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導演梯斯坦․波爾 (Tristán Bauer) 改編自曾參與福克蘭戰爭的阿兵哥艾德軋多․艾斯特班 (Edgardo Esteban) 他所寫的戰爭回憶《砲火磷磷》(Iluminados por el fuego),講四十歲的 Esteban Leguizamón (由 Gastón Pauls 飾) 突然接到一個消息,原來一位曾跟他一起參加福克蘭戰爭的同梯兄弟自殺了。Esteban 跑到福克蘭群島,回憶起當時十八歲的他怎樣熬過福克蘭戰爭。

艾斯特班的書《砲火磷磷》於一九九三年出版,雖然在更深的意義是批評軍事獨裁政權(1973 - 1982)操作愛國主義強制徵召年輕人入伍打仗,但他最基本的想法只是想表達他這一代退伍的軍人現在的日常生活如何被戰爭的痛苦經驗折磨,甚至是描述如何苟且偷生但其實你卻早已經在戰爭中死掉。
根據艾德軋多․艾斯特班的說法,在福克蘭戰爭死亡的士兵共有兩百七十五位,但戰後至今卻已有三百五十位退役軍人自殺身亡。《砲火磷磷》的拍攝異常辛苦,又是下雨,又常常在零度以下,前後拖了四年,幾近無法想像。《砲火磷磷》是由阿根廷的一所國立大學投資,阿根廷陸軍拒絕合作,但空軍願意提供一些軍營供劇組拍攝。

《砲火磷磷》是第一部省思福克蘭戰爭中的阿兵哥的劇情片。福克蘭戰爭對當今三十歲以下的台灣人應該是模糊或毫不存在的,幸運地是當時年僅十歲的周星星大概是常跟父親看電視,所以依然對福克蘭戰爭的一些畫面印象深刻。比如,英國的航空母艦開到福克蘭群島附近戰鬥機起降的畫面依然在我腦海中。所謂的福克蘭戰爭,發生在一九八二年,衝突點就在福克蘭群島。福克蘭群島是位在南半球大西洋靠近阿根廷的一些小島,十九世紀時被英國人佔領成為英國的屬地。

由於靠近阿根廷,加上阿根廷獨裁軍政府白目,所以阿根廷宣稱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屬於阿根廷這國家。這可惹惱了柴契爾夫人,不惜出動聯合王國大軍跑到遙遠的南半球打了一場迅速結束的勝仗,只為了幾塊剩下一群海鳥在上面拉屎的小島。雖然一九八二年的福克蘭戰爭是英國打贏,但是一九九○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卻是阿根廷痛宰英國,間接地報福克蘭戰爭的仇。
厲害的人已經把《砲火磷磷》聯想到《計程車司機》或《越戰獵鹿人》,這兩部對我而言都是四顆星的大經典。《砲火磷磷》去年九月獲聖塞巴斯提昂影展評審團大獎。西班牙的哥雅獎,相當於台灣的金馬獎,頒給《砲火磷磷》最佳外國片。對不起,我故意不說哥雅獎相當於西班牙的奧斯卡金像獎。

福克蘭群島之所以被譯為福克蘭群島是因為英文是 Falkland,但是在法文裡面福克蘭群島其實是 îles des Malouines,西班牙原文也是 las Islas Malvinas。
演員表如下 Alberto Vargas (Pablo Ribba),Juan Chamorro (César Albarracín),Teniente Alurralde (Juan Leyrado),Marta (Virginia Inocenti)。Gastón Pauls 的眼神異常憂鬱,依我主觀的看法還真是一位大帥哥。
《砲火磷磷》的官方網站是 http://www.iluminadosporelfuego.com 有超高解析度的劇照可供下載,而且有英文介面。
健忘的所有人(當然包括美國老大哥)早已不記得阿根廷經濟危機是哪一年爆開:二○○一年至今已快五年,阿根廷的經濟終於開始比較好轉一些。其中最驚人的是阿根廷的電影業,不斷不斷有阿根廷影片在歐洲獲獎以及票房開出紅盤。幾乎所有人都要引法比安․畢林斯基 (Fabián Bielinski) 的《鬼頭鬼腦》(Nueve reinas, 2000) 作代表案例:光一部《鬼頭鬼腦》,不是美國片的一部片,全球票房收了一千四百萬美元。去年法比安․畢林斯基的新作《氛圍》(El Aura) 在開拍之前就已經賣出十餘個國家的版權,包含亞洲某些國家(應該就是日本吧)。卡洛斯․梭林 (Carlos Sorín) 的《狗狗糖糖》(Bombón el perro) 在法國上映時票房利潤還高於《巧克力冒險工廠》或《絕地再生》。璜․塔拉土托 (Juan Taratuto) 的爆笑喜劇 No sos vos, soy yo(不知如何翻譯,只知接近《不是你,是我》之意)去年在西班牙上映竟擠進年度賣座前十名。露柯皙亞˙馬泰 (Lucretia Martel) 執導的《聖女》(La Niña santa, 2004) 更是獲獎無數(請見影評倉庫),直接影響到它的女主角梅皙黛思˙莫藍 (Mercedes Morán) 她愈來愈高的國際知名度(她曾參演《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Celia de la Serna 此角)。法比安․畢林斯基的《氛圍》以及《勇者的時代》(Tiempo de valientes) (Damián Szifron 執導)、《艾兒莎和弗雷德》(Elsa y Fred) (Marcos Carnevale 執導) 跟想當然耳的《砲火磷磷》直接包辦阿根廷好幾個月的票房前四名,不讓任何美國片一根鬚眉。曾經進戲院看電影的阿根廷人有百分之四十曾看過這之中任何的其中一部,已經是阿根廷歷史之首見(多像南韓!)。
這一篇介紹《砲火磷磷》的網誌早在去年十月《國際郵件》轉載阿根廷報紙 Clarín 的一篇文章之後我就想寫,但是因為懶惰以及忙碌於年底影評以及佳片名單的工作遲遲未動筆。如今我有更多資料,寫來更加順手,雖然前後沒有一貫的主題只是帶出一些台灣人絕對不知道的消息而已。請注意,即使是 IMDB 都還沒有完整的演職員表,所以我只能依賴一些西班牙文的網站,幸好跟法文有一點像所以可以猜到意思。即將要出現的另外一篇網誌會是俄國的案例,一樣是從俄國阿兵哥的角度看阿富汗戰爭,但更加地愛國主義,目前在俄國也是賣到爆。縱使無法真的看到影片,但至少可先勾引起好奇心,某一天可能就可從網路上看到。《砲火磷磷》即將在法國發行,因此可以預期從現在算起的一年後會有 DVD 流傳。
梯斯坦․波爾正在籌拍他的同胞厄內斯托․格瓦拉․德拉塞納 (Ernesto Guevara de la Serna) 的傳記片,野心比《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要更大。
現在連我自己都覺得影評倉庫好好用。有機會給我一點愛的鼓勵吧,好歹下載了這麼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