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益煥 (CHOE Ik-Hwan) 的《陰聲》應該引不起台灣觀眾的興趣。首先,它是南韓片,最近所有戲院都對南韓片很感冒;其次,它又是南韓鬼片,據說南韓鬼片給人的印象就是悶。「沒錯,答對了!」(套用《破壞之王》那句讚台詞。在哪一段?在第一位掀開加菲貓頭罩的那一段。)《陰聲》的確不是想像中的悶,因為它很少有動作戲。可是,它還真的很特別,至少在劇本上容進一些女同性戀的劇情;而且導演崔益煥製造出來的氣氛還算有點懸疑感。說是鬼片,其實更像是心理劇。不怕悶又有一點錢的觀眾,這部片值得在大銀幕上看。周星星評價:《陰聲》★★★
- Nov 08 Wed 2006 00:00
09.11.2006 -- 選片莒光日
- Nov 06 Mon 2006 00:00
《巴黎我愛你》帶來的一些問題
《巴黎我愛你》在法國上片兩、三週就回本了,全法國賣超過四十萬觀影人次;其中光大巴黎地區大概就已接近二十萬觀影人次,接近總數的一半。宣傳、卡司都很不錯,導演也都是一時之選。跟一九六○年代流行的片段式電影比較不一樣的是,《巴黎我愛你》的中心主題是「愛」,而且全都要在巴黎市內拍攝,所以整體看起來還滿像「一部」片而已,而不是以往的片段式電影給人的感覺是短片的結集。
- Nov 06 Mon 2006 00:00
《巴黎我愛你》帶來的一些問題
《巴黎我愛你》在法國上片兩、三週就回本了,全法國賣超過四十萬觀影人次;其中光大巴黎地區大概就已接近二十萬觀影人次,接近總數的一半。宣傳、卡司都很不錯,導演也都是一時之選。跟一九六○年代流行的片段式電影比較不一樣的是,《巴黎我愛你》的中心主題是「愛」,而且全都要在巴黎市內拍攝,所以整體看起來還滿像「一部」片而已,而不是以往的片段式電影給人的感覺是短片的結集。
- Nov 05 Sun 2006 00:00
《吹動大麥的風》---《電視全覽》的專題
先聲明:周星星我根本是前幾天才知道《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是由海鵬發行,而且海鵬影業的人沒有人認識周星星我,所以別質疑我為片商說好話。事實上,這一篇網誌我已準備很久了,目的其實不在推《吹動大麥的風》這部片,目的其實是要介紹《電視全覽》(Télérama) 這本電視週刊。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電視全覽》藍色的字進去維基百科看《電視全覽》的介紹,條文是我摘譯法文條文以及加上一些我自己的見解而成。因為金馬影展即將揭幕,所以我才終於決定把這篇網誌放出來。
《電視全覽》第 2953 期(2006 年 8 月 19-25 日)的封面是肯․洛區,原因是因為《吹動大麥的風》在法國被安排在冷門檔期八月二十三日上映(還有很多人在度假)。那,為什麼要在上映的前一週安排封面呢?其實,大部分的時候《電視全覽》是把專題跟當週上映的影片的影評擺在同一期。但是,如果《電視全覽》認為《吹動大麥的風》是一件很大的文化事件,它就會把專題擺到影片上映的前一週,這樣也等於是為影片造勢。而且,肯․洛區的影片獲得金棕櫚獎,當然有大幅報導的意義存在。
- Nov 05 Sun 2006 00:00
《吹動大麥的風》---《電視全覽》的專題
先聲明:周星星我根本是前幾天才知道《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是由海鵬發行,而且海鵬影業的人沒有人認識周星星我,所以別質疑我為片商說好話。事實上,這一篇網誌我已準備很久了,目的其實不在推《吹動大麥的風》這部片,目的其實是要介紹《電視全覽》(Télérama) 這本電視週刊。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電視全覽》藍色的字進去維基百科看《電視全覽》的介紹,條文是我摘譯法文條文以及加上一些我自己的見解而成。因為金馬影展即將揭幕,所以我才終於決定把這篇網誌放出來。
《電視全覽》第 2953 期(2006 年 8 月 19-25 日)的封面是肯․洛區,原因是因為《吹動大麥的風》在法國被安排在冷門檔期八月二十三日上映(還有很多人在度假)。那,為什麼要在上映的前一週安排封面呢?其實,大部分的時候《電視全覽》是把專題跟當週上映的影片的影評擺在同一期。但是,如果《電視全覽》認為《吹動大麥的風》是一件很大的文化事件,它就會把專題擺到影片上映的前一週,這樣也等於是為影片造勢。而且,肯․洛區的影片獲得金棕櫚獎,當然有大幅報導的意義存在。
