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題目很大:「論台灣報紙的影藝版」,這裡暫時不處理。事實上,有待一槍又一槍地講個清楚。

目前全世界有三大國際影展,從年初二月份的柏林影展,經過五月份的坎城影展,再到九月份的威尼斯影展,這三大位在歐洲的影展是當今電影藝術最重要的指標。

就是因為台灣的電影工業已經死亡,所以每當有單打獨鬥的台灣影片入圍這三大國際影展,不管是參加正式競賽還是非正式觀摩,都能夠得到台灣報紙的影藝版合理的重視跟報導。但是台灣報紙的影藝版對於影展本身存有幾個大問題:一,獨厚報導台灣影片(或再擴大成華語片),對於非華語片的報導明顯失衡;二,如果根本沒有台灣影片入圍正式競賽,很可能也就根本不報導這一屆的影展;三,報導的內容流於媚俗,真正嚴肅的評論相當罕見。

以今年的坎城影展為例,影展五月十七號(星期三)開幕,開幕片是《達文西密碼》(Grand Théâtre Lumière,盧米埃大廳),該有的明星、該有的紅地毯畫面全都有了。根據我手邊五月十九號的《中國時報》影藝版,章子怡因為是評審團成員,所以有她穿紅色禮服的照片;但很神奇地也有楊紫瓊穿黃色禮服的照片跟孟廣美穿藍色禮服的照片。

五月十八號(星期四)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吹動大麥的風》跟《頤和園》。五月十九號的《中國時報》影藝版都介紹了這兩部片,稱職。只是,報導到《頤和園》的文章提到兩次男女主角「郭曉冬、郝蕾三點全露」。

五月十九號(星期五)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玩美女人》跟《速食國度》。

五月二十號(星期六)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查理的意見》跟《紅路》。

五月二十一號(星期日)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Southland Tales 跟《氣候》。

來看看五月二十一號的《中國時報》影藝版:考慮時差因素,理應報導《玩美女人》跟《速食國度》才對。但事實上只有一小張《玩美女人》照片,另外一張小照片居然還是「章子怡參加《玩美女人》首映」,沒有任何文字介紹《玩美女人》這部片的內容。版面沒有留給《玩美女人》跟《速食國度》也就罷了,版面其實是留給超大則報導:「郝蕾露三點,父母當後盾」,並順勢放了一張高度是六倍於阿莫多瓦的郝蕾的照片!什麼是《中國時報》影藝版的編輯立場?就是你露愈多,版面佔得愈大。明明已經是十八號的片,十九號也已經做過報導,但「兩天後」談的仍然是《頤和園》的裸露畫面。同一天的《蘋果日報》照樣是「郭曉冬、郝蕾三點全露」,照片也是「章子怡參加《玩美女人》首映」外加「楊紫瓊參加《玩美女人》首映」,沒有任何文字介紹《玩美女人》這部片的內容。但本來就不用期待《蘋果日報》會生出什麼精湛的報導。

五月二十二號(星期一)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政界巨鱷》跟《薄暮晨光》。

五月二十三號(星期二)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火線交錯》跟《弗蘭德》。

五月二十四號(星期三)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荳蔻風華》(前譯《瑪莉皇后》)跟《最弱者的理由》。

五月二十五號(星期四)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土生土長》跟《家族友人》。

五月二十六號(星期五)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以前我是歌手的時候》跟《年輕人,向前行》。

五月二十七號(星期六)有兩部正式競賽片放映:《猛獸迷宮》跟《布宜諾斯艾利斯一九七七》。

首先是台灣沒有派遣足夠的記者留在坎城,所以只能報導正式競賽片、忽略影展平行單元以及只能報導正式競賽略有知名度的影片。再來是台灣傳回來的報導普遍偏向圖片、明星,欠缺有深度的評論、分析。

先談前者。台灣不派遣足夠的記者留在坎城,原因不外乎是坎城影展的新聞在台灣報紙的影藝版是不會賣錢的新聞。會派遣記者到坎城,那也是因為有台灣影片入圍正式競賽;若非,則連派遣都不用派遣,單純靠翻譯外電即可。因為沒有足夠的記者,自然沒有多餘的人力採訪影展平行單元。但讓我們來看看台灣影片《詭絲》,它對我們而言當然是應該要報導的對象;但它對法國人而言呢?還要先提它並非是正式競賽片嗎?《詭絲》首映次日,筆者就在法國《世界報》網站看到關於《詭絲》的影評。所以筆者以法國為例:當我們有足夠的記者時,我們就可以把坎城影展當成是真正的國際影展。《世界報》並非獨厚台灣,更非只報導法國的影片,《世界報》只是盡職地報導值得報導的影片,管那一部影片是什麼國籍。

台灣媒體常犯的錯就是渴望其它國家能夠認識台灣電影,忘了對其它國家而言台灣電影也只是世界電影的一支。換句話說,台灣它自己就欠缺認識其它支電影的同理心,例如台灣希望它自己的電影能被公認,卻不怎麼想認識泰國(以及其它很多國家)的電影。因此,台灣報紙的影藝版並非「特別」不報導其它國家的電影,它本來就沒有那個心要報導其它國家的電影。

再來談後者。既然國際影展的新聞在台灣報紙的影藝版是不會賣錢的新聞,那就只好讓它稍微有點吸引力──自然是視覺上的。要評論、要分析《頤和園》,où là là,已經夠多字了,讀者頭會痛。乾脆就是一張郝蕾的照片,說她怎麼大膽、怎麼露點,露全部的點都還有全家人支持,多好。《玩美女人》的西班牙女人都不夠完美,那就來幾張章子怡露香肩的照片好了。如果這些照片都不夠刺激的話,我們還有備役部隊如白靈、蘇菲馬索 (Sophie Marceau) 隨時準備露一腿。不管怎麼樣,我們絕對不要嚴肅的文字。

假設台灣報紙的影藝版事先認定不會有很多讀者閱讀國際影展的新聞,筆者要說的是法國也沒有很多讀者閱讀報紙影藝版的國際影展新聞。在這裡,最關鍵的是比例問題,以及調性問題。比例:再怎麼樣,法國的低比例仍然可以擠出好幾百位、幾千位讀者多少關心國際影展新聞;但是台灣的低比例不知是否能勉強擠上三位數。調性:法國報紙的影藝版是認真看待影藝工業的園地,因此認真地報導值得寫出來的新聞,反正明星、八卦等緋聞自然會有八卦雜誌(通常是週刊)吃下這個市場;台灣報紙的影藝版自始就是報導明星、八卦等緋聞,所謂「值得寫出來的新聞」也不應喧賓奪主搶走緋聞太多版面。漸漸地,整個台灣報紙影藝版的調性變成是裝可愛,連最嚴肅的作者電影即將上映的新聞稿都像是小學生那種「你要不要跟我好?」、「好呀,我來當你的麻吉」不是普通幼稚的語氣。

簡言之,台灣報紙影藝版的編輯立場是不能質疑明星、八卦等緋聞它們存在的正當性,因為它們可能肩負整份報紙銷售量的責任。嚴肅的文字,是「稍微有」最好,「沒有」也無礙。它帶來的最壞影響可能是: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讀者也已經習慣這種低級品味,不知道什麼才是高尚的影藝新聞──也就自然地這些人選擇觀賞的影片大多都只是青少年式的娛樂電影。

時此刻又正是威尼斯影展季節,請各位多加觀察台灣報紙的影藝版。我在下面的網誌已附上今年參加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的影片片單,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台灣報紙的影藝版故意不去討論什麼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