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堂導演、桂綸鎂主演的《經過》(The Passage) 也要上映。我看了一下劇情大綱,想必會是悶。還有,為什麼一般報紙都要用很可愛的語氣說桂綸鎂拍的「左岸咖啡館」廣告,她秀出一口「流利的法文」?想聽聽我的意見嗎?其實都是一些簡單的字,口音還 OK,不至於讓人厭惡。讓她繼續保有這「好有氣質」的形象吧。
保羅․阿巴斯卡 (Paul Abascal) 的《狗仔隊》(Paparazzi) 似乎是為發 DVD 而映。曾經在《烈火悍將》(Heat) 共事的 Tom Sizemore、Kevin Gage 這一回再聚,但誰在乎?周星星評價:《烈火悍將》★★★★
如果南韓影片《腦海中的橡皮擦》(A Moment to Remember) 賣得還不錯,不僅是為孫藝珍扳回一城,也至少不要讓觀眾覺得南韓電影都很難看。日本片《忍》廣告作得滿大的,票房可能會突出。
堪稱今年度最優的影片文案是「35%蝎子+30%蟑螂+20%鈦合金+15%人類=100%殺人機器!」真的快笑掉我大牙,這正是 Z 級片《異種魔蝎》(Scorpius Gigantus) 的文案。酷,原片名還用拉丁文哩。您對本片的支持也將支持一位新導演,因為《異種魔蝎》正是湯米˙餵屎落 (Tommy Withrow) 的第一部長片。應該也是「幸福」、「圓滿」跟「僑興」戲院,1.「圓滿」戲院:台北市寧夏路32號3樓,捷運「中山」站往圓環方向走。2.「僑興」戲院:台北市景文街72號,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我已仁至義盡。
《哈拉猛男秀二:歐亞種馬》(Deuce Bigalow : European Gigolo) 一定是爛片(即使我本人還滿喜歡看 Rob Schneider 演戲),但是美商就是有能力把這種片大做──會是因為有大炳的關係才加預算嗎?這一直讓我想到《麻辣女王》(Miss Congeniality),另外一部爛片、但是被操作成像是超級大片。有長達四年我都不知道有《麻辣女王》這部片,一直到這部片在電視上播映,我才知道原來這部片在美國破億(美元)。《麻辣女王二》評價超差,在美國也跌得很深;但是在台灣,經過美商鍍金行銷之後,賣座強強滾。怎麼分析?第一,台灣比較是「口碑效應」不強的國家。有些作者電影會因「口碑效應」讓票房跌幅不算深,但如果上映週數註定兩週而已,累積的票房也不會太理想。比較常見的是大家都在第一個週末去看宣傳最大的影片,但散場時罵聲連連;即使如此,觀眾都被騙進戲院,第一週的票房還是衝得出來。就算第二週跌幅甚深,但該被騙到的錢都已經被騙到口袋裡面,所以「口碑效應」很難運作。第二,台灣比較是「宣傳強力運作」的國家。觀眾明明有被騙的經驗,但在「宣傳強力運作」下,還是會再被騙一次。罵《鬼嚇八》難看的人還是要指責自己,因為是自己買票進場,沒有人家逼。會買票的原因即是因為「宣傳強力運作」讓自己覺得這是一部值得看的片,但會選擇《鬼嚇八》卻放棄《衝擊效應》即證明觀眾會志願選擇一部輕鬆又不難懂的片。第三,論比例,台灣能夠理性思考電影的觀眾實在是低比例。當為自己辯護看《麻辣女王二》只是週末放鬆心情、不願意再看任何沉重的影片的觀眾真的是超多數時,該指責的不是他們,而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培養不出足夠數量的愛好文藝的人士。理論上看過《麻辣女王二》之後要把它罵得一塌糊塗,甚至買票看《麻辣女王二》這行為都可算是秀斗;但是,美商把「宣傳強力運作」,讓《麻辣女王二》賣得很不錯。相比較大部分國家《麻辣女王二》都死得很慘,它在台灣卻很賣座,因此可以推說台灣觀眾看電影的水準真的是很淺(最新例是《異底洞》(The Cave),靠它,讓台灣跟香港並列全球唯一可以衝上當週票房冠軍的國家或地區;還有它的文案『有些地方人類原本就不該進入』,應該要改成『有些電影人類原本就不該進去看』)。一定會有人不同意我說的,但是如果是看整體的話,作者電影賣得慘兮兮、正面的「口碑效應」效力不強、然後一大堆人到現在都還搞不懂《麻辣女王二》是大爛片,「淺」就會是結論。在這邊,我絕非鼓吹大家不去看《哈拉猛男秀二》,但是有人會有念頭看幾乎一定是爛片的《哈拉猛男秀二》,這就真的是淺。