- Nov 04 Sat 2006 00:00
《電影筆記》二○○六年十月號第一部分
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先以社論大力讚揚今年的威尼斯影展。第一,光正式競賽的入圍名單就已經很優;第二,最終頒獎名單更令尚-米歇˙弗侯東讚不絕口。弗侯東先稱讚影展主席馬可˙穆勒 (Marco Müller) 讓尚-馬黎․史陀 (Jean-Marie Straub) 跟丹妮埃兒․余葉 (Danièle Huillet) 的《和他們的會面》(Ces rencontres avec eux) 參加正式競賽,這是很有勇氣的決定;再是稱讚評審團主席卡特琳˙丹妮芙 (Catherine Deneuve) 給這一對導演夫婦特別獅子獎。被弗侯東讚賞的入圍導演計有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馬哈瑪-沙雷․哈魯恩 (Mahamat-Saleh HAROUN)、賈樟柯 (JIA Zhang-Ke)、蔡明亮 (TSAI Ming-Liang)(他們各自的作品分別是《戀愛症候群》、《雨季不再來》、《三峽好人》、《黑眼圈》)。還有兩位年紀已大的大師被威尼斯致敬: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跟曼紐埃耳˙德˙奧利維拉 (Manoel de Oliveira),弗侯東不得不說第六十三屆威尼斯影展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影展是有可能存在的」。
弗侯東為賈樟柯的《三峽好人》(Still Life) 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義大利媒體在影展的時候刻意忽略報導《三峽好人》;但是當《三峽好人》擒拿金獅獎時,義大利媒體大喊不公平,因為《三峽好人》是後來才加進來參加競賽的片,而且排在午夜放映,根本沒什麼人看過;但是弗侯東卻反駁說《三峽好人》是在下午三點半的時候放映,而且座無虛席,狠狠地反擊義大利媒體的說法。
- Nov 04 Sat 2006 00:00
《電影筆記》二○○六年十月號第一部分
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先以社論大力讚揚今年的威尼斯影展。第一,光正式競賽的入圍名單就已經很優;第二,最終頒獎名單更令尚-米歇˙弗侯東讚不絕口。弗侯東先稱讚影展主席馬可˙穆勒 (Marco Müller) 讓尚-馬黎․史陀 (Jean-Marie Straub) 跟丹妮埃兒․余葉 (Danièle Huillet) 的《和他們的會面》(Ces rencontres avec eux) 參加正式競賽,這是很有勇氣的決定;再是稱讚評審團主席卡特琳˙丹妮芙 (Catherine Deneuve) 給這一對導演夫婦特別獅子獎。被弗侯東讚賞的入圍導演計有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馬哈瑪-沙雷․哈魯恩 (Mahamat-Saleh HAROUN)、賈樟柯 (JIA Zhang-Ke)、蔡明亮 (TSAI Ming-Liang)(他們各自的作品分別是《戀愛症候群》、《雨季不再來》、《三峽好人》、《黑眼圈》)。還有兩位年紀已大的大師被威尼斯致敬: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跟曼紐埃耳˙德˙奧利維拉 (Manoel de Oliveira),弗侯東不得不說第六十三屆威尼斯影展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影展是有可能存在的」。
弗侯東為賈樟柯的《三峽好人》(Still Life) 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義大利媒體在影展的時候刻意忽略報導《三峽好人》;但是當《三峽好人》擒拿金獅獎時,義大利媒體大喊不公平,因為《三峽好人》是後來才加進來參加競賽的片,而且排在午夜放映,根本沒什麼人看過;但是弗侯東卻反駁說《三峽好人》是在下午三點半的時候放映,而且座無虛席,狠狠地反擊義大利媒體的說法。
