個小時,偶爾在暑假播出的四、五集電視影片總長度也還是不會超過十個小時,然後完全不存在像台灣那種以
Betacam 攝影機拍攝的三十集以上的連續劇。每一個環節都在訓練法國觀眾如何用現代主義的敘事深入瞭解角色性格、劇情衝突、敘事線的逆轉,這些訓練已漸漸地把每一位觀眾都培養成業餘影評人,所以隨便摘出 ALLOCINÉ 的十篇觀後感跟隨機地挑出「開眼」十篇留言互相作比較,一定是一眼就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火線交錯》為例即可看出:ALLOCINÉ 的觀後感不斷地強調導演的前作跟這一部片的主題,但到了「開眼」就完全變成這部片很悶、很難看,而且也寫不出在 ALLOCINÉ 評《火線交錯》只有一顆星的理由。當然筆者在上面提過 BBS 討論區跟業餘影評不能互相作比較,但筆者要點出來的是如果台灣觀眾的性質大多都偏向 BBS 討論區那樣,不也就證明台灣觀眾下筆要寫一篇觀後感是不是都很欠缺深度?

結論
:要證明「台灣觀眾的同質性」,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佐證,或許這正是本文無力做到的──因此也正是本文最弱的一環。媒體、網路、觀眾呈現出來的反智主義蔚為主流,似乎不須睜大眼即可瞧見。基本上改善大環境是永遠做不到的事,例如要台灣觀眾突然都很厲害能夠撰寫出業餘影評,本來就是緣木求魚,因為我們根本還沒改善到制式教育、電視、電影界、影評體系。每一年每一屆都是十幾萬的學子湧上來,現在這個結構是如何,則其結構分子也會是如何。反倒是向媒體製造一股壓力提升格調,卻是大家該一起奮鬥不懈的公民義務。筆者無法理解為什麼行銷《巴黎初體驗》、《原罪犯》、《火線交錯》這些影片一定要提到「三點全露」,大眾媒體卻一定要自甘於無恥兼下賤的角色推動色情操作?蓋粗暴低俗非生來即粗暴低俗,實是針對高雅的拒絕。大眾媒體迎合拒絕高雅的粗暴低俗,它正在壓制我們,如同一○一大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