票房分析:《衝擊效應》(Crash) 反應佳,台北票房已破一千萬,有點跌破我的眼鏡;當初大家都怕這部片賣座悽慘。《狗狗心事》有一百萬票房,但是跟它的拷貝數、宣傳費比,簡直是賠很多。《星星少年》也類似,但《星星少年》的品質應該值得更多一點人看它。《宅變》的跌幅低,不管它好不好看,至少行銷面為台灣電影打了強心針。
吉姆˙賈木許 (Jim Jarmush) 的《愛情不用尋找》(Broken Flowers) 已在法國上映三週,前兩週均為票房冠軍(第三週數字仍未出爐),累積票房為六十萬一千三百觀影人次,對一部作者電影、一部吉姆˙賈木許的電影、而且應該也是非常慢節奏的電影來說,這票房是驚人的。此事再度證明法國是非常瘋電影 (cinéphile) 的國家,不得不用奇蹟來形容。《俄羅斯娃娃》(Les Poupées russes) 已上映三個月仍擠到前二十名,累積票房為兩百八十五萬觀影人次,已經不可能破《西班牙公寓》(L’Auberge espagnole) 超過三百萬觀影人次的紀錄。《衝擊效應》在法國首週的票房中等,因為拷貝數不多;但平均起來單廳的票房卻很好,可見好奇的觀眾不少,擠進數量不多的戲院,從商業角度來看是低成本高獲利的。
準備期待朴贊郁的《原罪犯》(Old Boy),還有十天。預告三個禮拜後的好片:埃米耳˙庫斯圖里查 (Emir Kusturica) 的《生命是個奇蹟》(原片名 Zivot je cudo,法文片名 La Vie est un miracle) 由法國非常知名的大製片阿藍˙薩德 (Alain Sarde) 投資拍攝,終於要在台灣上映了。落後一年並不算落後,至少比把二○○○年的片《我的小牛與總統》(La Vache et le Président) 落後五年並騙說是《蝴蝶》(Le Papillon) 導演的「新片」要好多了。《生命是個奇蹟》預計 10 月 21 號上映。
馬可˙涂里歐˙久大拿 (Marco Tullio Giordana) 的《燦爛時光》(La Mèglio Gioventù)(義大利文原意是《美好的青春歲月》)要在十二月底上映,應該要為片商「海鵬」鼓掌,不僅僅因為海鵬也是引進《英雄教育》(Napola) 的片商,更是因為海鵬有勇氣引進這部長達六個多小時的影片。沒錯!即將挑戰台灣觀眾的耐力!這部二○○三年有點震撼坎城影展的影片在歐洲各地獲得的評價都還不錯。就我私人印象,巴黎也是二○○三年暑假就默默上映這部片,位在第八區、座落在香榭里榭大道旁的巴爾札克路 (rue Balzac) 的巴爾札克戲院 (Balzac)(我私人的最愛)怎麼演這部片呢?首先,《燦爛時光》本來就是分上下兩部分,每一部分都長達三小時;然後,一個場次只演一部分,也就是說,如果要看完上下兩部分,必須要買兩張電影票。這其實很方便觀眾,因為我可以今天看完第一部分然後回家睡覺,等下禮拜週末的時間再看第二部分,完全不用一整天都癱瘓在戲院的椅子上。最妙的還是巴黎人的反應:《燦爛時光》賣得挺不錯,巴爾札克戲院似乎有長達三個月都在放這部片,絕對是在台灣從未存在過的電影院文化。今天九月底在選片莒光日預告三個月後的影片,是要勾起大家對這部片的好奇心。
馬克˙侯特蒙 (Marc Rothemund) 的《蘇菲的最後願望》(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德文原意是《蘇菲˙丘爾的最後幾天》)似乎已被德國選為代表德國參加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蘇菲的最後願望》今年剛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馬克˙侯特蒙以及最佳女主角于莉亞˙言曲 (Julia Jentsch)(見以下第一《蘇菲的最後願望》劇照),而于莉亞˙言曲今年六月初才剛以《替天行盜》(The Edukators) 一片向台灣觀眾秀出她的容顏(見以下第二《替天行盜》劇照)。《蘇菲的最後願望》講的是一九四三年位在德國慕尼黑,蘇菲˙丘爾 (Sophie Scholl) 和她的哥哥漢斯˙丘爾 (Hans Scholl) 以及克里斯多福˙普洛斯特 (Christoph Probst) 都隸屬「白玫瑰」反納粹的秘密組織(見以下第三真正的蘇菲˙丘爾的照片)。他們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反納粹文宣,結果他們兩人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