- Nov 03 Fri 2006 00:00
《鼠國流浪記》跟《硫磺島的英雄們》
由於這部《鼠國流浪記》是阿德曼的第一部全 3D 動畫,又故意選擇阿德曼招牌的黏土式畫風,預期上是滿怪異的。但,只要十分鐘,整個阿德曼黏土動畫的感覺全回來了(攝影很不錯),我幾乎是從頭笑到尾。但是,賣座一定會超差。它用了很多英國的典故,所以如果對英國沒有一丁點的認識,那就不會有觀賞時的知識樂趣。而且,我對它終極危機的設定(跟世界盃足球賽有關)非常驚訝,因為真的太讚了。看完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要用 3D 動畫:因為有很多的動作戲。它不太像是傳統的阿德曼,反而真的像夢工廠(《馬達加斯加》之類的),因為整個節奏很快,甚至是超快;而且,中間穿插很多笑點,但一半以上是看完後馬上就忘掉的笑點,所以我覺得在調性上很接近美國動畫。少了很多以前阿德曼的東西,所以雖然我喜歡《鼠國流浪記》,但仍然覺得這是中等以上偏不錯的作品。Hugh Jackman 的配音真的很不錯,但理由絕不是他故意裝出來的口音,而是有一段他的情緒七旋八轉,所以他的聲音也有很多層次。而且,Hugh Jackman 用他的聲音唱了一首歌,搭配其他的合音,可能是全片中最令我懷念的片段。周星星評價:《鼠國流浪記》★★
相反地,我對克林․伊斯威特的《硫磺島的英雄們》有些失望。影片從一張令人難忘的照片出發,美國政府把三位「英雄」抓過來演英雄,目的是要募集戰爭債券。所以,為了那張照片背後的真相,那真相變成影片的中心主題,同時也是影片的懸疑感之所在,所以那真相要安排到影片最後面才能呈現。一旦是如此設定,我們就不可免地要從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不斷地倒敘始末;換言之,在倒敘裡面是非常順時間地被敘述。然後,又超級妙,那個「現在」居然變成二十一世紀的二○○六年(吧)。我對劇本沒什麼意見,我只對影片的調性有些微詞。影片要推銷反英雄主義,但影片的手法還是用了很多的英雄主義,而且也順便地真的變得很感人。很不像克林․伊斯威特的影片,從大家都忘了提「《硫磺島的英雄們》又是一部克林․伊斯威特沒有親自演出的片喔」就可以察覺之。有一刻,我似乎覺得好像在看《神鬼玩家》,就是當預算這麼大、場面這麼複雜的時候,反而更不像原來的作者執導的影片。拿《硫磺島的英雄們》跟《搶救雷恩大兵》作比較都是太膚淺的事,因為克林․伊斯威特的本意本來就沒有想要創造一個長達二十多分鐘刺激、震撼的戰爭場面;甚至他就是故意用反反覆覆的倒敘壓低戰爭場面的高潮。所以,當我出場時,我剛好聽到三位阿兵哥(從他們很ㄘㄨㄛˊ的髮型察之)罵說「被騙了!戰爭場面好少!」,馬上就知道克林․伊斯威特沒讓我太失望。扣掉某些太溫情的場面,其實影片給人深省的地方不少。周星星評價:《硫磺島的英雄們》★★
- Nov 03 Fri 2006 00:00
《鼠國流浪記》跟《硫磺島的英雄們》
由於這部《鼠國流浪記》是阿德曼的第一部全 3D 動畫,又故意選擇阿德曼招牌的黏土式畫風,預期上是滿怪異的。但,只要十分鐘,整個阿德曼黏土動畫的感覺全回來了(攝影很不錯),我幾乎是從頭笑到尾。但是,賣座一定會超差。它用了很多英國的典故,所以如果對英國沒有一丁點的認識,那就不會有觀賞時的知識樂趣。而且,我對它終極危機的設定(跟世界盃足球賽有關)非常驚訝,因為真的太讚了。看完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要用 3D 動畫:因為有很多的動作戲。它不太像是傳統的阿德曼,反而真的像夢工廠(《馬達加斯加》之類的),因為整個節奏很快,甚至是超快;而且,中間穿插很多笑點,但一半以上是看完後馬上就忘掉的笑點,所以我覺得在調性上很接近美國動畫。少了很多以前阿德曼的東西,所以雖然我喜歡《鼠國流浪記》,但仍然覺得這是中等以上偏不錯的作品。Hugh Jackman 的配音真的很不錯,但理由絕不是他故意裝出來的口音,而是有一段他的情緒七旋八轉,所以他的聲音也有很多層次。而且,Hugh Jackman 用他的聲音唱了一首歌,搭配其他的合音,可能是全片中最令我懷念的片段。周星星評價:《鼠國流浪記》★★
