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550)
- Jul 28 Tue 2009 00:00
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談新浪潮
雷奈是一位異常低調的導演,他甚少接受電視媒體的採訪,絕對不上電視節目宣傳影片,也很少接受平面媒體的專訪。三年前,《喧嘩的寂寞》(Coeurs, 2006) 在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雷奈破例地接受《電影筆記》作出一個超長專訪,談到很多他的創作理念。這一回,《電影筆記》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只從歷史的角度回顧這五十年。
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 Jul 28 Tue 2009 00:00
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談新浪潮
雷奈是一位異常低調的導演,他甚少接受電視媒體的採訪,絕對不上電視節目宣傳影片,也很少接受平面媒體的專訪。三年前,《喧嘩的寂寞》(Coeurs, 2006) 在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雷奈破例地接受《電影筆記》作出一個超長專訪,談到很多他的創作理念。這一回,《電影筆記》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只從歷史的角度回顧這五十年。
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 Jul 28 Tue 2009 00:00
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談新浪潮
雷奈是一位異常低調的導演,他甚少接受電視媒體的採訪,絕對不上電視節目宣傳影片,也很少接受平面媒體的專訪。三年前,《喧嘩的寂寞》(Coeurs, 2006) 在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雷奈破例地接受《電影筆記》作出一個超長專訪,談到很多他的創作理念。這一回,《電影筆記》總編輯尚-米歇․弗侯東 (Jean-Michel Frodon) 只從歷史的角度回顧這五十年。
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沒錯:雷奈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五十年前(一九五九年),就已經在坎城影展作出非正式首映。那一年,是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的《四百擊》(Les 400 Coups, 1959) 為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 運動吹出號角的年──因為該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廣島之戀》反而因為題材敏感(講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過後的一段異國戀情的故事),顧慮到美國的感受,因此被影展官方撤出正式競賽單元。弗侯東就是要問雷奈一些《廣島之戀》的幕後故事。
- Jul 22 Wed 2009 00:00
《不能沒有你》再奪一國際最佳影片大獎
上星期在台北電影獎風光拿下百萬首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媒體推薦獎的【不能沒有你】,得獎氣勢無法擋,陳文彬興奮地在今天傳來捷報,「【不能沒有你】拿下最佳影片的大獎!榮獲獎座以及高達六百萬日圓的獎金!」導演戴立忍大喊三聲「萬歲!」頓時也讓到目前為止仍負債拍攝的電影壓力減輕不少!「得獎真的很開心,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謝謝支持這部電影的所有人,讓一個一開始不被大家看好的鄉下小孩,能替台灣在國內外爭取更多的榮耀。」
- Jul 21 Tue 2009 00:00
《陰謀超大量》(Micmacs à tire-larigot)
《陰謀超大量》的劇情有點難形容,怕以後也不容易為台灣觀眾看懂。某天,摩洛哥沙漠中某一礦場爆炸;好幾年過後,一顆流彈嵌在 Bazil 的頭裡面。Bazil 出院後,一群異想天開的人收容他。某一天,他從建築物的石塊上認出害他變成這樣的工業大廠,他決定要進行報復,他的朋友全都要幫忙他。
- Jun 29 Mon 2009 00:00
請購買六月號《人籟》
但主要還是以評論《東京奏鳴曲》為主。為支持紙本雜誌,為支持出版事業,所以請大家購買《人籟》。周星星我也不打算把該篇影評放在網路上。
- Jun 27 Sat 2009 00:00
多哥廢除死刑
6 月 23 號晚上國會投票時,西班牙總理侯塞路易斯羅德里蓋茲札帕太羅(José Luis Rodriguez Zapatero)因正在多哥訪問,所以也與會觀察。札帕太羅後來就在多哥國會發表演說,肯定多哥這一個國家向前邁進一大步。(新聞來自法新社)
- Jun 24 Wed 2009 00:00
台北電影節某些影片短評
周星星評價:《不能沒有你》★★★
周星星評價:《陽陽》★★
周星星評價:《陽陽》★★
- Jun 05 Fri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處女作 pour 第一部作品
「處女」的拉丁文是 « virgo » ,這一個字也變成天文星座的「處女座」,當然也變成屬於處女座的人。如果採形容詞的話,則是 « virginalis » ──或 « virgineus » ,看是要形容什麼。法文的話,「處女」是 « vierge » ,既是名詞、也是形容詞。問題是:原「處女」之意,毫無「第一次發生性行為」之實;怎麼在中文裡面變成是性行為的「開苞」(這應該算是俚語吧?)!
