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阿凡達》是在二○○九年年末上映,但累積出驚人的票房數字這件事卻是在今年才實現的。而且,縱使《阿凡達》在美國奧斯卡上敗給《危機倒數》
(The Hurt Locker, 2008/09) 甚多,也就是說《阿凡達》這部影片在劇本層面、整體的美學政治/政治關懷層面上明顯是差強人意,但《阿凡達》還是照樣在全球電影市場狂掃各項紀錄。要再見到下一部能夠像《阿凡達》一樣放映期超長、累積出來的票房數字屢創新高的影片(當然一定得是美國片),絕對會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

所以,靠一部《阿凡達》,詹姆斯˙柯麥隆飆下什麼印象或極遠大的影響?

一,3D 像瘟疫一樣蔚為熱潮。《阿凡達》大賣後,現存的第一大迷思就是商業大片非得要用 3D 來拍才會賣。但也是在今年,就已經有不少差強人意的(影片)或根本就是大爛片用 3D 的噱頭作行銷/或騙票房,所以,消費者會學聰明拒看票價太貴的 3D 爛片。

二,一旦消費者學聰明之後,3D 電影的增長速度將會趨緩。所以,第二大迷思就是以後所有的電影都將改用 3D 來拍攝。這真的是無稽之談:全世界的作者電影,不管是來自東方亞洲、亞洲極西部或歐洲、南、北美洲,考量其所訴求的觀眾群跟製片預算後,應該大部分都會拒絕用 3D 來拍攝。所以,詹姆斯˙柯麥隆所加強的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跟傳統的作者電影的巨大差異。電影工業體系內的創作者例如詹姆斯˙柯麥隆他自己、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提姆˙波頓 (Tim Burton) 或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會再怎麼樣修正他們自己,我們還不知道;但是要一位布里蘭特˙曼多薩 (Brillante Ma. Mendoza) 改拍 3D 電影,這還真是會荒謬。

三,有點搞笑的是,3D 電影故意排擠傳統的電影拷貝──好能夠騙錢。今年我本人一直想在台北市區內找傳統拷貝但是是英文發音的《玩具總動員三》,實在很難找得到,最後只好乖乖地付出大筆金錢看一部 3D 效果不是那麼炫的《玩具總動員三》。若 3D 電影再這樣席捲電影市場的話,二輪電影院就找不到傳統拷貝上片了。蹦,這並不是挺嚴肅的考量;基本上此一條款依舊延續前兩條的 3D 電影的思維。

四,我覺得詹姆斯˙柯麥隆聰明的地方依舊還是在:明天過後的電影娛樂將會長什麼樣?像《鐵達尼號》能夠用極其炫耀的影像(逼真的特效、盡其所能地製造垂直縱深的視覺)跟懸疑的緊張感包裝一部最古典的愛情故事,《阿凡達》能夠用極其華麗的動畫(逼真的影像、盡其所能地製造上天下海的立體空間感)跟暴衝的戰鬥場面包裝一部最老套的復仇故事,很明顯詹姆斯˙柯麥隆絕對知道觀眾想要看什麼。如果迪士尼給他(詹姆斯˙柯麥隆)一大筆錢來拍《創:光速戰記》,他一定會拒絕說不要。在《阿凡達》跟《創:光速戰記》之間,觀眾已經算準什麼樣的故事跟畫面值得花大錢觀賞/欣賞。

縱使《阿凡達》帶來的影響看似都是技術性的,它還是表示詹姆斯˙柯麥隆帶來的技術性大變革成為二○一○年的重要標記。像《危機倒數》為美國奧斯卡締造出第一位女性最佳導演,或泰國片《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爆冷拿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這些小規模的美學辯論實在不足以「飆下」大規模的毀滅性思維(!)。如果《阿凡達》能夠「席捲」(這個動詞、具備這種威力),要再讓一般的影評思維放寬心胸接納作者電影,只會愈來愈難矣。

(原發表日期: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
    Tel quel

    就像這樣 Tel quel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