相反地,我對克林․伊斯威特的《硫磺島的英雄們》有些失望。影片從一張令人難忘的照片出發,美國政府把三位「英雄」抓過來演英雄,目的是要募集戰爭債券。所以,為了那張照片背後的真相,那真相變成影片的中心主題,同時也是影片的懸疑感之所在,所以那真相要安排到影片最後面才能呈現。一旦是如此設定,我們就不可免地要從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不斷地倒敘始末;換言之,在倒敘裡面是非常順時間地被敘述。然後,又超級妙,那個「現在」居然變成二十一世紀的二○○六年(吧)。我對劇本沒什麼意見,我只對影片的調性有些微詞。影片要推銷反英雄主義,但影片的手法還是用了很多的英雄主義,而且也順便地真的變得很感人。很不像克林․伊斯威特的影片,從大家都忘了提「《硫磺島的英雄們》又是一部克林․伊斯威特沒有親自演出的片喔」就可以察覺之。有一刻,我似乎覺得好像在看《神鬼玩家》,就是當預算這麼大、場面這麼複雜的時候,反而更不像原來的作者執導的影片。拿《硫磺島的英雄們》跟《搶救雷恩大兵》作比較都是太膚淺的事,因為克林․伊斯威特的本意本來就沒有想要創造一個長達二十多分鐘刺激、震撼的戰爭場面;甚至他就是故意用反反覆覆的倒敘壓低戰爭場面的高潮。所以,當我出場時,我剛好聽到三位阿兵哥(從他們很ㄘㄨㄛˊ的髮型察之)罵說「被騙了!戰爭場面好少!」,馬上就知道克林․伊斯威特沒讓我太失望。扣掉某些太溫情的場面,其實影片給人深省的地方不少。周星星評價:《硫磺島的英雄們》★★
- Nov 02 Thu 2006 00:00
《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
戴˙托羅他說,《羊男的迷宮》已在他心中盤桓二十年;如果當他還是菜鳥導演的時候就能夠募得足夠的資金,《羊男的迷宮》應該就會是他執導的第一部片。周星星我認為幸好不是如此,因為今天的數位科技比當時更加夠力,所以我們才能夠有今天如此驚人的《羊男的迷宮》。運用很多特效的《羊男的迷宮》讓周星星我想起彼德˙傑克森(Peter JACKSON)這位也超級會用特效的導演,但會有這個聯想最主要是因為戴˙托羅的身材、臉型都很像彼德˙傑克森。其實呢,法國影評界已經把戴˙托羅比喻成墨西哥的提姆˙波頓(Tim BURTON),我認為非常地貼切;但我想再更進一步:戴˙托羅其實是非英語世界的提姆˙波頓。玩奇幻 (le fantastique),戴˙托羅已經是頂尖的一員。
- Nov 02 Thu 2006 00:00
《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
戴˙托羅他說,《羊男的迷宮》已在他心中盤桓二十年;如果當他還是菜鳥導演的時候就能夠募得足夠的資金,《羊男的迷宮》應該就會是他執導的第一部片。周星星我認為幸好不是如此,因為今天的數位科技比當時更加夠力,所以我們才能夠有今天如此驚人的《羊男的迷宮》。運用很多特效的《羊男的迷宮》讓周星星我想起彼德˙傑克森(Peter JACKSON)這位也超級會用特效的導演,但會有這個聯想最主要是因為戴˙托羅的身材、臉型都很像彼德˙傑克森。其實呢,法國影評界已經把戴˙托羅比喻成墨西哥的提姆˙波頓(Tim BURTON),我認為非常地貼切;但我想再更進一步:戴˙托羅其實是非英語世界的提姆˙波頓。玩奇幻 (le fantastique),戴˙托羅已經是頂尖的一員。
- Nov 01 Wed 2006 00:00
02.11.2006 -- 選片莒光日
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的《硫磺島的英雄們》是瞄準奧斯卡的大片。縱使周星星我是克林․伊斯威特的瘋狂影迷,我都把對《硫磺島的英雄們》的期望壓低了些。周星星預期評價:《硫磺島的英雄們》★★
大衛․包爾斯 (David Bowers) 和山姆․費兒 (Sam Fell) 執導的《鼠國流浪記》(Flushed Away) 是阿德曼動畫工廠 (Aardman Animations) 跟夢工廠簽約的第三部動畫長片。這一部上映之後,可能三年內都不會再冒出阿德曼動畫工廠的片,因為根據我手邊能夠掌握到的資料是還沒有任何片已經開拍。由於這部《鼠國流浪記》是阿德曼的第一部全 3D 動畫,又故意選擇阿德曼招牌的黏土式畫風,感覺上滿怪異的。因此,縱使周星星我是阿德曼的瘋狂影迷,我都把對《鼠國流浪記》的期望壓低了些。而且,台灣影迷一定不買《鼠國流浪記》的帳。周星星預期評價:《鼠國流浪記》★★