- Jun 05 Fri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處女作 pour 第一部作品
「處女」的拉丁文是 « virgo » ,這一個字也變成天文星座的「處女座」,當然也變成屬於處女座的人。如果採形容詞的話,則是 « virginalis » ──或 « virgineus » ,看是要形容什麼。法文的話,「處女」是 « vierge » ,既是名詞、也是形容詞。問題是:原「處女」之意,毫無「第一次發生性行為」之實;怎麼在中文裡面變成是性行為的「開苞」(這應該算是俚語吧?)!
- Jun 05 Fri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處女作 pour 第一部作品
「處女」的拉丁文是 « virgo » ,這一個字也變成天文星座的「處女座」,當然也變成屬於處女座的人。如果採形容詞的話,則是 « virginalis » ──或 « virgineus » ,看是要形容什麼。法文的話,「處女」是 « vierge » ,既是名詞、也是形容詞。問題是:原「處女」之意,毫無「第一次發生性行為」之實;怎麼在中文裡面變成是性行為的「開苞」(這應該算是俚語吧?)!
- Jun 01 Mon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電影 pour "film"
- Jun 01 Mon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長鏡頭 pour "long take"
在「鏡頭」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長」,變成長鏡頭,首先指的是變長的鏡頭:透過兩個(甚至以上)的透鏡,它能夠讓兩個透鏡的距離增長,好讓更遠的景能夠放大且清楚地進入目的地──不管此目的地是指底片還是指肉眼。望遠鏡的原理不就是如此嗎?它讓人類的肉眼能夠看到很遠很遠的某一景。
- Jun 01 Mon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電影 pour "film"
- Jun 01 Mon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長鏡頭 pour "long take"
在「鏡頭」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長」,變成長鏡頭,首先指的是變長的鏡頭:透過兩個(甚至以上)的透鏡,它能夠讓兩個透鏡的距離增長,好讓更遠的景能夠放大且清楚地進入目的地──不管此目的地是指底片還是指肉眼。望遠鏡的原理不就是如此嗎?它讓人類的肉眼能夠看到很遠很遠的某一景。
- Jun 01 Mon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電影 pour "film"
- Jun 01 Mon 2009 00:00
為什麼我不說長鏡頭 pour "long take"
在「鏡頭」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長」,變成長鏡頭,首先指的是變長的鏡頭:透過兩個(甚至以上)的透鏡,它能夠讓兩個透鏡的距離增長,好讓更遠的景能夠放大且清楚地進入目的地──不管此目的地是指底片還是指肉眼。望遠鏡的原理不就是如此嗎?它讓人類的肉眼能夠看到很遠很遠的某一景。
- Jun 01 Mon 2009 00:00
《貝拉米犯罪事件簿》(Bellamy) 之傑哈德巴狄厄
說也奇怪,傑哈崛起時,陸續跟了幾位大導演合作──例如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克勞德․梭特 (Claude Sautet)、貝納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弗杭蘇瓦․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莫黎斯․皮亞拉 (Maurice Pialat),或者的確是被貝禾童․布里葉 (Bertrand Blier) 捧紅起來;但是,他居然從未跟克勞德․夏布洛合作過。問題是:說他從未跟艾利克․侯麥 (Eric Rohmer)、賈克․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 合作過,似乎是可以想像──後兩位導演付不起傑哈的酬勞;但是,怎麼會一直跟夏布洛錯過呢?
- May 29 Fri 2009 00:00
坎城影展補充幾張圖片
- May 27 Wed 2009 00:00
台灣電影不能沒有《不能沒有你》
通常,有些片我看第一次沒流什麼眼淚,但自第二次之後就淚流不止────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竊聽風暴》。《不能沒有你》有稍微重修一些配樂,而且一開場鑼鼓喧天的立體感真好,真是一定要在電影院裡欣賞。結尾的安排,除了可稍微剪掉五秒鐘的畫面外,真的是太觸動淚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