- Nov 01 Wed 2006 00:00
02.11.2006 -- 選片莒光日
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的《硫磺島的英雄們》是瞄準奧斯卡的大片。縱使周星星我是克林․伊斯威特的瘋狂影迷,我都把對《硫磺島的英雄們》的期望壓低了些。周星星預期評價:《硫磺島的英雄們》★★
大衛․包爾斯 (David Bowers) 和山姆․費兒 (Sam Fell) 執導的《鼠國流浪記》(Flushed Away) 是阿德曼動畫工廠 (Aardman Animations) 跟夢工廠簽約的第三部動畫長片。這一部上映之後,可能三年內都不會再冒出阿德曼動畫工廠的片,因為根據我手邊能夠掌握到的資料是還沒有任何片已經開拍。由於這部《鼠國流浪記》是阿德曼的第一部全 3D 動畫,又故意選擇阿德曼招牌的黏土式畫風,感覺上滿怪異的。因此,縱使周星星我是阿德曼的瘋狂影迷,我都把對《鼠國流浪記》的期望壓低了些。而且,台灣影迷一定不買《鼠國流浪記》的帳。周星星預期評價:《鼠國流浪記》★★
- Oct 31 Tue 2006 00:00
西恩․潘 (Sean Penn):好萊塢公民
首先我要說,西恩․潘主演的《國王人馬》(All the King's Men) 大概不合台灣人的胃口,所以檔期已經被抽掉,無法和北美洲同步上映,甚至可能不會在台灣上映。
西恩․潘這幾年因為投入政治很深,所以在美國成為話題人物;唯一能跟他享有類似光環的,就是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例如,下一張圖片是他在二○○三年三月伊拉克戰爭之前,確切日子是二○○二年十二月西恩․潘他親自跑到伊拉克巴格達視察、訪問,相信有一些人還有些記憶。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telquel/1536735790-2374799995.jpg)
- Oct 31 Tue 2006 00:00
西恩․潘 (Sean Penn):好萊塢公民
首先我要說,西恩․潘主演的《國王人馬》(All the King's Men) 大概不合台灣人的胃口,所以檔期已經被抽掉,無法和北美洲同步上映,甚至可能不會在台灣上映。
西恩․潘這幾年因為投入政治很深,所以在美國成為話題人物;唯一能跟他享有類似光環的,就是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例如,下一張圖片是他在二○○三年三月伊拉克戰爭之前,確切日子是二○○二年十二月西恩․潘他親自跑到伊拉克巴格達視察、訪問,相信有一些人還有些記憶。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telquel/1536735790-2374799995.jpg)
- Oct 30 Mon 2006 00:00
觀察台灣死刑:預期報告
- Oct 30 Mon 2006 00:00
觀察台灣死刑:預期報告
- Oct 28 Sat 2006 00:00
《電影筆記》二○○六年九月號第四部分
杜蒙:沒有!完全沒有這回事。每個細節都事先安排好,分鏡都事先算好,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冒出比較意外的東西。
問:《弗藍德》(Flandres) 有不少戰爭場面,爆炸或馬匹之類的。我比較好奇的是,在這種條件下拍片並期待能冒出一些比較意外的東西,是不是也很危險呢?
- Oct 28 Sat 2006 00:00
《電影筆記》二○○六年九月號第四部分
杜蒙:沒有!完全沒有這回事。每個細節都事先安排好,分鏡都事先算好,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冒出比較意外的東西。
問:《弗藍德》(Flandres) 有不少戰爭場面,爆炸或馬匹之類的。我比較好奇的是,在這種條件下拍片並期待能冒出一些比較意外的東西,是不是也很危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